当时有名望的民国文人、青少年一般受过比较好的国学教育,而且当时神童或学霸很多,所以有机会进行官费留学或自费留学,大部分都有留学经验,或者没有留学但研究过西方文化,所以可以说是贯穿中西部的大师。他们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广阔的学术视野、国际眼光、严谨的学问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成就。例如金岳霖在英国留学,冯友兰在美国获得

博士学位,马寅初曾在美国学习经济学,李叔同曾在东京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学习,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又在西方多国考察教育。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曾留学美国,有32个博士学位。

胡适

他们在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1935年金岳霖的《逻辑》一书出版,此书被中国逻辑界认定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分别成书于1931年和1934年,这是中国人自己写就的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新儒学大家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在此书中,熊十力先生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独具的哲人慧思,提出并力求解决的人生问题和文化问题,诸如人的终极关切、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熊十力

1956年,陈毅在上海高校教师会上明确宣布:“熊十力是中国的国宝。”

再如李叔同,他在绘画、音乐、戏剧、书法、佛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十岁时能日诵百字,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我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也是将西洋绘画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人。在音乐方面,李叔同创作的《春游》《送别》《悲秋》等,久唱不衰,至今广为流传。

周总理曾嘱咐曹禺道:“你们将来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李叔同和弟子丰子恺

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师们,用他们严谨执着的治学精神和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为乱世中的中国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忘记。

(三)不计名利真名士

民国大师们令人敬仰的不仅是的才学,更是他们不计名利、一心为国、善以待人的名士风范。这其中的许多人,的确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比如金岳霖,可算得一个宽和仁厚,毫无私心的君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金岳霖按照规定可以坐哲学系的汽车,但他却不用,而请一位退休工人蹬三轮板车代步。许多人认为这样有失身份,劝他坐汽车,他拒绝道:“当前汽油供应这样困难,连公共汽车顶上还带着煤气包,我怎能浪费公家的汽油办私事,况且一般病弱的老百姓也乘三轮板车,我以此代步并不有失身份。”

金岳霖

1976年唐山大地震,金岳霖捐了一笔钱给唐山人民,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将仅有的300元悉数交工。

再如马寅初,可算得气节高贵。袁世凯谋划称帝时,袁世凯的说客便来拉拢他,马寅初断然拒绝,并公开宣称:“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从此专心著述立说。

李叔同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出家后,他从不轻易接受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每到一处,他必定立三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出家后,弘一法师总是要求对方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和尚。

弘一法师李叔同

他到南普陀寺后,寺里请他住到环境优美、条件舒适的兜率陀院,他拒绝入住。后经再三劝请,他虽勉强同意入住,但特别申明待遇要与众僧相同,绝不搞特殊。院中的桃子熟了,寺里给他送来比较好的桃子,他拒绝接受,坚持所有果子由常住统一分配,不搞例外。

还有熊十力,是一个完全“视名利如粪土”的人。蒋介石对熊十力赏识有加,他曾让徐复观去看望熊十力,并将一张100万的支票转赠给熊十力,熊十力大声吼着对徐复观说:“你给我快走,蒋介石是狗子,是王八蛋!我怎么能用他的钱!你快拿着走!”声音之大,从后山一直传到院里。

熊十力

(四)率真自然任我行

民国的大师们,在追求本心,真挚做人上与魏晋名士有些相似。他们不仅鄙视名利,而且行为古怪,幽默风趣,但又不违背道义,颇有名士的潇洒和真纯。

还是先说说金岳霖,因为他实在算得上一个真纯可爱的大师。据说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也没有结婚。30年代,金岳霖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比邻而居,分住一套房屋的前后院。

他曾赠梁氏夫妇一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听到后很高兴,林徽因却并不领情:“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金岳霖听到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连连鼓掌赞成。

梁思成和林徽因

理学大师马一浮虽然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但他本人反而极为推崇国学。马一浮认为,国学者,六艺之学也。(此处的六艺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他认为“六艺”可以统摄西方一切学术,所以他对新式的学校教育颇有成见,他说:“当今学校,不如过去的书院。教师为生计而教,学生为出路而学。学校等于商号,计时授课,铃响辄止。”

马一浮

马一浮不仅推崇国学,而且行为处处有中华传统文人风范。比如钱穆说他:“一浮美风姿,长髯垂腹,健谈不倦。”“一浮衣冠整肃,望之俨然。而言谈间,名士风流,有六朝人气息。”

熊十力虽然学识渊博,但行为怪异,为人极其率真洒脱。熊十力不怕权贵,对蒋介石、对任何人他若不高兴都会骂。他当教授时教学极为严肃,学生不听话会骂,让他不如意会骂,是一个“极难伺候”的人,然而他研究学问竟到了痴狂的地步,不仅名利不能让他动心,就连度蜜月时,他还醉心读书,竟然在蜜月期读完了一部二十四史。他虽然一生贫困,但丝毫不因贫困而放弃学问,哪怕吃得再粗糙,穿得再破烂,只要有书读,只要能著书,只要他的学问能有人继承,他都是快乐的。这样的人,和古代那些不计名利,人格高尚、学问过人的才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晚年熊十力

总之,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代,苦难中的中国,却有这样一群丹心不改、学贯中西、不计名利、率真自然的大师们,他们是苦难时代的一道亮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文人的可贵精神和价值垂范。品味他们,会让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甚至对世界、对人生、对自我有更多的思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