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苗穗葱绿,经风撩拨,也从内到外散发出清香,使人一闻遁坠起吃新米滋味的感觉,山涧的泉水叮咚响着,淙淙流入水沟里,不知又将浇灌哪去,孕育下一方绿的生长。

太阳西昃,一地斜阳,暮色将至,落日又逢,老牛忙完一天的耕耘债务,现在正卧在山坡上赏这夕阳,嘴里咀嚼着鲜嫩带露的青草,老牛嚼着嚼着便忘记嘴里的食物停了下来,它应该是看见人们在打谷场上的繁忙了吧,风拂过老牛头上卷毛。果真又是一年好秋至,听取稻花说丰年。

我们再说首岑参的《晚发五渡》: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

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

这诗描写夕阳西下的主要还是颔联和颈联,而且“江村片雨外”给我一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清新之感,村子下了一场阵雨,并未激起太大涟漪便停歇,但是黄昏雨后夕阳总是特别好看,不知是不是天空被洗过,灰尘尽扫,这时的夕阳总带股新生之貌,故此从微雨中看夕阳,不比微雨燕双飞差。

夕阳外,一座不知名的小寺矗立在那儿,在夕阳的普度下,宛若披上佛光,让小寺有了渡众的能力。山边小路旁种了很多芋头,芋叶上的雨露未晞,便开始捣鼓其他心思,将自己藏在山际,不愿出尘,而芦花便显得磊落多了,直愣愣地站在水中的小陆地上,沐浴着将去的残霞,由着自己白茫茫的色号,与水的颜色相汇,果真一派生机。

刚刚我举例了几首落日村庄图,真的写的非常的自然,不论功名利禄,在山水中,诗人总是多了别样柔情,洒洒脱脱不吝一毫笔墨,这便是文人与山水的关系。接下来我想说说两篇许浑的诗,许浑便是写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人,他写的日暮在我心中那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主要是那意境吧,实在是太好了,不妨说说。

没错,就是许浑的这首《谢亭送别》直接让我接受了这个人: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前面两句便是诗的起兴,送别的歌唱了千千遍,朋友还是解开揽绳将要乘着行舟离去,两岸青山对出,无猿猴哀鸣,只有层林尽染,仍无法平静两颗跳动的心,水急流将船只带动,以更快的速度驶向前方。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我感觉这就是一幅画,我不知如何去画,也不是很会如何去说。

只是此时的许浑喝了些酒,脑袋昏昏沉沉的,已然听不见楼外的江水激流,天渐渐昏黄了起来,远山依旧如晦,浓睡未消残酒,但是友人已经离去,江面波涛汹涌,暗藏玄机,却未述说友人离去的讯息,许浑用他那混浊的眸子呆呆地看了看曾经行舟的方向,友人真的走了,走的彻彻底底。

他用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脑袋中的混浊摆去,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外面很不平静,天似乎破了一个洞般再也止不住满天的风雨,一股脑地降了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丝毫不惧,独自一人从西楼上下来,湿答答的,显得很孤独。

许浑的这首《秋霁寄远》倒是比“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景色描写得直接些: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风声不断,此时有些寒冷,在此环境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西楼,远处是一方好景。轻烟袅绕于秋日的江面上,绕指柔般,虚无缥缈,寒潭平静,连一片小舟都找不到,更别说遇青箬笠,绿蓑衣的渔夫,枫叶飘落,偶尔激来几下不平静的涟漪,残阳晕染在微雨里,营造出一股子“东边日出西边雨”之感,似晴非晴间,鸟冲过雨露的折磨,站在高树上用喙梳理着羽毛,平坦阔远的草地上小虫子飞来飞去,争取在这个暮色下,肆意享受夕阳下的娱乐。

不管从意境还是描写角度,许浑的诗总能给我带来别样的感悟,正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笔端总能出新句,总能给人新奇的感觉。

若逢骤雨,日暮先抵,雨一停,云层散开,阳光总能赶来,这是一种希望。故此落日余晖不会忘记任何地方,山村里见枯藤染光,昏鸦啼叫,“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山林中,望崖壁光斑,赤色万片: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赏荷时,望轻烟升起,柳堤渚岸: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连下雪时,落日都不会忘记: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

夕阳让琼脂皎洁更甚,连狂风在夕阳下都似温柔了起来。

而且还能跟着王维一起,欣赏到终南山下辋川地界的落日美景: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于我而言,我总觉得唐诗比宋词韵味更足,倒不是说宋词不好,我只是容易被宋词的长短句弄的失去中心方向,描写景物来,总是没有诗那种铿锵有力或者意味绵长。当然,只是我的感觉,就说这首《送灵辙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短短二十字便将韵、境、画、情描写出来,且通透又值得回味,竹林如涛,青葱竖立于此,风篁成韵,曲径幽处竟有寺庙隐匿此处,谦逊的就像位老者,里面时不时传来悠远的钟声,回荡在天地的辽阔里,那里便是灵辙将去的地方。

刘长卿看着他越走越远,背着斗笠携着一身斜阳渐渐离去,诗人的眼眸开始放远,灵辙依旧像一点孤鸿般消失在了前方,最后什么都不见,唯一地斜阳,风卷残灰,青山倩影,流水潺潺。

-作者-

盈昃,一个爱诗词、爱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