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童具有天然的缪斯心性。文学能弥合儿童自然感性遭受的裂痕,助长儿童自然天性的萌发,浸润和美化儿童自然勃勃的生命力,使儿童感受到真正美的事物,自主地领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语文教学就是应给儿童极具渗透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儿童在充满着神奇美感的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畅游,在优秀作品的熏染下,能让儿童的自然感性获得完善,培养儿童的自然质朴、纯真敏锐的性灵,从而激活儿童“缪斯的心性”。

但是《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这本书提出这样一个结论:“许多孩子几年学校生活之后,他们大多数再也不能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了,他们已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细想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折断儿童自由飞翔的翅膀的元凶之一。

这里有一个教学片断:(《哪吒闹海》)

师: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你觉得哪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师: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吒这第三次闹东海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师:龙王三太子身手也很大,这时哪吒表现的怎样?(板书:勇敢)

师:从哪几个词语能看出来?(板书:扔、喷、裹)

师:虽然龙王三太子来势汹汹,身手也大,但哪吒勇敢、机灵、充溢正义,凭着浑天绫和乾坤圈这两件法宝打死了他,老师很敬佩哪吒,你们呢?

弃文学作品本应有的效用于不顾,扯起道德教育的大旗。作为助长儿童本能缪斯的文学作品本来已经少之又少,被肢解得已经剩下骨架,我们应该珍惜之,发挥其本应有的效用。但是,回到我们的课堂中,却变本加厉,过度关注语言表达,课课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什么文章都要来一个无病呻吟式的仿写,甚至创作。哪里还来的儿童审美,儿童性灵发展可言?本能的缪斯就是在如此的语文教学中被压抑,被风干。“缪斯心性”被文字和思想的发展压抑。

回归儿童: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蒙台梭利、赞科夫、克鲁普斯卡雅等所有真正懂儿童、懂教育的贤者智士曾留下多少谆谆教诲:只有了解儿童,寻找并实施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当我们谈及语文的时候,决不能无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确立儿童立场,才能走上一条让小学语文“回家”的路。

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用唤醒激活取代机械训练,让那份可贵的“诗性”得以呵护

亚里斯多德说:“诗,都是出生于人的天性。”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立场下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去守护儿童那份可贵的“诗性”,将这处于萌芽状态的幼苗,精心加以培植,使之随着孩子的成长抽芽、长叶、开花。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倾听,去理解,去欣赏。

语文教学中,少一些成人立场下规范的语言训练,为儿童多创设一些“诗意”情境,还原儿童本来的生活,给“天生的诗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诗人”诗兴大发时恰当地引导、点拨,这才是唤醒儿童诗意表达的精神家园。

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师: 老师认为,海上的风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本领的人。

师:海上的风是演奏家,他一来,就奏出万首乐曲。” “这位演奏家会奏怎样的乐曲呢?听听他的演奏吧——

(音乐声响起,几个学生的小脑袋马上跟着晃了起来。)

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教师拿出海的彩色图片。)

生:(不由自主)海上的风是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游玩。

生:海上的风是调皮的孩子,在快乐地玩耍……

没有教化的语言,没有表达的指导,有的是情景的创设,诗意的引导,如此之下,还有必要担忧儿童语言不能发展吗?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习作教学)中,不过多或者说不以成人的严格规范的语言来教导儿童,而更多地注重阅读、观察、思考,甚至行走、体验,经岁月的打磨和情感领悟,逐渐让规范的语言内化为原生态的语言,从而实现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不抹杀儿童那份珍贵的“诗性”。

二儿童是天生的自由探索者,留足儿童思维探索的空间,让自由精神恣意生长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一文中曾说: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的确,教育要顺应儿童作为天生自由创造者的天性,给儿童精神自由生长的空间,让语文学习促进儿童精神成长。首先是教师必须要营造民主与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主、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其次,用卢梭的话讲:“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里的浪费时间,我想就是给儿童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的时间。再次,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儿童在足够的自由学习中打开心门,从而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问学生:“如果我们现在要给詹天佑塑铜像,你觉得在詹天佑周围应该布置些什么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建筑或者物品?请你为詹天佑塑一铜像。”学生可以选择的角度没有受到限制,因此,思维空前活跃。如有学生觉得在他周围画“人”字形线路,因为这是他最伟大的设计;有学生说“一把水壶”说明他与工人一样艰辛,等等。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留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表达空间,才能让儿童的自由精神恣意发展。

三儿童天生拥有梦想,多一点文学阅读,让梦想随着儿童文学自由飞翔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认为,儿童文学的功能是桥梁的功能,即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我理解的“桥梁”,其实是说,儿童文学为童年的居所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为儿童的梦想插上一对翅膀,将儿童的世界变得丰富而充实,使得他们的眼睛既能看到身旁,也能无限伸展到远方。

前文提及,或由于文学作品的篇幅等原因,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严重缺失,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种永远的痛。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无法改变语文教材,但是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运用课程尺度的放宽,足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丰富教材,从而弥补这个缺失。

首先,我们可以压缩教材教学的时间,在突出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内容,为儿童文学阅读提供时间的保证。其次,把韵文、儿歌、童谣、童诗等儿童文学作品纳入学校每天的晨诵范围,每日不间断地让学生接触到最新鲜、最有趣、最有魅力的语言的熏陶感染。再次,每学期(含假期)向学生推荐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书目,选择一至两本,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用于课外补充读本的阅读和交流。在教室这个使他们可以安静阅读、享受儿童文学乐趣的理想场所,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不要去分析指导,不要去训练语言文字,只有用心倾听、潜心阅读与文本心灵交汇,神游其间,从而呵护滋养儿童被压抑的梦想。

四儿童拥有“本能的缪斯”,用应有的方式教学文本,让缪斯心性从文学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

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其具有天生的审美能力,拥有天然的审美性灵。其“本能的缪斯“需要被激活。

有一位青年教师曾经上过这样一堂对联课,前20分钟,教师带领二年级的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和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读,读得不亦乐乎。安徽的薛瑞萍老师在《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流》里写道:“这是我听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这个“节奏”也正是指的契合文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规律,用文学的方法教文学。掌握了这个节奏,跟着这个节奏去走,才能激活儿童的缪斯心性。

我们并不排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是实用文的事情。教文学和教实用文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应该是这样的教学,眼观耳听、口读心诵,充分发挥儿童身体的官能。让儿童在自由状态的阅读中,从文学大地的深处把自己的性灵伸展到天穹。这里的天穹意味着高空的自由与精神的敞开领域。

同样是《哪吒闹海》,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时就三个板块:练习朗读,学习概述,学习讲述,在了解故事内容后一起讲故事,领着学生欣赏神话故事的美丽。特级教师祝禧更是以故事奶奶的身份出场,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了一遍不够再讲一遍,老师讲完了让孩子讲,就是在一遍遍的讲述中,儿童的性灵伸展于无尽的苍穹,压抑的“本能缪斯”得以恣意生长。

期许: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

在我的童年,诞生了醇酒般火热的童年

我坐在夜的道路上

倾听着星星的话语

以及树的言谈

现在冷漠把我心灵的夜晚冰封雪盖

在凡尚·于伊多布罗的诗中,童年的火热与成年的酷寒相遇。在学校这个童年与成年交织的世界,是否会用成年的酷寒去掩盖冰封童年的火热呢?让我们一起期许: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个童年生长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