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路遥依靠自己的妻子解决了后顾之忧,也考入了大学,留在了城市完全的脱离了农村。高加林此刻也是一样,但是路遥借高加林的内心挣扎,写出了自己的忧思:“他强迫自己不朝这方面想。他在心里自我嘲弄地说:"你是一个混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干什么……"他尽量得使他的心为得铁硬,并且咬牙切齿地警告自己:“不要反顾!不要软弱!为了远大的前途,必须做出牺牲!有时对自己也要残酷一些!”

加林在高贵的灵魂伴侣和同等身份的巧珍之间的摇摆,也恰好就是普通人遇到诱惑时的摇摆,一方面为利己主义一方面为道德责任,一方面是理想一方面是现实。

高加林选择了利己,也是当时的一种意识的崛起,放到现在而言,这个选择好像也非常普遍,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逐渐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人摔倒了,第一时间是拿出来手机证明自己的清白,围观的永远比帮扶的人要多很多,而且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常态确不一定就是正确,利己主义的盛行最后还是会伤人伤己。

3.普罗大众对“根”的信念

高加林被举报了,这种因不正之风得到的东西,终归不是自己的,随工作一起失去的还有自己的爱情,黄亚萍和他一样,也是个利己主义,她是不会和高加林一起回到农村的,而此刻的巧珍也已经嫁人了。

重新回到农村,高加林以为自己在村里面会受到嘲笑受到鄙夷,但是没想到“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这时候的高加林,面对单纯的而又丰富的故乡良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也是因为这样高加林才正确的认知到了自己,认知到了做人的“本”。

结尾处德顺老汉说:“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这也是我们普罗大众应该理解的人生,爱过、痛苦过、劳动过…这些都是人生的幸福,一个人只有认真的体验生活,踏实的感受生活,心里有根,灵魂有归处,人生才是完美。

这种情感也可以在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里面找到跨越国籍的共鸣。

黑人钢琴家唐.谢利是个天才,在音乐上的天赋让他在黑人受到歧视和压榨的年代里面受到了一些尊重,同时也拥有的优渥的生活,可饶是如此,他依然在一场争执之后喊出:“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那么告诉我,我是谁?”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无论高加林还是唐.谢利亦都体验过了生活,认清了生活,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归宿,依然热爱着生活。普罗大众如你我,也该如此,本心不可丢弃,认清楚自我和现实,即使前路无法预知, 但是当下也可以活的无悔。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都是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和我们的个人理想也往往是相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做根上没有土的豆芽菜,那便也没有了向上生长的养分和动力,也没有了抵抗暴风雨的资本。只有如古树,根深深的扎在土地里面,扎的越深越牢,才能更好的向上生长,奔向更广阔的天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