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和孙望东也认识了近六年。林昌小学目前只有一到五年级,每年级一个班,但针对林昌小学的志愿活动多而细,其中比较大型的是五六年前的变荒为绿志愿服务活动和至今仍在持续的定点支教。

变荒为绿项目的计划是在学校的闲置地里开建农场,通过农事体验打造城乡互助的新模式。孙望东和一众志愿者来到学校的闲置地内除杂草、翻土、开垦荒地,最终用于种地瓜和蔬菜。

虽然如今随着学校的改建和重新规划,小型农场已经成为花圃,但陈杰的心中还是充满感恩。“每个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宣传并引导一些家庭来种地瓜,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将近200人。”陈杰回忆道,孩子们周末也会好奇地跑来观看人们种地瓜,慢慢地从一开始的怯生生,变得越来越像农场的“小主人”,这样的成长,让他更为欣慰。

而支教活动至今仍在继续,2012年-2014年间,孙望东一直坚持组织100余人的支教队伍每周二、五到林昌小学来为孩子们上课,近几年孙望东虽不再主导支教组织工作,但仍持续保持关注并时不时地为学校捐赠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

“孙望东责任心很强,他会根据各班特色设置教案,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陈杰说,学校条件不算好,来支教交通也不便,但孙望东还是坚持自掏腰包带队过来,平常除了为其他志愿者报销车费,在各个节日特别是儿童节的时候,还会给孩子们送来礼物,或者买来食材,让大家聚在一起联欢。“时间长了,孩子们都熟悉了孙望东带的这些志愿者,到周二周五的时候都会眼巴巴望着窗外看他们什么时候来。”

为林昌小学捐赠的爱心书籍。新华网发

在陈杰眼里,孙望东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不仅会关心爱护学生,也一直照顾着老师们。在孙望东从事教育培训类工作之后,要是遇到一些有益的培训讲座都会邀请陈杰和学校的老师们参加,希望大家能通过多接触社会学到更多东西。

子非鱼,亦非我

相较于如今志愿服务的逐渐规范化,十年前乃至二十世纪末龙哥哥爱心社筹建的时期,志愿工作的推进时常会遇到诸多不如意。

“当年很多人觉得做志愿者是一件很傻的事情,甚至志愿者本身也会有这方面顾虑。”郑兴杰分享了早年的一些志愿小故事,有些志愿者做服务的时候很卖命,自身感到认同但不愿让身边人了解这些服务内容,一是担心朋友同事笑自己傻,二是担心领导觉得自己不务正业。

实际上,这些不赞同的声音如今仍旧存在。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的质疑,孙望东经常听到。“但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孙望东不苛求所有人都醉心公益,只要求自己能在选择的道路上不偏不倚。

庆幸的是,孙望东的家人对他的志愿工作一直表示支持,只要是在人生路上对成长有帮助的,他都能带着家人的支持放手去做。“想到家人是支持我的,心里就总是乐呵呵的。”孙望东说。

提及2000小时的服务时长,孙望东笑说这可以算是一个“不完全统计”,“早年做志愿没有这么多形式,我们也不会为了统计而统计,最好的‘人证物证’是那些年我们服务过的群体和一起合影的照片。”在他的电脑里,这些回忆的记录资料塞满了一个又一个磁盘。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远期目标,我希望服务时长能多加2个0。”孙望东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