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这是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的一节特别的地理课,学校老师漆雨寒身着传统藏袍,给学生带来了一次新奇的虚拟西藏之旅。

“登上”开往拉萨的列车,学生一路上发现新奇,列车上为何要供氧?窗外为什么是草原一望无际,牦牛成群?为何藏袍一日三穿?为何碉房采用厚实石块?为什么藏族人要喝酥油茶,每一个疑问背后,都包含着地理、人文,甚至生物知识……

赏景喝茶吃豆花儿?聊王者荣耀?老师教你谈恋爱……这些新奇的课程,都是三原外国语学校校本选修课堂教学大赛上正在开展的课程。

据悉,12月是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第20届教改科研月,在整整一个月里,学校将聚焦“自主·优效”的课堂和五育并举的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大赛、跨学科课程研讨、教育科研论坛、教师学术成果汇编、主旨报告、成果表彰等等。

在12月24日和25日,是为期2天的选修课课堂教学大赛,赛场上,学校丰富多元、质量与趣味并存的选修课,让人大开眼界。

选修开成豪华自助餐,88门选修课学生任意挑!

艺术课程与文化结合的课程《“号子”声声,五谷丰登》,带学生走进军民开荒的场景,打鼓、锄地、唱号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学生们还精心创意改编,写出了属于三原独特的运动号子。

“大课间那么嗬嘿,运动多呀么嗬嘿,老师和同学西里里里,察啦啦啦,嗦啰啰啰太,笑开颜那么嗬大三原呀啰喂,融合创新啷啰,五育并举朗朗扯,哐扯,教育棒啰,啰啰~” 歌声萦绕三原,回荡久绝。

生物课《玩转校园农庄,发现遗传奥秘》,则是在学校农庄课程基础上,让学生亲手种植植物,从中理解生物课程中的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概念。

日语、法语、俄语……三原还充分发挥外语学校特色,开设多种小语种课程,此外、计算机编程、艺术、体育、农庄课程等各类课程也是应有尽有。2020年,三原外国语学校选修课实现突破,从40多门丰富到88门,升级成“豪华自助大餐”。

层层把关,创意十足,选修课好不好学生说了算!

这些“自助餐”背后的制作人,全部是三原多才多艺的老师们。在学校的机制鼓励下,老师们积极开发选修课程,“但并不是每个选修课都能开起。”学校副校长廖俊驰介绍,学校有严格开课审核机制,老师需提交教学方案、教程设计,由学校进行审核评定,方能“上架”到选修课系统当中由学生选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课程能顺利开展,还有一关是学生预选,如果课程无新意,没有吸引力,学生选择人数少,将直接被淘汰。所以,老师们在课程创意上做足了心意,同时又在其中融入跨学科知识。

学校的化学选修课,老师将烹饪与化学知识结合,教学生如何制作豆腐,在过程中,学生学习胶体聚沉的原理,并付诸实践。

地理、生物相关选修课程,被称为“森林氧吧”的三原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两条河流在校园交汇,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自然学习基地。老师们时常将课堂搬到户外,观察河流和水文、植物。

“像过去我们的地理,学生只能去想象泥土流失、泥沙淤积和冲刷的画面,现在,他们亲身体验,自己观察,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灌输更能理解和记忆知识。”副校长廖俊驰说道。

开设课程只是一个开端,在课程进行中如何管理,结课后的效果评估等,学校都会严格考察。在学期末,选修课程还将面临学生评价。“我们让学生来考核,制定出详细的考核量表,优秀的课程,将成为明星课,而有不足的课程,必须在下一学期改进,有的课程甚至直接被淘汰。”

随着不断淘汰更新,目前三原已然形成了诸多精品选修课程,也不断有创新课程的涌现。同时,学校还在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提出“自主·优效”课堂,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以活动为形式,少灌输,多体验,多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