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数量的歌曲与器乐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运用一些教具。有时教具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肢体语言就不同了,它所表现的内容恰恰就是要让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内容,它的各种变化可以让幼儿边学习边模仿。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学习进度,使幼儿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如:教小班幼儿学唱新歌《下雨的时候》,教师采用肢体语言教学,要求幼儿与教师一起做出各种表现教材内容的动作,并一起朗诵歌词。这样有助于幼儿提高对作品的记忆,教唱新歌及节奏乐表演等只要教师合理编排好体态动作,幼儿就会学得既快又准确。

(五)能丰富幼儿音乐活动的表达方式,使幼儿更好的展现自我

对于不善言谈的小班幼儿,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非常困难。但是,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大方和投入,让成人自叹不如。于是我利用音乐的特性,专门在音乐活动中提供幼儿单独表现的机会,让大家的目光不断转移在不同孩子的身上,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展现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笨一点”的老师。孩子们有渴望长大成人的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比任何人都强,如果在这方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幼儿自信心培养将启到莫大的帮助。如:音乐活动《虫虫历险记》中,幼儿对各种虫子爬的动作很感兴趣,爬来爬去,乐此不疲。这时,老师借助理解、支持、宽容、激励的语言:“这条虫子爬的真优美、这条虫子爬得真认真……教教我好吗?” 点燃幼儿学习的火花。然后启发幼儿听两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爬法,老师一边提供给幼儿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一边尝试着幼儿传递给的信息。当幼儿对于单纯的爬来爬去失去兴趣时,老师引导幼儿继续听音乐,体会虫子们的心情,再和幼儿一同带着感情来爬。同时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的创编活动,在教师的点拨下,幼儿的“虫虫爬”动作编得姿态各异,情真意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通过肯定他们的肢体语言发展,使幼儿自我得到展现。

三、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运用肢体语言的策略

幼儿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读懂幼儿,发现幼儿,尊重幼儿,深入到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去探索,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有效培养途径,使幼儿的主体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对于幼儿来说,在音乐课堂中将肢体语言运用的巧妙、得当,既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进行创造;还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从而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游戏动作

肢体语言最重要的在于它的准确表意方面。如果我们的幼儿教师在设计动作时,体不表意,很容易让幼儿误解。教师所设计的动作不能太难,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量体裁衣”。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掌握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无疑是进行教育的前提。

托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地增长,无意注意渐渐转为有意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兴趣容易引起,也容易失去。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孩子玩儿一会儿也许就不感兴趣了,这时候教师就开始抱怨,“这些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老师在进行游戏和教学时,注意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游戏难度。通过语言、规则的变化给孩子们提供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新的刺激和挑战,重新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提升能力的机会。如游戏《小兔拔萝卜》,开始每个幼儿双脚蹦跳拔一个萝卜回来,放到小筐里,增加难度及兴趣性,接着双脚连续跳过6个呼拉圈,然后走过小桥再拔萝卜回来放到小筐里,为孩子游戏提供了规则的变化满足了孩子们新的需求、刺激和挑战。孩子在游戏中有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托班幼儿喜好模仿,当教师对某个孩子的正确行为给与肯定时,其他孩子便会纷纷效仿。教师利用这一办法培养托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体验了合作、互助,增强了自信心。

(二)依据歌词、创编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刚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音乐活动中表现的很被动,采用的是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幼儿的兴趣不浓。所以老师要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幼儿学唱歌的兴趣就要有新颖的方法。例如:在教授教材中《其多列》这首歌曲时,他的歌词特别难记,教师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记歌词。在幼儿初听这首歌时,教师根据歌词的内容律动,如上山坡去捡竹叶这句,做了两个动作,幼儿很快就理解了,而且还知道了上山坡和捡竹叶两个动作的肢体语言的表现,是一举两得。幼儿在学唱的时候兴趣很浓老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这段歌词!这样的教学手段透过直观理解抽象,从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转移到了对歌曲学唱的关注。

(三)以舞激情,让幼儿充分参与

音乐是声音语言,舞蹈是人体语言,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及活动等方式表达出来,反映幼儿的童趣、童心,使幼儿喜闻乐见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舞蹈,激发情感 ,能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幼儿极力想学,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律动训练是因为音乐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和情绪,幼儿在听到音乐后立刻产生动力,便是舞蹈的即兴创作。教师做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表意的示范动作便是律动教学,在教学中并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能,幼儿只要合着节拍,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十分有意义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

(四)创造形象肢体语言,抒发幼儿音乐情感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个生动的手势;一个省运的呼吸;一个亮丽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都会给幼儿一个视觉和听觉的情感冲击。教师贴切大方的教态、得提规范的手势与丰富的音乐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幼儿在音乐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指挥也是一个“以情带声”的形象肢体语言的运用。当教师的指挥手势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音乐色彩的浓淡变化的同时,也把音乐的情感传达给了幼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幼儿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情感,融入到幼儿的欣赏之中。如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教师随着音乐节奏的强弱、速度的变化塑造了一个船工的形象,让幼儿感受到船工与黄河的波涛的搏斗的紧张情绪,体会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涨的决心……在这种情景交融的聆听中获得了体验音乐的最佳效果。

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让幼儿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能更深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是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和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最有效的办法。

(五)以身体律动表现节奏,提高幼儿音乐音乐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当音乐的声响刺激幼儿的听觉在作用到他们的心理时,就产生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当把这种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的同时,就产生了身体的律动 。教师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要正确形象地把握各节奏类型的肢体语言 。如学习 进行曲时,教师可以模仿“国家仪仗队”方阵的律动组合表演,让幼儿感受部队雄壮的情绪 ,联想到战士英姿飒爽、威风雄壮 的形象,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可扮演指挥官的角色,用自己准确、标准的肢体语言组织一场 “阅兵式”。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不仅加强了幼儿对进行曲音乐节奏感的感受,而且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深刻地体验了进行曲音乐雄壮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会大大增强音乐活动的感染力。古人云“中心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足自运,欢之志也”。因此,教师合理、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当好新时期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唱能力,还要不断丰富自己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才会养我们的音乐活动更生动、更活泼。也会让我们的 音教师变得更年轻漂亮,做一个新时代和谐社会中“歌舞生平”的美好使者。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原创,本文没经过本人同意严禁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