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厚度、宽度、宽度、厚度、宽度、宽度、宽度、厚度、厚度、厚度、厚度
li>
再现两种相反量的关联
中班下
区分、寻找、变化上、中、下
区分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里、向外
按关联、材料、数量不同分组
寻找按颜色、形状、常见量、方位的二维特征分组
尝试两次选择性分组
练习按数量、二维特征(颜色、大小、形状)序列排队
练习按量的差异、方位序列排队
认识6、7、8和相应数量、数字
感知6、7、8的形成
认知8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
认知9、10和相应的数量、数字
认知10以内形成、顺着数、倒着数
认知10以内组成、加减法
感知先后、星期、昨天、今天、明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数学领域(5-6岁)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大班上
感知、再现球体
感知、制作圆柱体
感知、制作正方体
感知、制作长方体
尝试立体图形的拼合和形、体关联
应用二等分、四等分
认知数集、寻找其子集、交集、差集
寻找二维、三维特征
寻找形状、数量、算式的一一对应
比较远近、轻重、快慢、深浅
比较面积、体积、容积大小
尝试按外部特征和量的差异推理
感知长短、数量、面积、体积、重量、容积的守恒
练习长度、宽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大班下
区分自身与他物的左右方位
寻找按个数不同分组
寻找按三维特征分组和逐次分组
寻找按数量、方位不同序列排队
尝试按三维差异和正逆差异排队
寻找多种序列并尝试设计
认知0和0的应用
认识20以内的数、数量、数字和按群数
联系20以内单双数、相邻数
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练习顺着数、倒着数
练习10以内加减运算
10以内加减列式和看图描述编题
应用1角、5角、1元硬币
认识时钟,感知年、月、日
那如何具体开展这些数学活动
打好数学启蒙的地基?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
比如说——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能搞定,所以女孩子们的表现特别突出;
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中,还需要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就跑不动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就力不从心了。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所以我们要从数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做好启蒙教育。
集合与对应1集合
日常生活中经常把同类的事物归放在一起,如在水果里挑出5个苹果放在一起。在数学里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每一个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在数学启蒙中,手口一致数苹果(1/2/3/4/5)后,在所有苹果外面画一个圈,能帮助幼儿感知和说出总数是5个。”1“和”许多“也是在集合的范畴内感知的元素数量。
集合与集合之间可以存在着包含关系,如水果集包含苹果集。集合与集合之间还存在着交、并、补、差等关系,这些关系就被称为运算。
从集合的角度看,幼儿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就是求集合之间的元素数量运算,所以说,集合间的关系是幼儿进行数运算的感性基础。换句话说,经常以日常生活事物进行集合相关的游戏,有助于幼儿在后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的加减运算。
所以,老师可以带着幼儿玩这些游戏:
盘子内装有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糖,让幼儿尝试把和其他不一样的糖拿掉。
让幼儿把有相同名称的东西圈在一起或者摆放在一块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让幼儿给各种生活情景中的集合取名称,如衣服颜色相同的、穿裙子的、老师带来的……,并以这些集合来做游戏。如听口令站起来:穿裙子的,男孩子,穿运动鞋的…
准备吃的、玩的、用的实物和三层小货架,让幼儿尝试给实物分类后放入小货架的每一层上。
在教室里或者家里,让幼儿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
2对应
两个集合,如按某种对应关系,可使一个集合的元素和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应关系:
数量与数量的对应
形状与形状的对应
物体与位置的对应
各种联系方面的对应
一一对应是幼儿学习计数的感性基础,因为计数的过程就是要把数的那个集合里的元素,与从1开始的自然数集合顺次建立起一一对应。如数一排小椅子,即将小椅子从1开始按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数就是这排小椅子的总数。
能够运用一一对应进行计数之后,也就能够进行比较,如比较小椅子和幼儿的多少,只要每一个幼儿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就可以了。两个集合比较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可以采用多种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如:
重叠比较:把一个(一组)叠放在另一个(一组)上,一对一进行比较,如杯盖放在杯子上。
并放比较:把一个(一组)并放在另一个(一组)旁边,一对一进行比较,如筷子放在碗旁边。
连线比较:把一个(一组)同另一个(一组)用线段连接起来比较,如将图中的猫和小鱼相连。
幼儿认数、学算是从感知和比较具体集合开始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直接教集合和对应的概念、符号,一定要与生活真实情境中的具体的内容相结合。而老师也必须清楚抽象的数学符号背后代表的实际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启蒙的机会和内容。
分类与排序1分类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组。
可以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分类,也可以按物体的名称、属性、用途、数量等分类,还可以根据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量的差异和上下、前后、里外、左右等方位不同分类。
可以一次分类,也可以进行两次(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三次(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最后按大小分)分类。
还可以按肯定与否定条件进行分类(如按圆形和不是圆形分)。
2排序
排序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某种特征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成序。
可以按——
物体外部特征
物体量的差异
物体数量
数
方位
时间
等序列进行排列。
数、数字、计数和数的运算1认识数的含义
数是构成数学的两个基本方面之一(另一个是形),它具有抽象性。
自然数列:从”0“起,逐次添上一个自然数单位”1“,得到依次排列着的一列自然数0,1,2,3,4……的集合叫自然数列。熟悉自然数列是幼儿熟练计数的基础。
基数和序数:每一个自然数都有双重属性。
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多少(即几个)时,叫做基数。
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即第几个)时,叫做序数。
点完序数时,就知道它的基数值,知道了基数值,也能推断它在数列中的位置。区别基数和序数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但也利于幼儿思维发展。
2学写数字
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在不同国家使用的数字不一样:
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罗马数字: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数字具有抽象性,如”5“既不是5个苹果,也不是5块糖或5本书,而是用来代表数量5的数词和记数用的符号。这点是老师在进行数学教育中要特别关注的。
3计数(数数)
有了自然数列,可以通过计数知道一个有限集合的元素的个数。如要知道教室里的幼儿人数,可以指着一个个幼儿,依次念出自然数列的自然数:1、2、3……把每一个数和每一个幼儿对起来,只要不遗漏、不重复,这样数到的最后一个数,就是计数的结果——教室里的幼儿人数。计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每个数字与一个集合内的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计数的过程中会发现几个原则:
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与次序无关。如数座位上的幼儿时,无论按行数还是按列数,只要每个人都数到,而且只数一次,那么数的结果总是同一个数。
数一种事物时可以用它的等价集合代替,数的结果不变。如要数某班幼儿人数,不直接数幼儿,而去数点名册上的名字,这与直接数幼儿所得结果是一样的。
计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这叫按群计数,能够熟练地按群计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4数的运算
数的组成是指除了1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如4可以分成3和1,2和2,1和3。
数的分合中会发现两个规律:
互换规律(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后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如4可以分成1和3,互换位置后得3和1,合起来还是4)
增减规律(一个部分数逐一减少,则另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而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在幼儿熟悉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引入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让幼儿知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量、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感知到各种量,如玩具的多少,自己的身高、马路的宽窄等。
1量
量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可作比较或能测定程度不同的属性。
幼儿认识的是生活中的常见量:多少、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面积。体积、容积等。
2量的比较
在数学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首先应知道量的比较与事物的外观、质地等变化无关,即事物的哪些属性可以进行量的比较。如苹果有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的区别,其中”大小“方面可进行量的比较。
在量的比较中,老师要注意同时出示才能便于幼儿作出比较,还必须注意强调量比较的相对性,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等都只有在比较物体的某一属性的基础上方能区分。
3计量(测量)
有时我们可以直接比较物体的属性,如把两支铅笔并排在一起,一端对齐,就可以比较出它的长短。但有些物体,我们无法直接地进行比较,如一张书桌的大小,一棵树的粗细,这样就需要进行计量(测量)。
计量就是把一个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多的过程。同一个量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计量,所得的量数不同。如一条绳子,用米来测量得2,用厘米来测量,得20,所得的量数不同。
在数学启蒙阶段,一般只学习直接计量,不需要幼儿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是用自然测量进行替代。所谓自然测量即是不用标准测量工具的测量,而是利用各种自然物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步测远近等。通过自然测量可以使数和量结合,初步培养幼儿解决简单实际度量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形、几何图形、等分1形
形是构成数学的两个基本方面之一(另一个是数),万物都具有一定的形。
2几何图形
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六种):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
幼儿可以认识的立体几何图形(四种):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3等分
等分是把几何形体分成相等的几份,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幼儿主要学习的是二等分和四等分。
老师要注意应该选择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提供给幼儿进行等分操作,同一图形还可以有不同的等分形式。
空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位置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我站在汽车的前面
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汽车在我的后面
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如邮筒在汽车的前面,房子在汽车的左边
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有基准,而幼儿认识空间方位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他物为中心。
先认识以自身的定向为出发点: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前面是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
再逐步认识以他物的定向为出发点,如桌子上面有什么,桌子下面有什么等
幼儿认识空间方面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才”左、右“
认识空间方位的区域是逐步扩大的,一般先把整个区域分为两个区域:上和下,或里和外,或前和后,或左和右,且每一对相对的位置关系中,开始只能分出一个标记,在与另一个标记的比较中才认识到相反的标记,形成互逆的空间概念。
时间
幼儿期初步认识时间的内容有:
早晨、中午、晚上,白天、黑夜,今天、昨天、明天
一星期有七天,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一年有十二个月,分春、夏、秋、冬四季
认识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等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写在最后
好了,有了以上清晰的梳理,老师们肯定知道了到底数学启蒙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地基,并且需要在丰富的、重复的、大量的操作中让幼儿获得理解和熟练掌握。同时,在益智区、数学区、个别化操作或者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应该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安排适宜的数学活动内容。
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
微博:幼师口袋李砚君老师
微信公众号:幼师口袋 ( ID:qujiaohuodong)
1.文章《【中班教案课题是比厚薄扩展】数学启蒙与数字相加,只有做好这样的未来,才能不掉队!》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中班教案课题是比厚薄扩展】数学启蒙与数字相加,只有做好这样的未来,才能不掉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