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只是为了记忆与传承。

◆价值

童谣再现中牟的历史和文化

在王公理看来,童谣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它不仅有语言和文学价值,还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着一个地方民俗、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民俗和历史价值。想到此,他传承传统童谣的动力更足了。

老王收集了一首《白沙街曲》:吃罢饭,没事干。火车站,看一看。关长吹哨,师爷卖票。哞啦一声,火车来到。白沙街,停一停。往西不远郑州城。白沙街,看一看。南边有个火车站。火车站停一停,哞啦一声到开封。

他说,这首童谣出自民国时期。1905年,中牟火车站修建于白沙镇,而这一场景正反映了白沙镇人民的生活场景。

“春扫碱,夏扫盐。连阴天扫白不咸。坑连岗,岗连坑。扫盐扫碱顺小风。”老王介绍,这首《扫盐碱》揭示了自古以来,黄河边的中牟人,以扫碱、熬盐为副业的生产劳动景象。

“有童谣还写了咱郑州中牟的特产哩!”老王以童谣《板凳倒》为例:板凳倒,小狗咬。谁来啦,你大嫂,提的啥?大木枣。吃点吧?没牙咬。给你嚼嚼吧?你老好,你老好!他说,大木枣是中牟大孟地区的特产枣,果大味甜。他记事时,老家的村里就种有一大片木枣林。如今,这片枣林早已不复存在。

老王说,童谣不仅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他希望,自己能将这份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下去。

◆记者手记

童趣应持续在生活每一天

67岁的王公理,每次唱起曲儿,就会想起奶奶,忆起了童年。他说,奶奶虽早已不在;但庆幸的是,奶奶教的童谣还在,儿时的童趣亦可追。

在中老年人的记忆中,童谣是永不褪色的童趣。洛阳的朱梦娇唱起儿时的童谣,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还是当年的那个小丫头,一样地疯、一样地笑;荥阳的老赵,70岁高龄还能哼着曲儿与6岁的孙儿比赛推铁环……一周来,读到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回忆着童谣,享受着童趣。

童谣需传承,而童趣更应该持续。原阳的范言斌创作了400多首新童谣,为孩子们种下善的种子;王公理更是花了32年收集传统童谣,希望把童谣一代代传下去。其实,他们在传承童谣文化的同时,也希望每个人心中的童趣能长久持续。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虽然本报仅讲述了4名老伙伴的童谣趣事,但激起了不少人对童年的回忆。今天这个节日,不仅是小朋友的,也是童心未泯的大朋友的;这份童趣,不仅存在于每年的六一,更应持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大朋友们、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的童谣,享受这份美好的童趣吧!六一快乐!

(线索提供朱宝)

来源:大河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