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孩子们对冰感兴趣。活动09,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剥夺个别幼儿参加公开课的权利的风气。也就是说,到了公开课,将挑选一半的幼儿去上课,另一半留在教室。这导致教师们经常选择“乖孩子”,调皮的幼儿不能上公开课。这显然违背了为全体幼儿的成长服务的教育宗旨。建议:

1)正确定位公开课,公开课应该是常态课,而不是“作秀”。

2)合理分组,采取平均的方法来选择幼儿。

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相信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10丨选材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

有时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过高,幼儿难以理解。如过难的舞蹈,音域过宽的歌曲等。

建议:

1)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把幼儿放在教育活动主体的位置。

11丨活动预设不到位

虽然活动的开展不能过分依赖预设,但预设不到位也不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老师开展了一节分辨鸡蛋清和水粘稠度的活动,展示出鸡蛋清时,孩子们都以为是水,老师只好现场从保温桶里倒了杯水做对比。但孩子们对比后认为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老师只好又去接了一杯冷水,才终于达到教学目标。

建议:

1)尽量进行全面预设,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2)预设的同时为生成留下余地。

3)活动前做好相应的经验铺垫。

发布者:雪婷

瞧瞧老师准备教案多认真呀!活动开展时的问题

12丨用预设答案限制幼儿的独特见解

有些教师喜欢用预设的答案作为“标准答案”,但用预设答案去限制幼儿无疑对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建议:

教师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接受幼儿合理的想法、引导其他幼儿为他人不同的想法而喝彩。

13丨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权威者

有的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权威的管理者,而幼儿是被管理者,喜欢在教学活动中指挥幼儿。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传统陈旧的,是不尊重幼儿的。

建议:

1)成为幼儿参与活动的支持者: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参与教学活动。

2)成为活动的引导者:指导幼儿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

3)成为幼儿的合作者:从幼儿的角度参与活动,与幼儿合作。

14丨个别教育不当,对幼儿产生误导

有时教师不当的个别教育的结果会让人哭笑不得,例如:

某老师让孩子每人带一种喜欢的饼干来品尝,有个孩子主动分享小熊饼干给老师,老师夸他:“恩,这么好看的饼干一定很好吃。”结果第二天孩子们都吵着让家长买小熊饼干带来幼儿园。

显然,这是表扬的方式有问题,应该夸的是幼儿分享的行为而不是饼干呀!

建议:

教师要对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但要注意在表扬的同时与其他幼儿说清楚为什么要表扬,想要大家学习的是什么。

15丨将个别问题视为共性问题

对于个别幼儿的偶然行为,有的老师会大肆宣扬,把它当做共性的问题。由于幼儿好模仿,说不定经过这么以教育,个别问题真的变成了共性问题哦!

建议:

1)对于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教育。

2)集体教学时多进行正面引导,减少“反面教材”。

16丨教育中忽视对幼儿心理的保护

每个班上总有几个发展得较慢的幼儿,有时在教学活动中会搞不清教师的要求,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例如:

某老师上课时让孩子举左手表示正确,举右手表示错误,有一个孩子提问:“老师,我分不清左右怎么办?”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而老师说:“你这个都忘了吗?好好想想吧!”引来了孩子们对他更多异样的目光,他只好害羞地坐下了。

显然,孩子的自尊心已经遭到了伤害。

建议:

关注幼儿的心理,对幼儿自尊心、自信心加以保护.

17丨指导语不恰当

有时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选用的指导语并不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例如在探索活动中不经意地直接将结果告诉幼儿。

建议:

1)指导语要为活动目标服务。

2)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自主思考。

18丨操作示范不到位

有些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自己本身没有做到位,幼儿也难以观察学习。

建议: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才不至于在示范时“露马脚”哦!

发布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示范

19丨只关注能力强的幼儿

教学活动时,有的老师总请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用他的思维代替全班的思维,这是不利于其他幼儿思维发展的。

建议:

1)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能力的幼儿回答。

2)观察幼儿的需要,给内向的幼儿机会,也适当控制部分幼儿过度的表现欲。

3)创设公平的师幼互动情境,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幼儿发展。

20丨总是口头承诺

“你的秘密可以下课再来告诉老师,现在先听故事哦。”、“等下课时间老师再来和你们一起想还有没有更多的玩法,好吗?”这些话你是不是也经常对幼儿说呢,可是你真的实现你的承诺了吗?如果你承诺给孩子延伸活动,那就一定要做到哦,你不想幼儿变得言而无信吧!

建议:

1)在延伸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延续和补充。

2)在延伸活动为缺乏自信的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

3)用回家的延伸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发布者:COCO

用美工活动作为绘本的延伸

21丨轻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人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学段,学习习惯的养成才刚刚开始。而有的教师却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老师提问后,一个孩子冲上来就要回答,老师说:“请你坐到位子上,坐好了我再请你。”可他坐好了之后,老师却请了另一个坐得更好地孩子来回答。

显然,老师打击了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

建议:

1)抓住契机,以同伴的榜样示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放大正确的做法,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纠正错误的做法。

22丨使用封闭式的提问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习惯封闭式的提问,如回忆式的提问、单一式的提问,这很容易使幼儿丧失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建议:

1)用启发式提问代替回忆式提问:讲完故事问故事里有谁→先告诉幼儿角色,让他们带着思考去听故事。

2)用综合性提问代替单一性提问:开放性问题往往隐含着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帮助幼儿提高思维的逻辑能力。

3)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回应。

23丨忽视幼儿的探索过程

一次好的教学活动更多的应该是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否则幼儿很难真正地理解知识。

建议:

1)设置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通过探索解决问题。

2)及时呈现材料:探索的过程中提供对应的操作材料至关重要。

3)少说,多引导:教师要避免直接告诉幼儿操作结果,这是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要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自己解决困难。

发布者:熊猫绿草

提供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

24丨诱导幼儿得出结论

与注重预设答案类似,有的教师发现幼儿得不出自己预设的结论时,会“诱导”幼儿得出结论,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某老师想要让孩子感受不同材质触觉上的不同,准备了木板和塑料板让孩子触摸,可是材料的选择并不严谨,孩子们摸完之后感觉都差不多。老师明显面露难色,通过语气和语言的引导,让孩子说出了“塑料滑,木板粗糙”的结论,但显然孩子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建议:

1)教学要尊重事实,引导幼儿自己求证得出结论。

2)如果结果与教师预设不一致,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并调整活动。

25丨用“镇压”维持纪律

尤其到了大班,幼儿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教学活动中一个问题下去,幼儿就七嘴八舌收不住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有的老师会选择用“镇压”的方法,“请你们都安静,不要说话了!”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效果又如何呢?

建议:

1)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平日的规则教育,设计活动时能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可能的突发状况。

2)可以说:“把想到的答案先藏在心中,等会儿老师再让大家分享。”

3)多表扬遵守发言纪律的幼儿,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26丨提问缺乏严密性

某老师把红、黄、蓝、绿四辆小车排成一排,问孩子:“哪辆车在左边?”孩子们都说:“红色的!”老师又问:“哪辆车在右边?”这次孩子们有些不统一了,黄色、蓝色、绿色都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左右是相对的概念,教师原意是想问最左和最右,却没有问清楚,幼儿自然一头雾水了!这就是缺乏严密性的提问。

建议:

1)提问时注意逻辑严密。

2)提问之前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3)有启发性提问开阔幼儿的思路。

27丨分组后忽视对组内分工的指导

有时出于教学目标的考量,需要让幼儿分组进行一些活动,但有时教师分组前不注意明确幼儿们在分组后的分工,导致分组后幼儿要花费大量时间“争抢”组内的工作,影响教学。

建议:

1)分组前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组内分工。

2)分组后观察各组情况并及时指导。

28丨评价幼儿作品方式单一

评价幼儿作品的方式,你知道几种?许多教师不注重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总是用那么几句话对待所有幼儿。长期以往,幼儿也会对教师的评价失去兴趣和耐心。

建议:

1)评价内容多样化,如倾听习惯、整理习惯、过程中的专注等方面,这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

2)评价内容趣味化,提升幼儿兴趣。

3)和幼儿一起评价,也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评价。

发布者:坏孩子

这幅画,你会怎么评价呢?

29丨否定幼儿充满个性的表达

幼儿有时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表现,黑黑的太阳、蓝色的苹果……有的教师习惯性否定这些,认为是不合现实的,但这无疑是对幼儿创造力的打压。

建议:

1)重视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避免只注重表现技能或结果。

2)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学会倾听幼儿的构思。

3)学会用童心去看幼儿作品,发现幼儿作品的新奇和有趣。

发布者:✺◟(∗❛ัᴗ❛ั∗)◞✺芒果果

艺术创意无限,何必拘泥与于现实

30丨提问游离于教学目标

某老师在上一节关于“秋天的颜色”的集体教学活动,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秋景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诶迷离的景色吸引了。老师于是提问:“这么美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么呀?”孩子们也纷纷回答:“想玩皮球”、“想放风筝”……

然而,这样的提问好像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呢。

建议:

1)围绕活动目标来设计提问。

2)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减少随意性。

3)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做针对性的引导,不要被幼儿回答中的其他信息所牵制。

以上,就是口袋研究院总结的教学活动中常见的30种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这些问题哦~

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

微博:幼师口袋李砚君老师

微信号:youshikoudai010

微信公众号:幼师口袋 ( ID:qujiaohuod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