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更多的是“体会老舍对猫由衷的喜爱,品味老舍北京韵味的语言风格,初识老舍,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体验性学习(活动)是不够的。而应将这样的学习活动 形成一个链条整体推进。

《猫》这课第一、二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体 验性活动链”:(见图 1)

首先,在教学《猫》的第一课时前,布置预习作 业让学生自己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见图 2)

这幅课文结构图真实地再现了学生阅读的起始认知。他们发现了课文从两个方面来描绘猫,同时对于猫古怪的表现学生也找得很准确。当然,标红笔的 地方就是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需要学生去修正、学习建构的。

在第一课时,笔者创设情境布置了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深入读课文,给这位同学的这幅课文结构图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在图上直接修正”。课堂上,有个别学生在自己进行语言文字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老实”“贪玩”“尽职”这三个表现,应该横向摆放,即“老 实——贪玩——尽职”。笔者抓住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让这些学生上黑板前自己横向摆放词卡并说说理由。这样,学生之间在充分的对话之后,认知冲突就形成了。其他学生再回看课文,在反思中发现:这一组猫的表现是前后矛盾的,应该横向摆放以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表现出来就水到渠成了。此后,这三种极端的矛盾学生都能较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在朗读时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又进一 步认识到,这“古怪”并不仅是他们起初认识的“奇怪,与一般不相同”,更多的是猫这种极端的矛盾、善变,让人难以捉摸。此时,就完成了对这一性格特点的认知建构,同时学生在读这一性格特点的时候,就已经流露出对猫的浓厚兴趣,对它的喜爱。但此时仅达成了“体会猫古怪性格特点”的这一个目标,还需要以此为基点继续递进。于是,笔者让学生讨论“满月的小猫到底是淘气还是可爱?”这个问题。这样学生自己抓住了一个“更可爱”的“更”字。便将课文两部分勾连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还明确了文章中老舍就是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都让他觉得可爱、惹人喜爱。所以,老舍通篇都是在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最终,在不断的阅读课文、交流冲突中,我们建 构了课文细化的结构图。这时,学生对于文章就有了 整体性的感知。

其次,在“字里行间找喜爱”这个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到文中去找老舍对猫的喜爱,每人至少找一 件事、一个词”。前边我们已经谈到了这两个体验性活动的设计,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当学生在具体事件中,在语言文字里找到喜爱并在师生充分的对话交流、冲突中建构这份情感——不仅是喜爱而且宠爱、珍爱、深爱之后。笔者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想象画面表喜爱”。让学生将体悟到的这份感情,通过发挥想象、关联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即“老舍看到这样性格古怪、淘气的小猫会 是怎样的态度”(练笔)。

这样的练笔是对情感认识的升华,同时又是为下一步感受文章人与动物和谐、美好的主旨做了铺垫。 正如“体验性活动链”的提出者,北京教育学院陈晓波博士所说“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体验性活动链存在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涉及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根本谈不上语文体验性活动链。语文体验性活动链的设计与实施,始终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同时,这样的语言文字运用,又不是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运用。它是活动链条的关键一环,它既是上一个活动 的生发又是下一活动的基础。所以,这样的链是有流向的,它指向的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最后,当第三个活动结束时,学生认识到老舍不光是笔耕不辍的大作家,更是热爱生活的作家,而这 样的作家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热爱生活的作家还有很多!我们该怎样阅读他们的文章呢?这就进入了第四个活动:品京味、学方法。这样的活动设置,学生自然也学会了学习这样的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即透过文字、事件勾连自己的生活,联想、想象、推想作者的那一份深情。这样的活动链是由有意义的 活动螺旋向上展开的,并不是由一个个问题串连的。这样“链”的流向最终是达成教学目标,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逻辑,又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逻辑。

(三)“体验性活动链”能够助推三种思维方式的发展

在我们体验性活动链的构架中就涉及到了“想象、联想、推想”这三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想象,就是 根据眼前的内容在头脑中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第二课时,设计的写话就是这样的。将那些描写猫的文字转化成既有猫又有老舍的画面,让学生去想象、去表达。于是,人与动物和谐美好的主题理解也迎刃而解。联想,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某种思考去读,与自己读过的另外一些内容、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断地实现 对接。在第二课时设计中,笔者让学生对接自己的生活实际“你在家中,犯了错误谁不忍心打你?而其他人就会指责他——”这样的联想,使学生很顺畅地认识到这样的情感是宠爱,老舍已经将猫当成了自己宠溺的家人。达成了对于老舍情感进一步感知的目标。推想,是从“看到什么”到“看出什么”。这是阅读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笔者在第二课时,让学生从“一天一夜”“成天睡大觉”等这些描写猫极端表现的词 语中,推想出作者在一旁长时间、专注地观察猫…… 这样推想对猫的情愫。而这样的思维方法,在这一组写动物的课文中都是学生能够运用到的。对于《猫》 这样的抒情散文,学生离作者的生活远,感受不到作者的这番深情是教学的难点。

(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