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课件出示: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总起段落,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紧扣关键词语及标点符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题目中“读不完”的意思,在回环呼应的朗读中,初步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会写字标红)

课件出示:读书 昆虫 麻雀 蚂蚁 梨树 几寸 温柔 池塘 画册

2.指导书写。

(1)自主观察字形。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①出示“梨、柔”,引导: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点拨:下面的木字底要写得稍宽,撇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分,让字站稳。

②指导写“塘”:左窄右宽,“唐”的撇要穿插到提土旁的下面。

③指导写“册”:最后一笔是横,靠近横中线,写得稍长,像一根线,把左右两个部件串起来。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抄写“昆虫、蚂蚁、画册”等词语。

设计意图:在随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本教学板块安排了集中写字。从字形结构入手,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再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提高了写字教学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2.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高空盘旋 千姿百态

雨后春笋 超凡脱俗 秋高气爽

2.引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2)齐读第6自然段。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既复习巩固了生字,又积累了本课独特的语言;引读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板块二 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

(1)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进行了具体描写?

预设:第2~5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请联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板书:飞鸟 昆虫 花草 树木)

2.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 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引导: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4.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

(1)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思考:(1)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2)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2)根据学生交流,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品读中心句。

课件出示: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有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2:品读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指名朗读。

②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③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同)

④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⑤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3: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出示写竹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笋长得快,再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柔。(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棕榈树的句子。

课件出示: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榈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影)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榈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画,让学生指出倒影。)

④引导想象:棕榈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⑥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总起句,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设计意图: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板块三 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质疑引读。

(1)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2)课件播放大自然中好玩的画面。

(3)课件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梳理结构。

(1)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从第1自然段发现:寻找、沉思、遐想。(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通过回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1.品读语言,感受生动。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2.建构方法,形成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凭着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教师将“教方法”作为暗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1)阅读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强调借助关键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在方法的实践运用中自我构建新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以及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中读到的奥秘和感受到的乐趣,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观察方法。在课文结尾部分,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提取关键词“寻找、沉思、遐想”,旨在告诉学生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来读大自然这部“大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