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浙江省镇海中学的梓荫阁

镇海中学坐落在梓荫山上,10分钟左右车程便可绕其一圈。梓荫一名源于《周书·梓材篇》,取“梓材荫泽,荫庇学子,源远流长”之意。校内多为沿袭历史的古建筑,同样结合南方园林的设计。镇海中学前身“镇海中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其是古代镇海文庙所在地,所以校园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中轴线分布,两侧分别是两幢高四层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白墙黛瓦,应用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

围绕中式主建筑,校园设计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石径交错,同时栽种雪松、金桂、香椿、翠柏,叠翠凝碧,四溢芳香,漫步其间,人不觉为古香所噬、为绿景所侵,加之沿海、山间小城忽明忽暗的天气,似有时光推移,恍如隔世之感。

中式建筑的基础是文化的积淀,镇海中学的建筑,无不在承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保留的历史景点、文物有17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处: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俞大猷生祠碑。除此之外,还有北宋时期祭祀孔子的场所大成殿,后成为历代将领抗击外侮的会晤之地;成立于乾隆年间的蛟川书院,后因林则徐在此居住,又在这里建成林则徐纪念堂;还有朱熹、王安石讲学过的梓荫阁等等,这些历史建筑使得学校如同一条汩汩流淌的历史长河,多了一股文脉之气,英雄之意。

学生每日在此学习,长时间与这里书写着文化的建筑相伴,怎会不知重学守礼、格局远大之古人哲思,能够连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也与这所百年学校相称。

建筑的气质即是校园的气质

同样是一所百年学校,宁波效实中学则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学校。效实的名字来源于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中所述,“物竞天择,效实储能”。效实中学新建的东部校区邀请了设计过许多学校建筑的建筑师路易斯·康,他将柏拉图的“树洞”理论加入现代主义风格的学校建筑中,创造了现代艺术与知识相结合的独特味道。

初进校园,便会发现这里与传统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糅合了包豪斯与荷兰风格的教学楼,让装饰在功能面前做了极大的让步,简约的框架设计,纯粹的形状与色彩,建筑的几何形态与抽象的图像平衡统一。裸露在外面的立柱,平面的屋顶,希腊式的海洋风格喷薄而出,再将柏拉图的“树洞理论”以“新陈代谢主义”方法,让建筑与生物的有机生长结合,相映而生。走进内景,同样是极简风格的地面与台阶,抬头便可见楼顶的空间感,留足了人在其中的想象力。随处可见的几何形状,让人仿佛置身宇宙空间,不能自已。

海洋文明、知识、未来、创新、科学……效实中学的建筑直观地告知观赏者诸多寓意,学校的风格得到了艺术化的展现。作为一名观赏者,将从这所学校中看到什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将从这所学校中传授什么;作为一名学生,将从这所学校中学到什么,这样的建筑早已将你引向一种结果。

建筑所传达的气质,就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建筑的理念与价值观即是学校的理念与价值观。效实中学创新求变、“效实储能”,让学校独树一帜,有了教育、知识创新发展的标签,而它的建筑,就是他人认识这所学校的第一扇门。

宁波效实中学将“树洞”理论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

另一所极具国际化与艺术化建筑风格的学校,是宁波外事学校。占地268亩,四围皆是商业区与居民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城市的高楼群中,更衬映出其文化气质,犹如西方城市中的教堂。

一进入这所学校,即刻就会被它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外事学校的“新古典”建筑沿袭了希腊与罗马的建筑风格,糅合欧陆著名建筑古典元素,再将其进行抽象化的表达,白色、金色、黄色的主色调,让建筑看起来明亮积极。人在极具整体性与结构分明的高大建筑之下,顿生严肃与尊重之感。无论是单个建筑还是整个学校的建筑群,对称与均衡是其最主要的构图逻辑,人的理性之美在其中展露无遗。简洁的外部形象加之干净整洁的校园,翠绿的草坪与连排的西方树木相映成衬,行走其间似行走在一所宫殿之中,让人心情时刻保持在一种高昂的状态。

内景结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分明的层次与精致的雕塑满足了人理性世界所追求的“天”与“地”的哲学。严格的美学比例在每一处建筑中都清晰可见,优雅、庄重、理性的建筑与人所持有的人性美浑然一体,一同变得肃穆庄严起来。学生们或在高低起伏的草坪上三三两两,或在法国梧桐下轻歌漫步,错愕间,仿佛自己置身于凡尔赛宫殿,亦有去到剑桥大学的初遇之感。

作为一所中职外事学校,国际化与艺术化是其主打的品牌,这样的建筑风格与这两种使命完美地匹配。宁波外事学校开创了中国中职学校境外办学的先河,2016年在罗马尼亚设立了中国(德瓦)国际艺术学校。开放的视野、艺术的极致,是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获得的品质,也是他们从这所学校获得的标签。外事学校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外事学校几乎参与宁波教育界所有的文艺表演活动”,这里走出的艺术人才已经挂满了学校的一面名人墙。

宁波外事学校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从“千城千面”到“千校千面”,独特的校园从独特的建筑开始

一所学校的成立之初,建筑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虽仅仅包括简单的教学楼、办公楼、体育场、宿舍楼、大门等有限的建筑元素,但如何将这些建筑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其中却大有文章。直白的纯工艺建造会让学校流于“千校一面”,简单的附庸风雅亦会显得文过饰非,当然,建筑并不能呈现一所学校的全部,但却体现着一所学校对于美的认知。建筑传达着一所学校最直观的印象,也是每个学生每天都要经历的场所,建校者能否认识到建筑所产生的效能与美育的价值,往往决定了学校建筑的样貌。

进一步说,决定一所学校建筑形态的,亦并非仅靠一所学校能够实现的,学校建筑作为整体社会建筑的一部分,也被城市左右着其格局与艺术形态。宁波对文化与艺术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宁波让每一所学校的建筑都具备其独特的风格,也是整个城市教育从城市到学校的对于美的坚持的体现,宁波格局的开放、文化的沿袭、教育的极致,让其养成了这份对于美的坚持。只有一座城市有着独特城市的意识,才会鼓励这种独特的观念,从而让每一所学校都建成独特的校园。也就是说,只有认识到“千城千面”,才能做到“千校千面”。

(作者:李文星)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