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特点
· 1)按风水选择村址。
· 2)建筑以楼层为主,明中叶以前,底层低,上层高,祭祖在楼上;以后则反之。
· 3)重雅,装饰性强;白墙灰瓦。两重性——自然美与雕琢美。
· 4)冬瓜梁结构体系(穿斗式,梁截面冬瓜形)
· 5)五岳朝天,四水落地。
· 方城明楼
4. 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
· 黄肠题凑
5. 黄肠——柏木芯;题——头也;凑——相交。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垒成椁墙,墙内置棺,短方木端头指向棺棺椁。
· 舍宅为寺
6. 以前塔为佛殿,后堂为讲堂。
· 平坐
7.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成为平坐。
· 分心槽
8. 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 金厢斗底槽
9. 殿身内有一圈列柱和斗栱,殿身由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
· 副阶周匝
10. 在主体建筑外再加一圈围廊,多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以材为祖
11. 北宋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为八等,按照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设计施工方便,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建立古代模数设计的方法。(木结构中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 。"材"在宋代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设计选用的作为制约全建筑的主要尺寸的木构件的等级,其二指反映该等级的标准断面的木构杆件,其三以该标准断面杆件为基础的木构构件。)
· 葺屋三分,瓦屋四分
12. 即草房举高=1/3进深,瓦房为1/4,说明战国时匠人就根据屋面铺材排水能力来决定屋顶坡度。不过,同为瓦屋面,若屋面进深大,瓦沟所积雨水就多,坡度也须相应提高,以利排除雨水。因此上列《法式》举屋之法对殿阁和筒瓦厅堂两种体量大的房屋规定了较峻陡的坡度,而对板瓦厅堂、廊屋、副阶等,则按进深大小,依次降低举高,这是一种既满足排水要求又符合节约原则的措施。
· 昭穆之法
13. 祭祀祖先的宗庙,以太祖为中,二、四、六世居于左,谓之"昭",三、五、七世居于右,谓之"穆"。
· 如鸟斯草,如云斯飞
14. 语出自《诗经》,形容屋顶反宇,屋面的特征是凹曲面,以折线做成。优点有:a排水有利.b有利于采光c屋面外形柔和与秀丽。
· 厚葬
15. 所谓厚葬就是人死之后,根据死者生前地位和家庭条件决定墓葬规格的高低和陪葬品的多少以及质量优劣.社会地位高的贵族,不仅墓地占地面积大,建筑规格高,陪葬品多,应有尽有且质量好,常常会有青铜器,玉器等高贵物品葬于墓中,富贵人家也要选用质量较好的陶器进行随葬,而一般的平民百姓的墓葬中,大多是用质量一般的实用陶制品随葬。
· 吻
16. 在建筑屋脊处的装饰兽。
· 歇山收山
17. 在歇山顶上的山花外皮从山墙轴线收进去的做法。
· 庑殿顶推山
18. 在庑殿顶上,把各个檩条向山面推出,以形成更陡峻的山面坡面的做法。
· 悬山顶挑山
19. 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柱外伸出5~8个檩径(或1/3檐柱高)
· 须弥座
20. 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的建筑物上。
· 燕尾枋
21. 檩下垫板随檩同时伸出,但檩枋则不伸出。
· 嫩戗发戗
22. 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起翘。(拙政园绿漪亭)
· 水戗发戗
23. 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拙政园绣绮亭,苏州怡园小沧浪亭)
· 梭柱
24. 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
· 卷杀
25. 木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或曲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成为"卷杀"。
· 悬鱼惹草
26. 南方的悬山式建筑山檐较深,山尖屋檐的檩头上钉有较宽的博风板,并在正中装饰"悬鱼"、"惹草",代表水鱼、水草,意在心理上的防火驱灾。
· 鱼沼飞梁
27. 就是指方形水池及其上架设的十字形桥。(古人称池塘"圆者为池,方者为沼")
· 叉柱造
28. 上一层柱的中心线下十字开槽,叉在下一层的斗栱或梁上,上下柱中心线位移半个柱径,使上层内收。
· 缠柱造
29. 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和外观上都比较稳妥,但需要增加梁,角部每面还需增加一组斗拱——附斛。
· 如意踏步
30. 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称为"如意踏步"。
· 过白
31. 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的距离要足够大,使坐于后进建筑中的人通过门樘可以看见前 一进的屋脊,即在阴影中的屋脊与门樘之间要看得见一条发白的天光。
· 金砖
32. 先在地面铺一层小砖,上面再放经过桐油浸泡,表面磨光的大型地砖。
· 计心造
33. 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计心造,不置的叫偷心造。
· 以材为祖
34. 所谓以材为祖,就是木结构中的许多尺寸"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即这些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 。"材"在宋代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设计选用的作为制约全建筑的主要尺寸的木 构件的等级,其二指反映该等级的标准断面的木构杆件,其三以该标准断面杆件为基础的 木构构件。
· 三山五园,三海
35. 三山——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35. 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
35. 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 左祖右社
36. 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
· 瘦漏皱透
37. "瘦、漏、皱、透"是北宋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赏石大家米芾根据多年藏石、赏石的研究和实践,对古代观赏石提出的审美理论标准。近千年来这个标准一直被赏石界所沿用,至今仍然对赏石界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 蜃灰
38. 即蚌壳灰,商代就已在泥墙上涂"蜃灰",使建筑外观大大改变。
· 五包山
39. 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 方上
40. 秦汉夯土垒上,以人工夯土建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
· 轩
41. A——古代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
41. B——苏州住宅中一种天花板装修处理的作法,因房屋高大,外为整屋面,而里被划分为两个内顶面,使室内高度不致过高,同时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 干阑式民居
42. 这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包括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地区。这类民居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
· 夯土建筑
43. 土里加石子、树筋、灰,再夯之而砌筑的建筑。
· 福建土楼
44. 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至民国时期逐渐成熟,一直延续至今。是一种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生土建筑的艺术杰作。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结合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依形状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等。
· 生土建筑
45. 泛指由未经过焙烧,而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建造的建筑,包括土坯建筑、土窑洞… 生土夯筑的台墩、城墙、烽火台等。
· 【西南交大建筑学考研群】
· 锢窑
47. 在地面上用砖、石、土坯等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
· 地坑院
48. 河南窑洞一种,在四院内壁开挖窑洞的方式,由地面通过坡道,台阶,直道等方式入窑院,排水对外挖涵洞或院内挖渗井。窑洞上方有3米左右土层以满足结构,冬暖夏凉的功能要求。
· 靠崖窑
49. 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防止泥土崩溃,或在洞外砌砖墙,保护崖面。
· 阿以旺
50. 新疆南部,是维吾尔族住宅常见的一种,有三四百年历史,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40~80厘米,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作卧室,亦称冬室,各室也用井孔采光。顶部以木梁上排木檩,厅内周边设土台。室内壁龛多。墙面喜用织物装饰,屋侧有庭院。
· 跑马楼
51. 正房、耳房、倒座各处皆为楼房,且均有前廊,于是楼上各廊相接环形无阻,此即为跑马楼。
· 宫楼
52. 正房为楼房,上下皆有廊,称为宫楼。
· 游春
53. 民居中正房常为楼房,其下有前廊,则称为游春。
· 云南一颗印
54. 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昆明一带,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外砖内土,成为"金包银","印"内的房屋梁架主要为穿斗式。
· 李诫
55. 字明仲,北宋著名建筑师,编修《营造法式》,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当时建筑技术科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 喻皓
56. 北宋都料,《木经》作者。
· 计成
57. 明末造园家,写有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学者。
· 张择端
58. 北宋《清明上河图》作者。
· 刘秉忠
59. 元大都规划者。
· 郭守敬
60. 元大都水系规划。
· 也黑迭儿
61. 阿拉伯人,参与元大都规划。
· 阿尼哥
62. 尼泊尔人,北海妙应寺白塔设计者。
· 吕彦直
63. 近代杰出建筑师,设计有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优秀经验,同时又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二者结合,做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性建筑。
· 杨廷宝
64.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 童寯
65.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与赵深、陈植在上海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代表作有南京外交部办公楼(装饰主义),上海大戏院、上海恒利银行(现代主义 )。
· 戈裕良
66. 清代叠山高手,代表作有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和扬州小盘谷,以及常熟燕园,仪征井园等。
· 宇文恺
67. 隋代建筑家,其设计和督造的工程中,以大兴城和东都洛阳的营建及广通渠的开凿最有影响。
· 周秉忠
68. 明,字时臣,苏州人,叠石名家,留园园中假山为其所作。
· 李春
69. 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设计者。
· 李冰
70. 战国,都江堰排灌水利工程。
· 蒯祥
71. 明代,参与北京故宫及其前三殿、长陵的兴建。
· 徐杲
72. 明代,参与参与北京前三殿和西苑永寿宫的兴建。
· 墨菲
73. 美国建筑师,代表作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1921-1923(and吕彦直)。1928年,受聘于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参与拟订了南京《首都计划》——(这是近代中国由官方制定得较早,较系统的一次城市规划工作.首都计划对南京的街道系统作了通盘规划,采用了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为增加沿街店面,道路网的密度很高,街坊面积偏小.许多当时中国重要的建筑师也相继参与其中,如吕彦直,杨廷宝,赵深,童俊,陈植,奚福泉,李惠伯等.)
· 梁思成
74.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主要作品有仁立地毯公司(and林徽因)、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主要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史》。
· 刘敦桢
75. 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 沟董
76. 清代负责北京沟渠疏浚的董姓世家。
· 样式雷
77. 清代宫廷中专门从事宫廷建筑设计施工的雷姓世家。
· 算房张
78. 清代负责宫廷建筑预算。
· 庄俊
79. 庚款留美的第一位学建筑的学生,参与了清华大学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的设计,中国建筑师学会第一任会长。
· 北京宪章
80. 1999年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标志着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 广义建筑学
81. 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的,建筑学应介入社会及其经济、技术、环境、艺术等问题,介入城市变化的过程中,从追求绝对秩序转化为寻找相对整体的秩序,以城市设计为核心将建筑与规划,也与景观园林环境的艺术融会贯通,以有机与整体的思维、系统论的方法,探讨新的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记得点赞哦】不然下次我们就没有心思整理这些了。
1.文章《【中国建筑史段落摘要】西南交大建筑学研究生考试干货——中国建筑史名词解读》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中国建筑史段落摘要】西南交大建筑学研究生考试干货——中国建筑史名词解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