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济发达,图书流布于市,《清明上河图》就描绘有当时的刻印售卖书籍的“书坊”。到了明代,钱塘学者高濂说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雕刻精良,校对严密,书写肥细有致,印刷清晰明朗,“故以宋刻为善”。明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印刷和藏书家毛晋,曾公开挂牌收购宋版书。他那时收购宋版书,不是按册,而是按页论价。而坊间早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省图所藏宋刻本古籍,除了著名的《抱朴子内篇》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也值得一说。这部书108卷,宋李焘撰,宋刻本。北宋年间,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很大,而《资治通鉴》续作仿作也陆续面世,李焘的这部书便是《资治通鉴》的续作,完整记录了北宋的史实。

《长编》书成后,除缮写本藏于秘书省之外,还有刻本流传。其中除流传的七朝本《长编》外,现在国内外还保存三部宋刻五朝本《长编》。辽宁省图书馆的藏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就是其中之一。

《广雅疏证》稿本弥足珍贵

在古籍善本中,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向为藏书家珍爱。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撰,嘉庆元年家刻本。《广雅》,三国魏张揖撰,是一部较早的训诂著作,但其中有许多疏漏,所以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成为一部系统整理、阐述《广雅》的著作。全书刻成之后,王念孙感到仍有不足,便同儿子王引之一起,在完成的刻本上删改,并随时将补正的文字用朱墨写成纸条粘在书眉处。据推断,王氏父子这么做是想定稿后再重新刊刻,但这部加了补正的书并没有刻成,全书虽未刻本,却有了稿本的价值。

后来,这部书流传到清河汪氏手中,再又归辽阳黄海长所有,光绪年间,黄海长汇聚书中的纸条,写为一卷,名《广雅疏证补正》,刊刻印行,但只印了20部,所刻的书版就毁于战乱,而因缘际会之下,最终王念孙的稿本为辽宁省图书馆所藏。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