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洛河和黄河相遇的地方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区,是“江绘图、落出书、圣人”,河洛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福心地带。

在这不远的地方,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近年来不仅受到考古界的高度重视,还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出现了“牙雕蚕”、“九连通”、“河洛救国”、“文明胚胎”等热门词语。

4月13日,双槐树遗址顺利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曾经不知名的双槐树遗址原来来历很多,距今5000多年前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是具有都城性质的大型聚落遗址。当时双槐树地区文化如此发达,周围又是什么样子呢?

合欢树及其邻居

在双槐树遗址发掘之前,在郑州北部和黄河岸发现了两处仰韶时代的大型遗址。一个是郑州西山古城遗址,一个是郑州大夏村遗址,就像守护古都郑州北京大学大门的两棵大树。

西山古城遗址发现得比较早,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墙采用先进的方形建筑方法。城墙建设中已经使用了夹板、棍子、柱子。西山古城距今约5300年至4800年,相当于双槐树遗址时代。西山古城的发现使我国古城诞生的年代前进了近1000年,被誉为“中原第一城”。

大夏村遗址是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大遗址,出土于仰韶文化中晚期,出土了精美的彩陶器,其中著名的彩陶双联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进入大夏村遗址博物馆后,气势非凡的联排别墅地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目前保存最好的史前居住地之一,5000多年后仍然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高的墙。由此可见,现存的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

除了西山古城遗址、郑州大夏村遗址外,双槐树遗址还有更多的“邻居”。在4月12日举行的全国十大考古鞋犬推荐评论会上,双槐树遗址项目代表、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郑州洛阳地区目前发现的5000年前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已有数十处,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超过15处,其中4处有城市迹象。这些密集遗址的前缘呈扇形分布,显然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黄河两岸的仰韶文化“朋友圈”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双槐树遗址面积大,具有核心定居点的性质,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眼睛从双槐树、正途地区扩大,就会发现从陕西、天津、艺校界向东、黄河两岸有很多仰韶文化遗址。西方,仰韶文化影响更远的地方。

在三门峡地区的黄河南岸,仰韶时代文化遗址有北洋坪遗址、西坡遗址、仰韶村遗址、墓底区遗址等。

魏兴涛介绍说,在仰韶文化时代,黄河安的这些遗迹具有相似的文化面貌,都有着精巧的彩陶时期,彩陶时期文化的复制能力非常强。当然,由于地区不同,这些遗迹也有各自的地方特点。例如,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是半智血带走廊式的,大夏村遗址是一排排的地面建筑,这可能是因为郑州地区比灵宝黄土坡地更潮湿。

仰韶文化晚期是文化转型时期,社会形态更加复杂。魏兴涛说,在这个时期,不仅定居点的大小开始发生变化,房子、坟墓的规模、陪葬品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分化趋势。黄河沿岸的仰韶文化“朋友圈”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分化。

黄河流域中游密集分布密集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盛灿的关注。他说,在《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郑州地区有以停滞冲突为特征的定居体系,该地区分布着几个中等规模的中心遗址。来自外部的影响和城墙的同时出现表明,在定居点形态发展中,群体之间的冲突发挥了重要作用。

5000年前,以黄河为轴线,仰韶文化遗址密集,形成了像色度一样绚丽的黄河文化走廊。这种仰韶文化的聚居地有时可以共同对外对待,有时可以免于“兄弟之墙”。他们之间的交流也相互冲突,出口也向内吸收,在今后的发展中揭开了中原文明的新篇章。

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永民说,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文明的主体文化,处于华夏民族的孕育期。从近百年的考古发现来看,仰韶文化族非常重视农耕文明的建立和发展,重视生命的存在和民族的延续,重视社会秩序的建立,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仰韶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的百花园独领风骚。我们民族文化的许多优秀特质,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法川景祖、秩序有序、家国情怀、集体主义、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稳健、执政等,都能在仰韶文化流中找到基因的来源。

作者:陈卓张、沈一文、小娟

资料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