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葛桑华开放”订阅!

蝴蝶在铲

——流动诗集《水边书》简评

流动是我在广西南宁参加“鲁迅文学院西南六省市中心第四届中年作家培训班”的同学,我们一起分成一组,她的座位在我面前,上课时总是坐姿端正,精神集中,像家长和老师都喜欢的那种“好学生”。休息时间,她和很多同学以众星捧月的方式,围着上课的老师,教他们几个问题,动作谨慎,明朗地和老师们合影。出门的那天,大家一起逛超市,逛公园,品尝南宁的特色小吃,一起谈论最多,或者说很多文章和文学。每当这样的时候,总能听到她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感悟,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就在那时,我发现她正在出版诗集。对于80年代风靡全校的一个文学少年来说,她是一个组织者、文学社社长,她在组织文稿、整理文稿、跑几十里路,20多年来,她一直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所以这本诗集对她会有很特别的意义。今年春天,乍暖时收到了来自温润攀枝花的她的诗集《水边书》。浅蓝色标志,就像她经常穿在鹿原上的蓝色长裙,突然觉得她喜欢蓝色,蓝色能给人一种平静、安全感、蓝色和谐、舒适的感觉。和她相处就是这种感觉。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以下是对《水边书》的简要欣赏,从四个方面来说。

生活的彩虹

读流动作品可以看出,淡泊、平和、平静、满足感、爱情,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贤妻。工作、写作、歌词等都是好的手、勤奋、不慌、细心、细致、细致、细致、细致、细致、细致、细致、细心、细心、细心、细心、细心、细心、细心生活中的小点、细致。/最左边长了一棵西红柿,果实小,皮薄。穷人家的孩子,辣的好品质/星家闺秀形状/西红柿,只要吃一粒红,就能囤积一粒/没有的大庄园,这满布灰/最右边的一棵,不需要花蕾/喜鹊脚,叶子已经够云/苞丰收了。种植小阳台、花草和农作物,她修剪的多姿多彩、井然有序,精致的小花园,不,小菜园出现在我们面前。佩服她的想法,让一个家庭充满浪漫气氛,让女主人瞬间升级。特别是在阳台上看到播种在田地里的农作物和花草时,那些树枝摇晃着,绿油油的,一想,我们的血管好像都张开了。

接着,她的另一部作品(《田园赋》):“石榴、芒果农夫追着驮水果的骡子来,这一定是《集市》的前奏。/热带山谷里的野生木瓜森林/以及广阔的古代中国的劳动场景将被远眺。田园牧歌其实是/城市普通人家门前的屋顶/鸡、鸭、鹅、牛、马、骡等牲畜挤在拥挤的人群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找到了流动的村庄/我们找到了村庄/这个千古的理想流动用雪茄把我们带到了集市上,这里有无数的摊位,摊位上有石榴、芒果。拥有一点土,还能让你温顺、憨厚、绿色、环保地咽口水。如果只有跷跷板的水果和蔬菜,那么这个集市肯定很单调。真正让集市热闹的是“鸡、鸭、鹅、牛、马、骡等牲畜拥挤,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过去几年里,我们很多人更经常看到的集市是摩天大楼、那高耸的购物中心、顾客穿戴整齐、一步一步笑、服务人员在生产线上生产的一样,衣着统一、表情麻木、表情麻木。这里的商品就像囚犯一样,戴上脚镣、戴上手铐、层层捆绑、贴上保鲜膜和标签,一切都失去了凉膜、自由。这种购物中心去得多的话,担心自己会成为商品。流动的观察、流动的细微差别、流动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真正的集市上,叫喊声、讨价还价声、鸡叫声、乡土的味道、村庄田野的味道、久违的味道、原生态的味道。

平淡的生活,安静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把户籍放在这里,把房子钉在悬崖上/作为亚龙河岸的一部分,把房子里的/木窗先照在阳光下,鹰/旁边是青铜/水晶、酷、玛瑙、”背景停留在七个世纪前。带着马去米甸/丽江,鸟儿会帮我们拿东西,用狮子的翅膀给我们传递麦地。现在,世界速度很慢。我们可以耐心编织织物,慢慢怀念世界上的君子。/听更多的空闲时间,在沟渠下/

∕当然,也有更多时光用于研墨、抚琴”。这首诗,我们能读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能读到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清静;还能读到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逢门今始为君开”的热忱相邀。大家都能体验到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骤然提高,很多遥远的物品、童年的记忆陆续远离了我们,夜幕降临,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电般亮起来,无休无止高分贝噪音不绝于耳,声色犬马的快乐,取代了人们省察内心的痛苦;人喧车嚣的生活,销蚀着我们静悟人生的深刻;羽童用文字营造的住处,多么让人向往,“木格窗,古藤,玛瑙,珊瑚,绿松石,最丰茂的农事,细密如织的水声,也有更多的时光用于研磨、抚琴”,此情此景,是世外桃源,还是天上人间?

平常的事物

翻阅羽童《水边书》,一行又一行精妙的诗句,一首又一首轻盈婉约的诗歌,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高大上,没有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有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对庸常日子的感激与知足,和对平常事物的热爱,正因为她诗作的这一特点,却真真实实碰触着读者心灵,来赏析几首写平凡生活和日常小事的作品,(《安慰》):“如何安慰一只死去的龟,和它的亡灵∕它生前的羞怯和安静,它独善其身背后的∕江湖以远∥如何安慰一个恬躁的春天∕ 因一只龟的离去,以及它从未说出的孤独∕如何安慰它寡居的一席之地,以及∕它只拥有过的一团阴影∥如何安慰它惧怕过的世界∕——现在,如何安慰一个人与一只龟∕同时醒来后的曲终人散”。“如何安慰一只死去的龟,和它的亡灵”、“如何安慰一个恬躁的春天”、“如何安慰它惧怕过的世界”,三个小节,三个诘问,三个思考,让我们读到了怜悯,怜悯一个小小的生命,怜悯一只龟;它羞涩安静,它忍辱负重,它抚养儿女,它的生不惊扰月光虫鸣,它的死悄然无声;还让我们读到了江湖,江湖以远,肯定暗流涌动、激流拍岸,肯定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让我们读到了纷繁世界和精彩人生,轰轰烈烈、壮怀激昂者有之,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者有之,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者有之,时光推移,曲尽人散,其实结果大抵一样,强霸者不一定得到很多,忍让着不一定失去很多。

继续看(《糖果》):“她得到过一包糖果∕她一直没有舍得吃掉∕她把它们放进抽屉,和那些∕蜜蜂们住在一起。“噢,它们∕会化掉的。”他这样说过∥她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直到时间∕把它们一粒一粒变硬,直到它们∕超出了保质期∥她曾经是那么的渴望,那份甜∕一直都在”。她是谁?是不是作者自己,她得到过一包糖果,是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多愁善感的少年?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他是谁?是两小无猜的邻家大哥?是诲人不倦的长辈?还是如胶如漆的情侣?不得而知,但肯定对她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他的一包糖果走进她的内心和世界,“她小心翼翼的珍藏着,直到时间让它变硬“,“她曾经是那么渴望,那份甜,一直都在”,我们甚至替“她”着急,希望看着“他”出现,希望看到他与她面对面,深情凝视。这就是羽童的诗作,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她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平常小事中,描写出形形色色人们的心灵世界和内心秘密,使得一个个小人物、小故事折射出人间冷暖、人生百态。反映出作者思考人生、感知世界的能力和睿智;还有感恩的情怀和阳光向上的精神火焰。

继续品阅(《坐1路公交车回家》):“我在一个叫榕树街的车站上车∕18路、4路、12路以及6路开过时∕我都会视而不见,6 路要转21 个站才能到家∕18 路陪我一小段,终会与我分道扬镀∕只有1 路笔直,忠实地路过家门口∕从不转弯抹角,每天傍晚六点钟,我准时∕出现在榕树街车站,与背包的、拎筐的∕放学的、下班的人群挤挤挨挨∕有时我站着,一直站到仁和,有时我坐着∕也假装视而不见,任人群挨挤在我身边∕傍晚六点钟以后的1 路车,每一个人也如我一样∕我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表情∕我爱上这傍晚逐渐暗淡的空气∕爱上了各色长相各种身材∕他们有的人会陪我坐很久,有的人陪我一小段∕他们像我一样,每天都跨上1路车∕把1路车当成自己豢养的宝马和路虎 ”。多么平常平凡的小事情,平凡到无数的人们天天都在做同样的事,但正是在这个等车、上车、坐车、下车的过程中,在这个流动的世界里,却包罗万象:有人焦躁难安、推搡霸道;有人彬彬有礼、谦和忍让;有人左顾右盼,见机行事,准备顺手牵羊;有人拿着锅碗瓢盆、竹筐扁担,满脸疲惫,为生计奔命;看得出作者气定神闲,淡看匆匆忙忙的人流,淡定熙熙攘攘的拥挤,心态良好,良好到“把1路车当成自己豢养的宝马和路虎”。

诗里的身影

羽童诗集《水边书》,也写到人,有亲人、有朋友、有影视里的人、有外国人、有素未谋面的人、有一去不复返的人,很多很多的人,都在《水边书》里成为邻居,他们搁置见解和争议,相安无事,这些人有很多优点,也有不少缺点,有的白发如雪,有的黑发飘逸,有的才华横溢,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先来看作者笔下的父亲,(《与父书》):“爸爸,不要再为那只∕无处寄养的猫,而一再纠结∕放弃搬来与我一起居住∕想到这里,我才发现∕真正纠结的,是我自己∕那么,就与那只猫一同过来吧∕你的晚年,我想与你一起度过∕而那只猫的晚年,也将不再流离失所∥我一生中有许多个故乡∕你把我放逐,任我流浪∕好在我一直沿着河流∕从安宁河到金沙江,逐水而居∕我在考虑,是否要奔向大海∕还是回到平原。平原在不断充血∕你已搬了几次家,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你要站在路口等我∥我已人到中年,你叫我∕黄毛丫头,我的身上就长出了翅膀∕身体轻盈。我端坐在梨树下∕看你放幻灯,看你变魔术师∕我看到光泽在夜色的消退中∕呈现了惊人的美∥你老了,我喜欢你老掉的样子∕当你老了,我才接受容易老掉的事物∕不再耿耿于怀,比如爱情∕我就要缩成一把骨头了∕我现在还想做你小小的女儿∕由你把我带离此地,带上旅途∥冬天就要来了,趁∕风雪还没来,我们把家搬到山顶∕我们一边仰望蓝星,一边成为朽木”。父亲老了,就显得执拗,他一贯的倔强,不想过多给儿女添麻烦,但他时时刻刻又在想着儿女,想着儿女的儿女,担心他们的冷暖平安。羽童的(《与父书》)就写出了这个感觉,写出了浓浓血缘,写出了长长脐带,写出了爱。先哲说:“爱,是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神圣契约”,“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法则”。父母是儿女生命的故乡,是儿女精神的终极家园。对于诗人,父母是诗歌的源泉,如果把诗歌看作是一棵树,父母就是泥土,离开这片沃土,诗歌也就枯了,死了。

接下来看(《与母书》):“我决定这样去爱你∕在你面容苍老、五官下垂的时候∕我得长成你年轻时候的样子∥我决定这样去爱你∕在你握不动锅铲、洗不动衣服的时候∕我得是一个像模像样的主妇∥我决定这样去爱你∕在你望不见远方的我的时候∕我在为劳动所累,并保持生的平静∥我决定这样去爱你∕在你变得越来越轻的时候∕我来做你的母亲,你来做我的孩子”。这首精巧的诗,让我们看到一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看到一位“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的母亲,这位我们叫做母亲的人,餐桌上,不停为我们夹菜盛汤,深夜里,为我们开着灯,虚掩着门,侧耳聆听,随时准备开门,等待晚归的儿女;也许她目不识丁,但一定通情达理,也许她一生未曾走出过大山,但她教育儿女们自小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国家尽忠。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状态史,是传承数千年延绵不绝的、强大的道德力量。

再来看(《黄金时代的信札》):“妹妹你好∕接到你千里之外的电话∕到现在,我仍然无法入睡∕我在盘算着如何筹集,助你购房的钱∕你生活在离祖国心脏最近的地方,所以∕住的房子自然也要贵很多,贵到在我住的西南边城∕可以购买四套同样大的房子。我有许多朋友∕他们大多数已在QQ 签名、微博上∕发表慎借钱与人,或者慎与人借钱的∕生活感悟、交友之道。如今,金钱已掌握了∕全部美德,是否向他们开口∕颇费我踌躇。黄金时代,已无鲜事∕甚至忘记告诉你,我已更换了工作∕在一个文化的中心,薪水,比过去还要少许多∕晚上在仁和睡觉、写作,白天坐1路车∕上班,在穿城而过的公交车上多次想起你∕想起你年过不惑,仍居无定所。祖国∕幅员辽阔,中年的动荡也同样辽阔”。从诗歌中知道,作者妹妹请她筹款购房,说到房和购房,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大概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坐拥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者大有人在,但相信更多的人,像我等即使熬上一生,也不一定在祖国心脏买上一间厕所;再说借钱,老百姓的口头语是“一提借钱,朋友四散”,“借钱借钱,张口太难”;羽童的一首诗,道尽了人间冷暖,一首诗,叙尽世间心酸。应该是需要小说表达的内容,她用诗歌进行深情描述,语言并不华丽,技巧应用不多,但却引人入胜,把读者引入到思考的境地,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这是她又一过人之处。

脚下的地方

羽童诗集《水边书》,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之处是她的地域写作,她无数次写到攀西,写到金沙江,写到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风声和月亮、疾病和呻吟。那一片美丽的红土地,和土地赐予人们的果蔬庄稼,很让人向往。来赏析诗作(《故乡》):“如今我是一个外乡人回到故乡∕三岁那年的崇庆州∕我像天使一样皎洁∕唱着跑调的歌奔跑、大笑∕十九岁那年的凉山州∕仇视头顶的乌云,一度的心碎∕随着马帮去了泸宁∕不知道前程的代课教师∕土豆田也会丰收∕二十三岁那年嫁了人,十八般武艺∕只会一样,光阴不值一个钱∕如今我患了怀乡病,浪荡子好像掉了魂∕你不要虚张声势,极尽安抚”。童年时的烂漫,少年时的忧郁,青年时的飒爽,中年时的怀乡,她都写到了,就这么短短的一首作品,一起写到的,还有崇庆州、凉山州、泸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理由,行程匆忙,就构成了完整的人生。辗转了许多地方,抛洒了很多日子,最亲最暖的,是故乡,最亲最爱的,还是故乡,因为曾经的老树还站着,曾经的炊烟还飘着,曾经的乡音还遥遥呼唤着。

再来赏析(《在仁和》):“我开始熟悉这座城市最南边的行政区∕熟悉这里的建筑,莱市场,买早点的地方∕挤最早的一班公交车,与当地的人一起去赶场∥开始习惯穿平底鞋,以更卑微的姿势走路∕右手拎竹篮,装满青菜萝卜蒜苗,外加芒果石榴核桃∕左手举雏菊月季夜来香三角梅薰衣草满天星∥在仁和,我爱上了家常,爱上了一日三餐∕爱上了缓慢的力量,简洁的折叠和擦拭∥在仁和,日子铺排成皇家典礼,自酿的∕葡萄酒,有着红楼梦那样的色泽和质地”。没有用多少诗歌写作上的技巧、手法,寻常百姓的日子,只是用普普通通的文字串起来,早起、打点卫生,买菜、早饭、上班、挤公交,我深信很多人的此刻与作者一样,也与我一样,就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让人感动的是她“开始习惯穿平底鞋,以更卑微的姿势走路”,在这里,她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把自己的日子“铺排成皇家典礼”。就在当下,一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忙于在宣传媒体上露脸、作秀;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迎来送往,跑跑颠颠,想着升更大的官;同样,有的人欲壑难填,有了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挖空心思,不惜铤而走险,违法乱纪,最后鸡飞蛋打,锒铛入狱。作者淡然恬静、小得即安的心态,在当下显得多么可贵。

继续来看(《去高坪》):“去高坪的路有些远,我们带的年货有些沉∕转过了好多个梁子,七十高龄的父亲∕终于走完了下山的路。路上李花开了∕那么白,白色的李花止住了父亲的喘息∥去高坪,不只是看望三个读书的娃娃∕还有两头牛,一群蜜蜂,一只狗,一群鸡∕现在,他们都是我的亲戚∥一同攀上亲戚的,肯定还有高坪的春天∕你看,连绵不尽的麦苗,以及随麦苗∕一同生长的油菜花、豌豆子,它们∕正怀着好心情,把我们一再打量”。高坪,应该是作者最初的故乡,那里白云蓝天认识她,那里小河草坡能叫出她的小名,那里房子有些破旧,但肯定还有胎衣的味道。突然想起华罗庚的一句话:“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通向故乡的小路是脚步丈量的,但故乡的体温却是用心在感受的,这块土地,像母亲的手掌,温暖、熨帖,能安抚心灵;像父亲的脊梁,宽阔,厚实,能遮风挡雨。“路上李花开了,那么白,白色的李花止住了父亲的喘息”、“生长的油菜花、豌豆子,它们∕正怀着好心情,把我们一再打量”。这些盈涌着乡土味道的诗句,以静制动,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乡村小学孩子们琅琅书声,能看到夕阳之下回家的牛羊、急着上架的母鸡、牧童的鞭影与脆响。羽童笔下的故乡,安逸、清净,淳厚,能放松绷紧的心弦,能疗养我们在竞争中、奔波中、打压中受到的暗伤、中伤、硬伤。

鲁迅文学院,那是一个学习、探讨、交流、甚至是一个尽情展示自己的好平台,但是在半个多月学习期间,羽童是低调的,看着同学们提问、交流,很多人拿起话筒就不想放下,她只是全神贯注地听;联欢会上,很多同学跳着、唱着、说着、舞着,展示十八般武艺,她也是安静地鼓掌。但是阅读她的作品,就能感知到她的深厚和对文学的虔诚,对于文字和诗歌,如她笔下的攀西和仁和一样,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

近几年,她出版散文集《梦着的蝴蝶》、《散文中国第五卷:七个人,七种散文》(合著),作品散见数十家省级以上大刊,收入多种年选;对自己的优秀,她显然并不满意,羽童之所以取名羽童,是希望自己能幻化出一双蝴蝶的翅膀,蹁跹于她钟爱的文学殿堂。回首看看这些年她走过的路,收获的累累成果,分明那双翅膀早就长出来了,并且那么美丽和有力,我们有无数个理由相信她会飞得更高、更远。

《水边书》作者简介

羽童:原名黄薇,四川崇州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西南班学员。现就职于攀枝花市文联,任《攀枝花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散文集《梦着的蝴蝶》、《散文中国第五卷:七个人,七种散文》(合著)。在《星星》诗刊、《中西诗歌》、《诗选刊》等几十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入选《2014中国年度诗歌》、《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当代短诗选》、《中国青年探索•爱情诗选》等国内多种诗歌选本。作品多次获省、市各类奖项。散文集《梦着的蝴蝶》获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其中,散文《在钢铁中生活》获首届四川省散文一等奖。

诗评作者简介

史映红:笔名桑雪,藏名岗日罗布,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甘肃庄浪,九十年代入伍进藏,在《诗刊》、《解放军报》、《文艺报》等发表诗文900余篇(首)。著有《西藏,西藏》等诗集4部;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高研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谢谢

阅读

刊名题词:贺敬之

《格桑花开》顾问

丁 木 王广德 吉米平阶

吕 伦 朱先树 克珠群佩

老 铁 张同吾 伍金多吉

阿 红 贺敬之 皇甫束玉

雁 翼 高洪波 阎延文

戴 海 韩书力 韩石山

杨从彪 吴昕孺

声明致谢

格桑花开是公益性文学交流平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平台,我们将及时删除!同时,对所有支持格桑花开的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原创性 民间性 包容性

关注格桑花开

给你一个芳香的世界

微信号:gesanghuakai2008

投稿信箱:gesanghuakai@yeah.net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格桑花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