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平凡的世界》最令人心碎的部分:为了拯救小女孩,田晓霞牺牲了,消失在滔滔的洪水中。

那年,路远到这里,嚎啕大哭,无法自拔。

田晓霞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小说中的宝强诗实际上是安康市。

那场洪水是安江历史上第三大洪水,使安江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洪水摧毁的县级城市,至今让安江人心有余悸。

关于伤亡人数,众说纷纭。

安康为什么经常水患?

安康是山南、南、大巴山、北、亲岭、南北高山拔地而起的狭长河谷盆地。汉江从西向东横跨全境,境内全长约340公里。

安康地形起伏大,高差大。秦岭东梁海拔2965米,大巴山主岭海拔2500多米,汉江河谷盆地平均海拔370米,最少只有170米。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安康以上为上游,溪谷狭窄。流域内水系发达,支流多,溪谷深窄,河床大于下降,水流急,合流速度快。

陕西南部夏天雨水多,是国内有名的暴雨地区。南方的大巴山、米仓山对温暖潮湿气流的北上有明显的上升作用。北面有秦岭山脉作为屏障,防止温暖潮湿的气流北上,很容易在陕南形成暴雨和烟雨。

这种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安康历史上频繁发生水患。

安康历史上的洪水

安康成立于商周时期,被称为商代。

考古学证明了现在的安康地区至少经历了千年。

安康地区地势低,在北林汉江、东西北三面修建了4.3公里的城堤。

据历史记载,从公元1400年到现在,安康灾害性洪水发生了35次,其中城市破坏最多可达9次。

在这9次大洪水中,1583、1693、1983年名列前三。

1583年(万年11年)的夏季大洪水是汉江流域记录以来最大的历史洪水。据当年汛期推算,安康水文站水位为259.56米,洪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秒。

据《陕西通志》称,“4月份冰雹会像鸡蛋一样,几天雨下得很大。23日,大水漫溢,大水顶着主城的壮女,全城被毁,5000多人淹死,关门,胡说八道不在计算之列。”

安康为什么不进行搬迁地重建?

1583年洪水过后,关西民事和古代寺庙被洗得干干净净,安江省变成了废墟。

为了长久避免其危害,主妇决定放弃老城区。地势高的城南赵大山脚下建了新城,改名为兴安州。

但是,安康市地区位于豫鄂、鄂、川、陕西四省的交通要道上,往来船只频繁,商人兴盛,迁至新城后可以免受洪水威胁,但远离汉江,贸易运输不便,“泰土不迁移的人10 ~ 7 ~ 8”,居民仍居住在老城区。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兴安部迁至老城。

1693年(康熙32年),又发生了一场大洪水,百年生人,经过MOIN安江省再次灭亡。

考虑到安江省遭到破坏,再次遭到破坏,康熙46年来被迫第二次迁移。

此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直到嘉庆两年(1797年)才再次搬到老城区。

安康“83.7”洪水

1983年7月,安康的烟雨断断续续地下了近一个月,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

7月27日,汉江上游连暴雨都暴跌了。

7月30日,雨区向东南移动,津巴县的日降雨量达到137毫米。

一般来说,暴雨移动方向与洪水汇合一致,下游容易重叠乌洪。

当天河水离河岸还有七八米,安康市安然无恙。

7月31日雨渐渐减弱。

中午还有很多人站在城堤上看红场,散步,聊天,开玩笑。

15时40分,安康全城的22只高音喇叭突然发出当地行书专家声嘶力竭的声音,发布了撤退命令。

继陕西省水电部第三集后,据通知,晚上19点汉江洪峰流量可达27500秒立方米,将超过1935年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流量23400立方米/秒。晚上0点,3万秒立方米以上!

地位研究决定:晚上18点前,老城区所有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居民都要撤离!

可惜喇叭太少,安康市的人未必都能听到。此外,星期天,地方、县机关休息,没有人挨家挨户通知和动员疏散。这些都延迟了撤退命令的传达。

带头撤离的是地面县机关数千名干部和家属。他们用搬家、用电、吉姆的大大小小的车辆挤满了街道,一位副局长甚至把鸡笼装在车上。

广播站播音员跑到阳台上一看,楼下到处都是汽车、拖拉机、三轮车、架子车、自行车,拖着东西退到高处,街道已经超过膝盖,吓得她也迅速撤退。收音机里只传来沙沙的声音。

相比之下,老城区7万多人的行动要慢得多。

p>

安康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美术片《大闹天宫》,也没人跑进电影院喊一嗓子。直到17点半,电影散场,几百名观众才觉察到这个城市的异乎寻常。

18时,安康老城开始进水,居民转移的人数“不足两三成”。

江水以每小时1.03米的速度暴涨,很快淹过汉江大桥桥面,切断南北通道。

惊慌的人群在遍地漫水的道路上加速向南边高处撤退。

成群的蛇爬了出来,引起人们的一阵骚动。

突然,城区变压器、电石厂进水爆炸,供电中断,电灯熄灭。

20时20分,汉江漫溢大堤,造成 6处决口,总长约550米,深约7~10米。

十几米高的水头,从东、北、西三面汹涌冲进城区,排山倒海般地摧毁房屋、电杆、大树,吞噬生灵,迅速淹没人口稠密而又地势低洼的老城。

8月1日1时18分,安康水文站洪峰流量高达31,000立方米/秒,水位达259.25米,暴涨19.40米。

洪水高出防洪大堤1.5米,超过汉江大桥桥面2米,城内低处水深达13米,地势较高的地委行署门口深7、8米。

城内仅四十多幢高层楼房完好,三楼以下的财物被洪水洗劫一空,其余九万多间房屋冲坍殆尽。

安康老城沉于水底,几万人被困!

情况万分危急!安康直接向军委呼救!

武汉、兰州军区接到命令,立即空投救生器材和食品。

8月1日,天色微亮,水上营救幸存者的工作展开。

6时,汉江水位开始下落。

12时,下落4.25米。

退水中,堤身多处坍塌。

9时左右,一位打捞者把烟头扔到了漂浮大量油污的水面上,顿时火光冲天,地区石油库的油罐群起火爆炸,浓烟遮天蔽日。

面对安康特大洪灾,人民子弟兵冲到了第一线,他们流了大汗,出了大力,立了大功,先后有8人英勇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用特快列车直运灾区,汇集在安康五里车站,堆积如山。

8月7日,安康抗洪救灾指挥部下达死命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于8月8日前到指挥部报到,否则将严肃处理。

9日,在省里的严促下,上千地方干部开始从西安、汉中返回安康。

与此相反,十万劫后余生的灾民,开始大撤离,踏上投亲靠友之路。

他们手持“灾民证”,携带简单的行李和人均100元的救济金,从安康火车站出发,前往秦岭以北的关中、陕北,乃至河南与山西。

8月10日前后,遇难者清理完毕,“死亡870人,冲毁房屋3万余间” 。

没有人知道他们被埋葬在哪里。

灾后反思

“83.7”特大洪水,给汉江两岸,特别是安康老城带来毁灭性灾害。

毫无疑问,造成大洪水的关键因素是暴雨。

但是,很多专家事后分析,造成洪灾的过程雨量、来水量、雨强并不惊人,损失为何如此巨大?

水利专家黄万里认为,安康7月31日降雨量仅27毫米,并非所说的“降水量917毫米”;安康下游200公里为丹江口水库,有很强的“河口延伸效应”,俗称翘尾巴。“如此快地涨水高达19.4米,显然是由于安康以下河槽被卵石淤高,否则洪水再大也可以在宽深的河槽里排出去” 。

不少专家认为,黄万里的说法过于牵强、武断。

“83.7”是瘦峰型洪水,来势凶猛,猝不及防,但退水较快,快涨快落,丹江口水库顶托洪水、妨碍下泄的说法并不靠谱。

真正的原因,除了暴雨以外,可能还有以下几个。

一是汉江两岸伐木过度,使得上游山林的自然蓄洪、缓洪能力大大降低,而且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二是上游的水库泄洪。

三是撤离通知过晚,组织不力。

1983年11月,安康主要负责人等6人受到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

伤痛过后,一切从头开始。

西门外的江边,人们建起了抗洪纪念塔,上面有历次洪水水位标志。

一座美丽的山水新城,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逝者安息,生者奋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