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岛郡语:

需要意识、内化、外部化。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被称为千年礼仪之国。但是单纯地说“意识”的话,感觉太远了。

但是从郭宏明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礼貌是理解和照顾别人的感情。而且,比起自己,更容易把心推到别人身上。因为中国人的“意识”已经深入我们的精神和心灵。

图|水路

“意识”是心中固有的,是自己的修养。在外面行动就是对别人的温柔关怀。因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话语、人、聚餐、旅行、庆祝礼物等约定俗成的小规则。

这种默契是我们心中谦逊君子的化身。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和关怀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所需要的。

其他人在中间不插手地说话。

不分场合地聊天。

没有道理的人很短,但不能说自己的长度。就是这样。

嘴是祸福的门,要想一想话再说。

看到失意的人,不说得意的话。看着老人,不说衰话。

肤浅不能用语言表达,绝交不能恶性。

画|凉爽的孩子们

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不要远离说话的人,或者中间不要隔着别人。

不要总是说别人的缺点,也不要总是说自己的优点。

灾难往往是因为说话不谨慎而发生的,所以要深思熟虑后发言。

在生活不如意的人面前不要光说喜事。在老人面前不说不祥的话。

交情浅的时候,不说出深交的话,决心和别人分手,不必再说恶毒的话。

画|凉爽的孩子们

西行后场,不疾不徐,先长。

与残疾人见面要格外尊敬。

不要从肩膀上挑选小贩的劳动来占便宜。

而且,首先是潮流,为客人开闭。

入门必须给客人准备座位。

客人必须致敬,远客必须送到村外或路口。

图片|凉爽的孩子们

和大人一起走,在大人后面走,不要在大人面前快步走。

与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感情。

世界上生活艰苦的工人很多,不要占他们的便宜。

走到门口的时候,要在客人面前为客人开门

,请客人先进。

⑤ 进门后,立即为客人安排座位。

⑥ 客人离开时,起身相送。远道而来的客人要送下楼,或送到路口。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① 座位要有次序,正对大门的上座必须让给长者。

② 入座后不斜着身子坐,不伸脚。

③ 吃饭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④ 吃饭时要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夹菜,乱翻搅菜。

⑤ 已经夹到碗里的菜肴,不能再放回去。

⑥ 吃饭的时候不要叹气,不要训斥晚辈。

图|物道 ©

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图|今心是念 ©

① 穿着打扮不强求华美,但必须干净整洁。

② 外出之后,最好在晚上能回家,如果不能按时回家,一定要先告知家人。

③ 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访亲友,简单赠送一些当地的土特产。

④ 去其他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要违犯风俗忌讳。

⑤ 看见妇女、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要让路和让座。

⑥ 有人向自己问路时,一定要详细指路;如果向他人问路,一定记得感谢。

图|今心是念 ©

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将上堂,声必扬。

饭及眠时不访客。

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

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① 在门外轻轻敲门,待主人邀请之后,才可进门。

② 快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让人好有所准备。

③ 拜访别人的时候,应该避开吃饭和睡觉这两个时间段。

④ 进入主人家看见其他客人,就不要久坐;如果有事相告,就和主人到他处说明。

⑤ 如果主人感到疲倦,或者频繁看时间,就要尽快告辞。

⑥ 参加喜事,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难看,不要哭泣。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长者赐,不敢辞。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①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有往无来不合礼仪,有来无往也不合礼仪。

② 给他人赠礼,不要让别人来拿,也不要问别人要不要,要恭敬礼貌。

③ 给他人赠礼,一定记得包装, 婚礼、丧礼、寿礼则不一定。

④ 人家送我们东西,先略微推辞再接受,一定要感谢,隔一两天,最好回拜一下。

⑤ 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不要拒绝,以示尊重。

⑥ 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时过境迁,有人说:“曾经的礼仪,已经被遗忘了,很多年轻人真是不懂礼貌。”其实,礼仪不过是在因时而变。网络世界的加入,挤占了生命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一样需要让“礼”内化于心。比如,在饭桌上把手机静音,不要只顾着玩手机,多珍惜现实生活中的团聚。还有,不要以为在网络上“披上马甲”,而表露极端情绪、对他人恶语相加。

做好平常日子的一点一滴,就是“修身齐家”。这还能让人如沐春风,更能“推己及人”,传承礼仪。

春节快到了,那用什么表示我们心中的“礼”呢?一份小小的“礼物”便是将我们的“牵挂”和“爱意”,寄托于物、外化于行。

每个人都盼望春节能过得称心如意,一点心意,便可传递我们心中的爱意。物道年货好礼再次返场,希望每个家人只花少钱,也能给亲朋带一份好礼。

参考资料:

《常礼举要》. 李炳南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