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罗宾逊漂流记(节选)

大雁游记(节选)

7*汤姆索亚冒险(节选)

口头交流:读同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的梗概

御花园

愉快地读书吧

_

单元作者

_

带领名词

李吉/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苗小学校长、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学校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扬州市小学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指导导师、扬州市小学语文李吉、名师工作室指导导师、江苏省“333高级人才培养工程”主持多个省级规划和研究重点课题是《语文世界》 《教育视界》 《语文知识》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中国教育学刊》10-30000等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

团队作家

张金/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口教育改革先进个人。现任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获江苏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特等奖、江苏省蓝天杯小语种会一等奖、扬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授考试、教授研究,在《小学语文教与学》 《教育视界》 《小学教学》等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边国乡/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扬州市优秀教师、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扬州市岳阳实验小学教学主任、高级教师。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教授公开课和讲座。发表在主观性《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师》、撰写的文章《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上。

吴志英/扬州市清江区美基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江区党代表、江区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多次荣获省、市、区级教室教育比赛、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持省级规划课题后,在《小学语文教学》 《江苏教育》 《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约20篇论文。

马桂芬/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学校,高级教师。扬州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央全校教学楼组织的“技术启蒙智慧”等公益项目,进入云南、甘肃、宁夏、贵州支教,带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准俊/高级教师、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校长助理、扬州教育网“同步课程”特聘教师。二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研究,多次全市名师在乡村扬州教育讲坛区小语种教师培训中教授公开课、开设讲座,多篇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与学》。

整理/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四季院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二十多年来,坚持“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理念,关注儿童的长远发展,让孩子们在祖国魅力无限的语言文字中畅游,与孩子们一起感动,一起成长。15篇教学论文发表了省市论文评价一、二等奖、十多篇论文。

万晓霞/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现任扬州市布鲁河小学办公室主任。二十多年来,热衷于母语教育研究,在省市多次教授示范课,在市、区教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多篇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 《教学与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期刊上。担任多个省、市规划课题的研究及教育教学类专著的撰写。

_

单位说明

_

一、单位主题和语言要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六年级下册第二部分是外国文学名著单元,要引导学生“沿着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培养热爱名著的情感,培养阅读名著的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作品情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交流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的感情”,“学习作品情节”。

本单元由《基础教育参考》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骑鹅旅行记(节选)》和口语交际“读一本书”、习作“写作品情节”、国语院、快乐阅读组成。

二、单位内容和教学建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单元三部名著节选,下两篇是弱读,第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教学重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是记录罗宾逊航海遇难的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经典。

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历经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终于返回故乡的故事。课文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以时间为序,写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默读梗概的基础上,用小标题列出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的事件,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还可以联系自身实际交流学习感受。

《骑鹅旅行记》写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有大量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的介绍,被誉为“21世纪必读经典”。课文节选的内容塑造了一个既顽皮、淘气,又勇敢、善良的尼尔斯形象。教学时要注意体现略读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立足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多元评价人物。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生动的细节与场面描写,夸张、对比、反衬、设置悬念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特点鲜明,富有感染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情节、感悟人物、品味语言。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要求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教学时要将倾听、思考、表达融为一体,使学生乐说会说,既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把“小贴士”的学习要求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习惯。

习作“写作品梗概”,分导语、写作梗概的方法提示、习作提示和要求三部分,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突显写作需要;要把握写作梗概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借助实例体会操作要义;认真组织“我读你评共修改”作中评改活动。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围绕阅读体验和人物形象展开交流。“词句段运用”有两道题目。“日积月累”中编排了一组出自中国古代蒙学书目《增广贤文》中的名句。通过学习这五句名句,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大体了解《增广贤文》这本书,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以增加阅读量,开拓阅读面,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一些成人立身处世之道。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引言”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名著阅读的作用。“你读过吗”重点推介了《鲁滨逊漂流记》,要让学生了解“小贴士”介绍的两种阅读名著的方法。“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引领学生去关注更多名著的情节内涵,教学要进一步让学生知晓名著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三、课时统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李吉银)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在小岛上生存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理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二是学写作品梗概。

二、教学要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生字识记。

课文15个生字,会写的字中,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需要注意的字形有:“籍”“聊”“覆”。

2.借助作品梗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学写作品梗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写作品梗概。写梗概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能帮助学生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梗概范例,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默读梗概的基础上,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再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学习写作品梗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2)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3)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鲁滨逊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2.认识作者和译者。

(1)指名读作者和译者。

要点:一位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一位是优秀的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

(2)补充介绍。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梗概和精彩片段分别讲了什么?

指名概括大意。

2.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圈(juàn)养、处(chǔ)境、畜(xù)养、剔(tī)出来。

(2)理解意思:天涯海角 焉知非福

要点: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这些词。

板块三: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什么叫梗概?

梗概指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等。

2.下面,我们就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交流主要内容。

3.再次默读梗概,看看鲁滨逊在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4.可以讲这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吗?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5.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一本书,用梗概的形式变成了一篇文章。怎么写梗概呢?

一“准”,忠实原文;

二“简”,语言简练;

三“全”,文章内容、结构完整。

第二课时

板块一:生词听写,复习课文

1.生词听写。

荒岛 凄凉 恐惧 书籍 侵袭 倾覆 聊天 栅栏 倒霉

2.自行批改订正。

3.指名说说梗概大意。

板块二:阅读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第一课时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2.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让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3.先请大家浏览“精彩片段”,想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预设:在小说的开始部分。因为片段的第2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从这儿可以知道这个片段的大概位置是在“梗概”的第6自然段。

4.现在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预设:我觉得鲁滨逊在困难面前态度乐观,能战胜自己。那个“好处坏处对照表”就很精彩。

5.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预设一:我想,这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勇气,他发现情况虽然很糟糕,但是自己还是幸运的,还没有完全处于绝境。

预设二:我认为,这也使鲁滨逊能够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实,一心想着往前走。

预设三:对!我觉得他通过对照得到了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

6.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困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7.其实,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预设:我觉得鲁滨逊的语言很精彩,我来读一读: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8.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

板块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着读一读,你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一: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预设二:还有,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预设三:我发现片段后的的提示语中,提到“鲁滨逊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我想了解是怎样的“细致”。

…………

2.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找到原著读读吧。我想,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板块四:小结课文,拓展阅读

1.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

2.找到《鲁滨逊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 万晓霞)

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品讲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狐仙,而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抱住雄鹅的脖上飞上了天空,从此他骑在雄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这部童话的作者是瑞典著名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她生于1858年,3岁时因下肢疾患,行走艰难,主要靠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相伴。长大后,她博览群书成为一名作家。1906年,年近50岁的她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搜集资料,跋山涉水,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该书还被译成50余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代代相传,被誉为“21世纪必读经典”。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了作品中第一部分的部分内容,主要讲了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分惊恐之余他决定去寻找小狐仙讲和。在寻找小狐仙的过程中他却遭到了麻雀、鸡群、猫咪、牛群的嘲讽与报复。就在他万分沮丧的时候他看到了家鹅准备与大雁一起飞往远方,为了制止雄鹅他抱住雄鹅的脖子结果自己和它一起飞向天空,就这样骑在鹅背上开始了一段奇异之旅。

节选的内容塑造了一个无助、失落、痛苦的尼尔斯,通过侧面描写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顽皮、淘气至极的尼尔斯,不过在最后又看到了尼尔斯勇敢善良的正面形象。

二、教学要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立足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2.内容与表达共欣赏,启发学生学习多元、多面的评价人物,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密码。

3.节选与原著相融合,激发学生阅读外国作品的兴趣,感受外国作品及作家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全文,在速读中提取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精读重点片段,体会尼尔斯的心情及顽皮淘气而又勇敢善良的特点。

3.关注语言表达,感受侧面烘托、设置悬念的表达方式以及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4.激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感受外国作品及作家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一部外国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读读书名,看看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引导学生提出作者是谁?谁骑鹅?为什么骑鹅?去了哪些地方?有了怎样的经历?……)

就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好奇走进这部作品,今天我们阅读的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部分。

板块二:思维导图,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1.请大家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读文章节选的内容,看看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变成小狐仙→寻找小狐仙讲和→骑上雄鹅去旅行)

2.文本的重点在哪部分?再去默读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的部分,看看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被他欺负的小动物现在都来嘲讽报复他。)

3.尼尔斯在寻找小狐仙讲和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动物?他们都是怎么嘲讽报复他的?尼尔斯又有什么反应呢?用略读文本的方式试着填填这个表格。

4.通过表格的填写我们已经理清的文章的脉络,你能用几句话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争取做到既简练又完整。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清晰完整的概括主要内容。

板块三:精读片段,体会人物、表达特点

1.故事中的尼尔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精读文本重点段落,结合具体的内容来交流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阅读交流。

预设1:尼尔斯非常可怜,值得我们同情。从他遭到麻雀、鸡群、猫咪、群牛的讽刺报复后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感受它的无助、沮丧与痛苦。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预设2:从麻雀、鸡群、猫咪、群牛的讽刺报复他的言行中感受他曾经是多么的顽皮与淘气,捉弄欺负所有的小动物,激怒了大家。

追问:尼尔斯曾经是怎么捉弄欺负小动物们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3:尼尔斯也不全是大家眼中的坏孩子,从尼尔斯看到雄鹅即将飞起时他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以及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最后他还大声喊道:“你可千万不要飞呀!”这样的想法、动作以及语言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敢与善良的特点,他又是一个好孩子。

4.同学们很会阅读,能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谈人物的特点,同时还能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调皮捣蛋又勇敢善良的尼尔斯。这样阅读的方法非常好!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收获了什么?

预设1:故事的情节曲折,出人意料,十分吸引人。

预设2:故事都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表现尼尔斯的淘气调皮。

预设3:故事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展现各个小动物的情绪及心理,十分形象逼真。

预设4:故事中还在很多地方设置悬念,极大的调动我们阅读的兴趣。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把这些有特色的精彩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悟。

6.这么有趣的故事,这么特点鲜明的语言,是谁带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精神大餐呢?(介绍作者)

板块四:故事猜想,引领阅读整部作品

1.故事读到这,你们的疑惑都解决了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尼尔斯是怎么变成小狐仙的?尼尔斯骑上雄鹅后去了哪呢?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些内容就赶快去读读整部作品吧!你会从一个个小故事中了解到瑞典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动植物习性,当然你还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尼尔斯,去感悟感悟作者如何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融于一体的,赶快阅读吧!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吴志英)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67年。主人公汤姆天真活泼、追求自由,敢于探险,厌恶枯燥、刻板的生活环境,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马克·吐温在序言中说:这本小说里的冒险故事确曾发生过。其中,有一两件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另外一些都是我少年时的同学们的。汤姆和哈克·费恩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取材于生活,所不同的是汤姆是我认识的三个孩子的化身,是多个人物的混合体。因此,尽管这部小说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仍然能够与其产生共鸣。

本文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写了汤姆和贝琪从洞里脱险回家后的故事。先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波莉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两个孩子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情景,接着写汤姆叙述他和贝琪的历险经过,然后写汤姆去看望朋友哈克和贝琪时,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本文虽没有直接描写汤姆历险的文字,却仍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汤姆的性格特征,同时,生动的细节与场面描写,夸张、对比、反衬、设置悬念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文字特点鲜明,富有感染力。

二、教学要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把握情节。

本课是略读课文,学生通过默读,用列小标题的方式迅速梳理课文内容,把长文读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信息概括主要情节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2.感知人物。

感知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内容。汤姆个性鲜明,在本文中既聪明机智、勇敢乐观,又重情义、富有冒险精神。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情节、品味语言来感知汤姆的性格特点,要放手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品味语言。

马克·吐温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笔触看似平淡,却通过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出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欲绝的心情;通过略显夸张的场面描写,烘托出人们看到两个孩子平安归来后的狂喜。一悲一喜,对比鲜明,同时又很好地反衬出汤姆的冒险精神和他身处险境时沉着机智、乐观勇敢的品质。在学生交流对情节和人物阅读感受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点拨学生品味语言,关注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情节,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2.通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品味语言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汤姆聪明机智、勇敢乐观、富有冒险精神,却又顽皮、喜欢吹嘘,使学生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家

1.出示原书,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谈话导入。

2.认识作者和译者,重点了解马克·吐温。

3.你从书名看出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历险”这个词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板块二: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1.结合单元导读和本课阅读提示,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选文写了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2)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在书中画出来,从中你看出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3)在汤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2.梳理情节,思维碰撞。

要点:

(1)选文的主要情节:回到村里—讲述历险—看望朋友—告诉秘密。

(2)对照书名,讨论交流:为什么编者没有选择直接描写汤姆历险的章节?

(3)小结,引出对情节、人物的品读。

板块三:品味人物与情节,交流感受

1.品味情节,交流写法。

(1)讨论:最吸引你的情节是什么?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关注表达特点:

①“回到村里”部分:先“悲”后“喜”,对比鲜明;从对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的细节描写和对村民们欢呼的场面描写,体会人们对汤姆和贝琪的担心、同情,以及看到汤姆二人平安归来后的喜悦,同时也反衬出汤姆的冒险精神、沉着机智。

②“讲述历险”部分:关注汤姆以7个“怎样(么)”和4个“如何”,夸张地叙述了脱险经过,想象他们在洞中的遭遇,感受历险之紧张与脱险之不易。

③“看望朋友”中,汤姆有些话要和哈克谈,那会叫他很感兴趣,“告诉秘密”中,脸色惨白的汤姆告诉法官,乔埃还在洞里,这两处情节让人疑惑。这是作者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2.品味人物,交流感受。

(1)讨论:通过对情节的交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关注人物特点:

汤姆在洞中借风筝线探路、鼓励绝望的贝琪,可见其聪明机智、乐观勇敢;身体恢复后看望朋友,可见其关心朋友、重情义;讲述历险经过时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可见其调皮淘气、爱吹嘘的顽童心理;告诉大家“不会在意”再到洞里去,则可见其爱冒险。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人物形象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

3.联系生活,亲近人物。

(1)讨论:在汤姆身上,你能看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

(2)学生交流。

板块四:出示目录,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目录,自由读,交流:

(1)本课节选自哪一章?猜一猜哪些章节具体写了汤姆和贝琪的洞中历险。

(2)从目录里可以看出汤姆还做了哪些事,哪些会是他的历险?

(3)目录让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汤姆?你最想先阅读哪一章?

2.出示“阅读地图”并总结:马克·吐温在该书序言中说,这本小说里的冒险故事确曾发生过,汤姆是他认识的三个孩子的化身,是多个人物的混合体。老师相信,完整地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你一定会对小汤姆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江苏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郑丽)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一、任务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同读一本书”,要求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这次口语交际话题内容紧密联系本单元“阅读外国文学名著”主题,在学习了本单元三篇外国文学名著节选课文基础上,选择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激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将倾听、思考、表达融为一体,使学生乐说会说,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要点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整合资源,融入教学。

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都是外国名著节选内容,这次的口语交际话题“同读一本书”,能唤起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教学中,要有效整合教科书资源,唤醒学生阅读中的美好记忆,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同时,借助教科书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支架,帮助打开思路、练习表达。

2.明确目标,培养习惯。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次口语交际“小贴士”提出的交际要点是“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将口语交际“小贴士”的学习要求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的习惯。

3.掌握方法,促进互动。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并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教学中,围绕“同读一本书”话题,引导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读书心得,还要适时接话,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合作共享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2.选择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

4.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阅读这本书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回顾,揭示主题

1.引入课题: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本外国文学名著节选内容,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对这三本外国文学名著有了一定的了解。

2.出示并齐读“单元导语”内容:“去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3.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4.揭示主题: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同读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板书:同读一本书)

板块二:明确目标,选择话题

1.同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围绕哪些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呢?出示书中提供的话题: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

2.指名学生读出示的话题,并引发思考:除了语文书中列举的话题,你还可以交流哪些话题?

◇预设1:读完了这本书,你最想对书中哪个人物说些什么?

◇预设2:你喜欢这本书吗?说说喜欢的理由有哪些?

◇预设3:你了解创作这本书的作者吗?关于作者,你想知道哪些信息?

……

3.教师小结并提醒学生:从上述列举出的话题中,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选择话题。

5.大组交流,确定选择的话题。

6.出示口语交际“小贴士”的要求,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目标。

◎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7.教师小结这次口语交际要求并板书。

(板书:表达:有理有据;倾听:准确理解。)

板块三:围绕话题,梳理思路

1.明确共读书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由学生确定共读书目。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选择的话题,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3.学生围绕话题,圈画批注,进行思路梳理。

板块四:互动交流,倾听表达

1.在互动交流前,再次出示“小贴士”的内容,明确表达与倾听两方面的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分享读书心得。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明确小组合作分工,各小组设立: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和评价人。

(2)每位成员都要围绕话题表达观点,相互补充,讨论交流。

(3)分类整理小组交流的观点,并有条理地记录。

3.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建构表达观点的方法。

(1)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观点。(原文+观点)

(2)从书中找出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事例+观点)

4.教师指导学生对于各组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认真倾听,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并鼓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块五: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1.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2.出示一组外国文学名著图片,推荐阅读。

3.齐读诗歌《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好书。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卞国湘)

习作:写作品梗概

一、任务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作品梗概”。

本次习作教材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语,编者创设了三个情境:一是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二是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三是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接着编者提出,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

第二部分是写作梗概的方法揭示,分三个步骤:一是读懂内容,把握文脉,要求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二是筛选概括,合并成段,要求保留“主干”,去除“枝叶”,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三是锤炼语言,表达连贯,要求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三部分是习作提示和要求:选择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本次习作教学时要注意几点:

1.创设情境,体现写作需要。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好的习作教学,应该使课堂成为语言交往的场所,教学时应关注语言运用的“过程”。情境的创设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就能调动学生的表达情绪,这里的情境创设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魔力的表达的“场”,让学生感受表达需要。

2.把握写作梗概的一般步骤。可借助具体实例把握写作梗概的三个步骤,让学生在实例中体会操作的要义,不仅明白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第二个步骤“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概括和筛选体现出对作品内容的定位和把握,教师要教给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3.认真组织作中评改活动。草稿完成后,在班级认真组织“我读你评共修改”的作中评改活动。这是一种尊重读者意见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将梗概写清楚、写连贯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作品梗概在揣摩表达、相互评改中不断完善,会更准确、更精彩。

二、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在实例学习中掌握作品梗概写作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2.对所选作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3.和老师、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梗概,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前指导

课前:认真梳理最喜欢的一本书,并作适当记录和整理,以便写作时使用。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动机

1.同学们,每年的4月23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咱们学校也准备举办“世界读书日·你推荐我阅读”好书征集活动。我们一起来看。

提示:出示征集活动方案。

2.看了活动方案,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要点:(1)活动目标:增强同学们的文化底蕴,引导大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2)填写好书推荐单;(3)选出来的作秀作品梗概将展示;(4)将推荐数排在前十名的书籍推荐给全校师生。

3.参加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是填写好书推荐单,向大家推荐一本你认为最棒的书籍。浏览这个表格,填写好哪一栏是关键?

提示:聚焦作品梗概板块。

板块二:回顾课文,区别“梗概”与“主要内容”

1.回想本单元三篇文章,想想什么是梗概。

提示:(1)是一种应用文体;(2)常用于对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做简单的介绍等,是一种概略的介绍。

2.说到“简单的介绍”“概略的介绍”,同学们可能会想到“作品的主要内容”。那么,“梗概”与“主要内容”是一回事吗?(出示《草房子》的主要内容和梗概,供学生辨别)

提示:(1)不是一回事;(2)“主要内容”比“作品梗概”要简略得多。“主要内容”是撰写“作品梗概”的基础;(3)“作品梗概”要从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等几个要素上去把握,它的描述细致程度在“原文”和“主要内容”之间。

3.写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提示:(1)不能改变原文或者作品的中心思想;(2)要抓住原文或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原文主要情节,原作品中写得详细的部分多介绍,写得简略的部分少介绍或不介绍;(3)用简明语言概括原文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板块三:学习范文,总结写作步骤

1.如何写好作品梗概呢?我们来看写作提示。(出示课文中相关部分)

2.以我们学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说说我们如何写梗概。

提示:按照三个步骤一步步出示写作步骤。在实例中感受如何把握要点、如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如何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

3.对照修改后的作品梗概,说说写好梗概要注意什么。

4.提示:(1)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中心) 是什么,弄清文章中的各个章节内容,做到合理取舍,组织材料;(2)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舍弃细节,力求简洁明了。如,将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将有关的动作描写进行筛选后,概括成简洁明了的叙述性语言;(3)锤炼语言,使表达明白、简洁,保持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使其通顺自然。

第二课时:作中指导

板块一:梳理作品,形成章节脉络

根据作品梗概的写作步骤,结合前期自己对最喜欢的一本书的记录和整理,梳理主要内容脉络。

提示:在把握作品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梳理各章节内容。

板块二:锤炼语言,完成作品梗概

整合各章节内容,并作适当补充,使梗概表达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提示:设置一两个悬念,适时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第三课时:修改完善

板块一:对照标准,自主修改完善

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自主修改梗概。

要点:关注阅读评价标准,自评得分,对得星较少的项目进行修改。

板块二:参照标准,互提建议完善

1.小组合作,依照标准中的他评部分,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提示:读给组内成员听,听的同学根据评价内容给出他评星级与具体修改意见。

2.根据小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梗概。

3.全班请2—3人交流,共同评价修改。

4.根据共同评议中出现的问题及表现优异的地方,对照自己的作品梗概再度完善。

5.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参加这样特定的“好书推荐”活动,还有哪些时候需要我们写梗概呢?

提示: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时,需要写作品梗概。

6.当一篇美文、一本好书、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元的体验时,我们应及时将自己阅读、观看后的美好体验记录下来,传递给更多的人,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于我们自己又会是一场美妙的旅行。

板块三:张贴作品,评选最优梗概

1.将学生誊好的“好书推荐表”集中展示于班级内。

要点:珍视每份写作成果,集中展示,便于学生课间阅读、交流。

2.欣赏交流,推选最佳“好书推荐”两篇。

最佳“好书推荐”

要点:学生阅读欣赏后填写,把自己的推荐表贴在相应作品梗概的下方,得票多者即入选。此活动可在一周内完成。

3.后续活动。

推荐优秀作品梗概参加学校“世界阅读日·你推荐我阅读”活动,并根据推荐结果,选择前十名最受欢迎的推荐作品中的一部进行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臧琴)

语文园地

一、文本解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自身阅读体验出发,围绕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展开交流时要注意:对书里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词句段运用”安排两部分内容:

第一题从本单元《骑鹅旅行记》,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三篇课文中各选取一句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对比,发现加点部分共同的特点,体会其表达的好处,并能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进行仿写。

第二题呈现了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分两组共六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说出更喜欢哪一个。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翻译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无论学生更喜欢哪一句,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日积月累”中编排了一组出自中国古代蒙学书目《增广贤文》中的名句。这五句话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富有教育意义,蕴含着古人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方法、人生智慧。通过学习这五句名句,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大体了解《增广贤文》这本书,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以增加阅读量,开拓阅读面,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一些成人立身处世之道。

二、教学活动设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展开交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包括外国名著在内的整部作品的兴趣。

2.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会使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

3.通过阅读,比较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感受不同的翻译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4.通过朗读背诵,知道一些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方法、人生智慧,并对《增广贤文》有所了解,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名著,书中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2.学生交流回答。

3.分角色阅读“交流平台”,找到交流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时需要学习的地方。

4.这三位同学的看法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出示句子)

◇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5.结合阅读经历,交流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1)小组交流:就某篇课文、文章或者一本书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交流时,关注:有个人的见解主张;用书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来说明人物性格;做到角度不单一。

(2)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在阅读中,我们学会评价名著中人物的一些方法,从而跟随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里,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加横线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学生交流发现。

4.小结:三句话的加点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第一句话加点部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村里的人得知两个孩子获救后激动的心情;第二句加点部分是说春节很快就到了,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老北京的人们过了二十三后那种既高兴又忙碌的心情;第三句加点部分可以读出八儿喜悦到了极点,激发读者想象八儿等粥时的动作、神态等。

5.出示词语,要求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出示:饿、安静、厚、盼望、喜欢

(2)选择完成后同座或小组内互读,交流,修改。

(3)学生朗读自己仿写的句子,班级内交流。

6.小结:学以致用,今后应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恰当运用这种手法。

第二课时

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

◇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译者:张友松

◇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译者:成时

2.这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大声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可以多读几遍。

3.学生朗读,读后交流自己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4.小结:三句话可以从篇幅、用词的角度谈谈自己更喜欢的理由。如,有同学更喜欢第三句,因为用字最少,语言更简洁,没有使用成语,意思更明了;有同学更喜欢第一句,因为这句中使用了“前所未有”这一成语,比起第二句,用词更为凝练,多了一个“最辉煌”一词,比起第三句,意思更加全面。也可以从语法结构的角度谈谈自己更喜欢的理由。如,有同学更喜欢第二句,比较而言,另两句的主语都是“这”,句子的前面部分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将强调的信息都放在了后面,整个句子感觉前轻后重。

5.出示第二组: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译者:张友松

◇想说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路出去时如下雨似的洒了满地的眼泪。——译者:成时

6.这也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大声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可以多读几遍。

7.学生朗读,读后交流自己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8.小结:用上前面评价的方法,说出自己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还可根据这三句话的表达特点,从使用标点符号的角度谈谈。如,这三句中破折号的使用与否也可以是是否更喜欢的理由。强调指出,语言表达包括外国名著的翻译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不同的翻译会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每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趣味针对性地选择阅读。

板块二:日积月累

1.中国古代的许多格言谚语蕴含着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方法、人生智慧,“日积月累”的五句话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句子?

2.出示: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3.正确朗读,读通顺,读流畅。

4.学生交流,适时点拨指导。

(1)哪些你们已经知道其含义?学生回答、交流。

(2)大家不知道的,有些疑问的,老师讲解其含义。(出示句子的解释)

5.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引读、同桌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熟读成诵。

6.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也有着丰富的书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古代蒙学书目?

(1)学生交流回答。

(2)出示《增广贤文》。

推荐介绍:《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蒙学书目,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同时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至今流传不绝,影响巨大。

7.出示: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这是《增广贤文》篇首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本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有韵谚语和文献佳句,有许多的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内容广博,容易诵读。大家可以课外阅读《增广贤文》这本书。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谈俊)

快乐读书吧

一、文本解读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由“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两部分组成,包括引言、《鲁滨逊漂流记》的评论和其他世界名著的推荐阅读。

1.引言——激发阅读兴趣,突出名著阅读的作用。

“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你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与心仪的名著不期而遇,一定会惊喜地停下脚步”。这样充满诗性的句子,让学生引发更多的遐想:一本本经典世界名著,在眼前开放,演绎着美丽的故事,散发着典范语言的芬芳,走进她们,就能得到心灵的滋养,就能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这样的引入,充满书香的诱惑,激发了学生对世界名著的兴趣和阅读期待。

2.你读过吗?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大浪淘沙,沙里淘金,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你读过吗?”以提问的形式,引出《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经典之作和两位学者对它的评价。

“小贴士”介绍了两种阅读方法:一是沉下心来阅读,会越读越有味;二是读名著要大致了解写作背景,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建议做读书笔记。后面还有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比如边阅读,边做批注;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人物关系复杂的可以画人物图谱;读完全书,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概括作者的想法。

3.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是引领学生一起走进世界名著,去关注名著的情节、复杂的内涵,体会阅读的乐趣。再通过对《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这三部享誉世界、畅销百年的历险记的简要介绍,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这些历险故事的背景,引发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经典名著,进一步了解历险小说的特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学会多角度评论。

2.了解经典世界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自主阅读三本历险小说,把握名著的内容,学会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世界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1.用优美的语句导入,引领学生阅读名著时注意体验其独特的魅力。

2.简要回顾本单元的经典名著,了解作品梗概。

回顾和交流《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名著的故事梗概。

3.说说阅读了这几部作品后自己的发现,聚焦到历险小说。

板块二:了解历险小说的特点,阅读经典名著

推荐阅读,初步了解世界名著的经典之作。

1.这段时间我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大家对鲁滨逊有什么印象?

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小结。

3.历险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集中于英雄式的人物。你读过的历险小说还有哪些这样的人物形象?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4.读书上两段作家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论,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布鲁姆也认为:“不能让人重读的作品算不上经典。”一部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发现,得到新的启迪。《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装得下整个宇宙,成为我们学习的课本。

5.出示“小贴士”,了解阅读方法。

指名读“小贴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里提醒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困难,我们要认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他的原因,需要静下心来阅读。了解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做读书笔记是更好的方法了。

板块三:发现历险小说的特点,阅读经典名著

1.出示这板块出现的书籍图片,引出经典名著。

2.指名读书中的介绍,简要说说这几本书的梗概。

另外,再读一读,你会发现《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感,《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爱丽丝漫游奇境》幽默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现实的些许嘲弄。

3.读一读“你说我说”,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出示书中四段话,指名读。再分四小组讨论,了解每种方法的好处。

教师小结:要写好读书笔记,首先要学会阅读。边阅读边在空白处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做读书摘记,画一画人物谱,用思维导图标注人物之间的关系。整本书读完后,可以从整体上理清结构,提炼主题进行总结和提升。

4.对比发现历险作品的特点。

4.教师小结:

对于上面历险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发现,比如:环形路线是历险型作品中常见的、最传统的模式。大部分历险作品的情节走向基本上是一个环形,历险的起点和终点重合,经历了很多艰险后,最终历险的主人公都会安全地回到家园。只是此时的主人公,不再是开始的主人公了。

“回家”是这类作品的关键词。从家园出发去历险,历险结束回到家园,形成常见的环形大团圆路线。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马继芬)

(选自裴海安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来源:中小学写作教学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