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村上春树的这本旅行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是书封面上写的“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河边。”用这句话想起了两年前5月初第三次去波士顿旅行的样子,很好奇村上隆老师心中的查尔斯河又会是什么样子。

收到书后打开目录的瞬间,我去过的美国城市波特兰和纽约的其他两次旅行也意外地被发现了,喜悦也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别说别的,光是书名就能想起旅行的意义。

译本的标题,其他旅行的意思

这本书的日语名字直译为《老挝到底有什么》,书中村上春树在飞往老挝途中在河内转播时,疑惑地问当地越南人。

“老挝到底有什么,

越南没有吗?”。

这个无意识的问题使当时的村庄哑口无言。也许是为了找到那个“什么”而动身去老挝吧?而且这不是所谓的旅行吗?那个时候的村子就像想象的那样。

实际上,去过之后才知道老挝真的只有老挝才有的东西。

村上隆老师记录了穿着亮橙色僧服剃光头的僧侣们,以寺庙为单位,每天凌晨5点开始举行拓跋化宴。当地居民也习惯了,每天黎明不亮,端坐在路边,给僧侣们做糯米饭。

早晨从拓发出去的僧侣们(本书的内心插图)

对于这种每天的意识,村上隆老师即使不解开,也会觉得烦,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入乡随俗的好奇心,根据样本亲自做过一次,瞬间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共鸣。也许是意识的力量,或者是“场”的力量。但是他引用了宗教日常的话。

即使只是形式上的模仿,

只要身体力挺。

总有一天会成为真相。

老挝之行结束后,回到最初越南人的疑问时,村老师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不知道他从老挝带来了什么,除了一些特产外,只有那情景的记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艺术》)但是《卓发花缘》这样的经历似乎也只有在老挝才能感受到。

当然,旅行就是这样的事。如果事先知道那里到底有什么,就没有人专门花时间出去旅行了。去过很多次的地方,每次都一定很惊讶。“哦,原来还有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旅行。

然后我看到这一段,隐隐地理解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村老师把这本书的题目叫做《老挝到底有什么》。

遗憾的是,国内简体版抛弃了这个,选择了《假如真有时光机》这个名字,当然是在书上另一次在纽约参观爵士乐俱乐部的旅程中感受到的,但我以为最终意义深远的内涵减少了。

故地重游,旅行者的身份重新体会了独居者的心情

扯远了,吸引我去翻开这本书的查尔斯河旅行吧。

老实说,这真是一篇短途旅行随笔。正如他在后记中解释的那样,曾向杂志投稿的文章,篇幅不会太长。

查尔斯河边散步道(本书内心插图)

1993-1995年,村老师在波士顿近郊住了近两年,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查尔斯里弗赛德的跑步路线。他详细地描述了查尔斯里弗赛德四季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跑步经历,我一直看都没有感到什么耐心或枯燥感。因为村老师的马拉松跑者身份。

更何况波士顿有著名的马拉松比赛。在这方面村上隆老师似乎又有感觉了。

但是总而言之,这一年来,我健康地每天坚持晨跑,作为结论之一,我跑完了波士顿马拉松全程。这不是了不起的事吗?虽然微不足道,但也算是成就吧?

谁又能说不是呢?生活不也是这样吗?

关于查尔斯河边的波士顿市中心,几年后村老师又去了一次,这次作为旅行者,一一访问了作为独居者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相当好的事情。

在那里,你的人生被切割了几年,保存得很好。就像退潮后沙滩上的一行长长的脚印一样,非常明显。听过一次的小小见闻,喜悦也好,不满意。

也罢,一切都被时间这张柔软的包装纸包裹起来,和香包一起,收进了你意识的抽屉。

或许我们也可以顺着村上先生的这番感触,等下一次有机会故地重游时,不妨也沉下心来 “重新提取” 一下记忆中的城市?

这趟故地重游的旅行随笔写在这本书近结尾处,和整本书的笔调一样,或许该说是一如既往熟悉的村上春树式的风格,淡淡的慵懒,不经意间的细腻体会……从来不刻意介绍那些旅行胜地或名胜古迹,有的始终是他那敏感心思下的别样景致和绝妙文字~

写在最后

书里除了老挝,美国的波士顿、查尔斯河、波特兰、纽约等城市外,还有对于冰岛,希腊的斯佩察岛和米克诺斯岛,芬兰,意大利的罗马和托斯卡纳,及至日本的熊本县等这些城市的随行随笔,我们闲暇时翻看倒也有一番别样的让人心静平和的体会。

而村上先生自己在重读这些文章时,也常忍不住懊恼:还有那么多趣味盎然、令人难忘的旅行,没有正经写成文章保存下来,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

因为旅行记这东西,还是得在旅行刚结束时一鼓作气写下来,否则怎么也不能写出栩栩如生的东西。

那么,我们呢?在每一段旅程结束当时,是不是也要鼓励自己乘热写下来呢?可不要像村上先生这般 “悔不当初” 呢~

悠闲自得看书的村上春树先生(本书内页插图)

今天正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关于此趟假期的旅行,个中又有哪些或美好或懊恼的回忆呢?欢迎留言分享呀~

#头条品书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