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每一节都由段落组成,本文介绍了段落满足的七个基本规律:一致性顺序规律、背景内容结论规律、位数规律、呼吸规律、单一意义规律、可读性规律、有机变化规律。
1、一致性顺序原则,建立上下文关系。
一段接一段。这时,为了让读者知道上下文关系,必须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才能知道需要说明的主题或论点与上一段相比是否有变化。
这相当于你开车时下一步要向右并行。就像必须打开右灯告诉后面的司机一样。
下面要介绍一般的四种情况,并以适当的连接词开始一篇文章。
a前后有逻辑关系时,使用“因此”、“所以”、“显示结果”等连接词。
b前后情况不同,使用“但是”、“反对”等连接词。
c前后情况相似时,使用“相似”、“相同”等连接词。
d后面是前面补充的时候,在:上使用“外”、“另一边”等连接词。
另一种方法是在上一段结束时用适当的句子介绍下一段要说明什么。
读者看到这种反映上下文的连接词,很快就会意识到你准备交代什么,和上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
2、“背景内容结论”规律,段落内逻辑安排。
这是文西和柯丁提出的写作专家法则。这个规律要求论文的各层次结构满足“背景内容结论”的逻辑顺序。每一段也尽可能满足这个规律。
要简单地将一段描述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需要明确区分的开头、有意义的主体部分和结尾。这三部分分别称为背景或语境、内容、结论,简称C-C-C结构,其中三个C分别按顺序指向Context、Content和Conclusion,即背景、内容和结论。先说明背景或脉络,中间介绍主体内容,最后把故事一步一步讲出来。
背景让读者明白为什么告诉我这个。结论使读者不怀疑它怎么样。中间放的内容在向读者展示你的论点从背景到结论时是有根据的。
段内的两种逻辑模式
a背景优先模式:首先是背景、内容,最后是结论。
b内容优先模式:首先是内容、背景,最后是结论。
这种“背景优先”模式与“内容优先”结构不同。“内容优先”的结构会让读者错过对“为什么告诉我这个”的交代。为此,Mens和Colding提倡以C-C-C逻辑结构为“默认值”的科学论文结构。
3、位数规则,段落内句子数量的安排。
一段不能太长。否则读者会累的。一段中包含的句子数必须是一位数字。
表1分析了巴黎索邦大学的马克贝尔廷等PLOS ONE 7家期刊上发表的47362篇论文。统计了论文数、平均节水、平均段落数、平均文章数。平均有192.84个句子,42.56个段落。两者除以4.53。
表17期刊的部分数据
可以看出一段可能有四五个句子。
4、呼吸规律,一句话的长度安排
每一段由几个句子组成。写作专家Angel Borja认为太长的文章不会使写作更专业,而是会使读者混淆你的意思。
那么,一句话的长度应该满足什么规律呢?那是呼吸法则。博利亚说,人们习惯于读书时用一次呼吸(one breath)读文章。我们说话的时候说一句话的时间就像是配合呼吸一样。所以文章太长会让读者窒息。
呼吸频率受年龄、健康状况和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呼吸频率更高。
呼吸频率与年龄的关系
a新生儿,即刚出生的孩子每分钟呼吸30 ~ 60次
b宝宝,出生后1 ~ 12个月,每分钟呼吸30 ~ 60次
c啊,出生后1 ~ 2岁,每分钟呼吸24 ~ 40次
d学龄前儿童,3-5岁,每分钟呼吸22-34次。
e学龄儿童,6-12岁,每分钟呼吸18-30次。
f青少年,13-17岁,每分钟呼吸12-16次
g成人,18岁以上,平均每分钟呼吸12 ~ 18次
成年人一次呼吸的时间在3秒到5秒之间。就是用三到五秒读完一篇文章。
博利亚指出,英语科学作文中一篇文章的平均长度为12-17个单词(如果一篇文章直接翻译成中文,字数可能会更多)。用一次呼吸读完一篇文章,每秒3 ~ 4个单词左右。
5、单个语义规则,准备单词内容。
单个意义的规律是指一句话只包含一个论点或意思。一篇文章不能包含多个论点或意思。否则读者很难理解。
下面的句子不仅太长,而且包含很多意思。
不好的文章
Conversely,applying m-ambi the explained variability reaches until 43.4%,for linear regression,and 53.8% for logarition
and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whilst the low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in the oligohaline area (6%), being the mismatch in the comparison of both methods in terms of degraded-undegraded equivalences was of 16.4% of the cases in M-AMBI, and 12.7% in B-IBI, with a high spatial level of agreement.
博利亚将上面的话改为:
合理的句子组合
Conversely, applying M-AMBI the explained variability reaches until 43.4%, for linear regression, and 53.8% for logarithmic regression.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found in high and low mesohaline and polyhaline areas (53-63%). In turn, the lowest explained variability was in the oligohaline area (6%). The mismatch in the comparison of both methods in terms of degraded-undegraded equivalences was of 16.4% of the cases in M-AMBI, and 12.7% in B-IBI, with a high spatial level of agreement.
可见,一句话改写后成了四句话,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一个专门的意思,因此更好理解。
6、可读性原则,融入符号与对象
如果一段话中夹带数学符号和公式,那么文字、符号与公式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满足可读性法则。
如果一段话包含了对图表、参考文献和公式等对象的编号的交叉引用,要么满足可读性原则,要么把交叉引用按指南的格式要求放入括号中。
可读性法则
定义:符号、公式与交叉引用如同一个术语,虽然夹在文字中,但整个段落读起来还是一个个恰当的、语法正确的、标点符号正确的句子。
举例:下面是包含了文字、符号、公式以及对参考文献、图形和公式的交叉引用的一个满足可读性原则的例子(内容为虚构):
编号“2,3-5”是指参考文献的编号,编号“2.5“是图形的编号,编号“2.2”是公式的编号。
7、有机变化法则,带读者轻松阅读
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缓慢而渐变的。生物的形态也是渐变的。比如说一棵参天大树,必然枝繁叶茂,而不是直接从粗大硕壮的大树干上长出很多叶子。人的认知能力也适应这种有机变化原则。
正因为如此,有押韵的古诗能朗朗上口,流传百世。音乐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普适艺术,也是因为通过柔和的曲调来满足有机变化原则。
剑桥大学麦金太尔(Michael McIntyre)提出,为了适应人的认知能力,写作也需要满足有机变化原则。
有机变化法则
定义:对同一事物使用相同的术语,对相似或可比的事物使用相似的术语,对不同的事物才使用不同的术语。
举例:“如果你当真,那么我也当真”满足有机变化法则,而“如果你当真,那么我难道会认为是假的吗?”则不满足。后一句话的语气变化完全没有必要。既然我和你一样,那么就都需要采用同一个术语。
1.文章《【优秀论文段落安排】论文第7段定律》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优秀论文段落安排】论文第7段定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