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刚读完三年级的艾米下了英语课外班,跑到妈妈们等的教室,指着桌子上的饼干,用几乎听不到发音的英语喊。“饼干,是给我的吗?”(克莱克斯!For me?)?“。

因为从事语言学的母亲在美国访问中学习了一年,所以从12年秋天开始的13年落叶季节艾米跟着母亲在美国度过。去的时候没有特别兴奋,回国之前也没有很多失去的迷恋。但是回到国内小学重新开始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的艾米经历了相当激烈的适应过程。

和艾米同龄的斯蒂芬在课外班后兴致勃勃地在黑板上涂鸦,戴眼镜,四肢,思想活跃的样子。斯蒂芬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从4岁到8岁的4年时间都在华盛顿的公立小学度过。和各个种族的孩子在一起,他好像不一样,但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他在国内最好的小学之一经历了焦急的过渡期。

回到国内小学,成为插班生的斯蒂芬成为了平凡而特别的三年级学生。因为小编坐在最后,他的“特别待遇”是老师特意安排副班长做他的同桌来帮助他的,这位副班长一开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看斯蒂芬3354期作业。汉语丢了一些,拼音,汉字忘了很多。艾米刚回来的时候,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不好,老师说她的语序是英语。而且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她有很多不会写的字,不能用拼音代替。

“这是个问题。老师怎么对待刚回来的孩子,她没有那种灵活的方法,所以把孩子推向内心特别痛苦。艾米妈妈说。

史蒂文说:“作文还不错。”最坏的是吴乐。在美国,家长会让他保持中文写作输出,所以——给他写博客,每天写三句话就可以了。

两只小乌龟“加油”后,都选择了普通公立小学。

“老师说那个‘T’和‘F’比如一定要戴挂钩。否则,计算就错了。”斯蒂芬说:“然后要在每个方程下面画一条水平线,等号要和尺子比较。”" "

Amy的妈妈说:“外国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拼写可能不完全正确。他们只要求遵循拼写规则,即phonics(音韵学)。虽然拼写不正确,但可以用这个拼写大致读出那个音。我能知道哪个词是什么意思。”老师可以理解你想说什么,但这边要求一个字都不要错。" "

“这是强调记忆和记忆单词。斯蒂芬的母亲补充说:

“另外,说实话,这边真的是流行词,把单词一个个都说得很准确,但说不通,最终无法沟通。”艾米妈妈接着说。

回想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画面是另一个样子,这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学校有很多绘画、手工活动,更加注重成像思维,用图形解决问题。例如,种子的发育是孩子们亲自动手、切或画,形成种子、茎和叶子,然后在旁边留下空白,让孩子们填写各个部位的名字。同时,在事故中鼓励联想和接触。老师读了一篇文章,小孩子说我知道,我昨天也发生了类似的事,这都是老师鼓励的。这就是在连接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归纳演绎等更丰富的思考过程。

回国后,两个孩子特别注意老师的批评,在美国,老师很少批评。特别是因为不记得作业或答错了问题。怕老师批评,两人回国后不愿意回答问题。

“那边很自信。她真的很想发自内心地回答。因为她错了,老师也不会说的。这边,至少上语文课,她从来都不想举手。这边压迫孩子,她总是害怕错误。在那边,她没有这种可怕的心理,所以特别能放。”艾米的妈妈有很强的感触。

这个学期已经适应了很多,但问艾米想不想回美国,还是很高兴。

斯蒂芬的母亲也说他们的小学数学老师特别严厉。

“美国老师不会说谁错了。老师鼓励说各种观点。这是最原始的批判性思维。没有强调标准答案。批判性思维的不足只有一个答案,其他观点都是错误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艾米的妈妈说。

国内老师的严格和批评可能来自业绩评价的压力。

“半年后回来就可以这样考试了。好吧。比我想象的要好。”斯蒂芬的母亲说语文老师这样称赞斯蒂芬这只小乌龟。“老师对成绩很感兴趣,请不要拉班分数。但是老师也不能要求是成年人,所以这也可以理解。”

爱的教育:如何与人相处

对美国的迷恋最直接的是“还没有玩够”艾米一回国就喊“我要回去”。回到国内小学的适应并不是一件有趣的事。这除了学业和教育的差异外,更多地来自同学之间的见面和已经自然化的伤口。

“我不想去学校。”刚回来的那个学期,艾米总是哭着上学。后来妈妈从其他家长那里得知,插班的艾米被各小集团欺负,后来是不属于任何地方的外人。他们会联合起来排斥她,甚至故意伸脚绊倒她。

“外国老师不允许孩子们之间这样互相欺负。这种迹象会立即指出,不能对孩子这样做,要求Be nice。但是这里的老师是你们自己解决的。”艾米妈妈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孩子和孩子之间为人相处是道德水平。老师却没有指导。那边的老师特别注重行动处事。”

在美国,表演节目的过程是

中,一个总是爱挑刺的小女孩对着台上向下比大拇指,立刻被老师制止,要她学会对别人友善、应该’thumb up’,并且为这件事还被要求写sorry card给台上的小女孩。

“我们很注重学业,不那么注重道德。Steven在学校学了脏话、回家整天满嘴脏话。一班上的孩子都说脏话,老师也不管。我矫正他现在偶尔还会说。”Steven妈妈说道。

孩子之间的相处以及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和引导也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上课不好意思回答问题,因为答不对别的同学会嘲笑。”Amy坦率地说。“我不举手,反正老师也不叫我。”Steven愤愤又玩世不恭地说道。

“如果是嘲笑式的笑,在那边(美国)老师肯定会指出来不能那么笑。”Amy妈妈说。 “老师从来不会说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老师会让每一个人都读读你写了什么。他不会去judge(判断)。因为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在这个阶段,只要孩子愿意写就可以。不管你写得对与错、好与坏、他就是鼓励你写。”她继而说,“感觉他给每个孩子同样的机会。但是在国内只有“好学生”才有机会。”

“加利福尼亚”小屋:不仅仅是英语课

在美国时Steven的父母在家里要求他说中文,尽量不让他说英文。

“我接触的长期在那儿呆着、入籍什么的、父母都是,老大特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逼着、强按头。老二就算了。见父母的中国朋友,老二听也听不懂、又不好意说英文、说中文又不行,只好笑笑就回去了。”Steven的妈妈说。

在国外的华人孩子面临双语、维持汉语水平问题的问题;回国的小海龟也面临双语问题,也就是保持和发展国外培养起来的英语能力。

Steven和Amy每周上两次的这个英语课外班是纯外教的老师,班上常驻的就他们两个孩子,因为“一般背景的孩子跟不上这样的班级(老师是外国人、教材内容较难)”。

“他们学的内容是重内容性的、重信息的。所以现在就靠着这个保持着,回家再看看动画片。”Steven妈妈说。Steven家安了个卫星电视看美国的动画台,像Nickelodeon(美国知名的有线电视频道,主营儿童节目)、Cartoon Network (卡通频道)。Steven最喜欢的是《探险活宝》(Adventure Time)(一部美国电视动画。作品中描述两个好朋友—人类小男孩Finn和拥有魔力的狗Jake在Land of Ooo的冒险旅程)。

两个孩子回国后已经几乎不说英文,但是在课外班说英文还想当积极的。正如Amy妈妈所说“因为对话本身是互相激励的过程”。 英语班选用的材料来自于加州的小学教材。

与其说是英语班,又比这内容要丰富,不如说是用英语教学的课。这个班上包括Science(自然科学),Social Studies (社会学 ), Language Arts (语文)三门课程。关于宇宙、自然生态循环,甚或动能、势能的知识都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两个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学了“高深”的知识。可以说是“用内容来代替形式,用内容驱动形式”。

相比国内教材中《王二小的故事》这样缩写的选文,外国教材倾向于选取原著的某些完整的章节段落,比如《夏洛的网》。有些国内课本选文因为概括缩写损失了细节,显得干扁没有营养,而更可能成为口号式的。两位家长表示。

对中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两个孩子身上还未做太多体现,倒是Steven的一个“看法”让人印象深刻。

他曾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什么意思啊?”

听了妈妈的解答,他仍旧表示自己的“不认可”:“那可不是。中国升明月的时候,美国可是白天,这是没知识。”。

Amy最近开始上了一个国学班,妈妈对这个老师很满意。因为国学老师的功底、修养很重要。课上孩子不多十几个,会阅读一篇现代文,按年龄理解力教习一段古文,再两周写一篇文章(和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有关)。

老师现阶段教习的古文是比较适合三年级孩子的《三字经》,关于做人的道理、为什么要学习等等。用Amy妈妈的话来说,“有理论认为,给孩子讲经典不用讲很深的意思,否则反而失去兴趣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培养自信”和“做人的方面,做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公民——一个合作者、共建者”。是两位家长对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什么达成的共识,而这还是中国教育目前所比较缺乏的。

“在美国对人的预设是你可以,you can do it;在国内的预设是你不行。”Steven妈妈说。 “我长大以后还要去美国读书。”从Steven戴着的眼镜的反光中他们未来的轨迹似乎渐渐清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