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长篇小说《围城》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小说中绝妙的语言艺术,尤其是钱钟书老师大量创造性地运用比喻手法。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许多经典比喻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趣味和幽默的范畴,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展现了作家出色的机智、学识的渊博以及思想的深度。通过大量比喻手法的应用,唐老师将以方红为代表的众多人物,充满生动、传颂和讽刺的效果,将自己的批评意识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尖锐。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震对人物的描写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叙述逐渐加深。在叙述过程中,唐老师将各种比喻手法从头到尾巧妙运用,不仅使方鸿震这个人物形象生动,而且深刻传承,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讽刺思想。
这份证书可以掩盖害羞的包的丑陋,就像亚当和夏娃下半身有树叶的功能一样。小一方的纸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空虚、过鲁和愚蠢。
不学武术的方鸿渐在欧洲的四年里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听几个作业,兴趣相当广泛,完全没有心,生活特别懒惰。”直到回国的时候,他才知道文凭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德国留学生,他明智地购买了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学位。唐老师在这个比喻文中正是把握了两者的相似之处,把文凭对假博士的作用比作亚当和夏娃下半身树叶的作用,联想新奇、恰当、有趣,让人捧腹大笑。
方红逐渐看起来像宝小姐自尊心耗尽的橡胶轮胎。晚饭后,鲍小姐和苏小姐非常亲热,牵着手寸步不离。他完全没有骨气,跟着甲板走,看着他们说话笑,不让自己插嘴,把话压平也进不去。自觉地感到无趣和丢脸,就像跑在两车后面的豪华者一样,跑了很多路,一分也没有得到,但必须停下来,但不甘心。
在回国的游轮上,方红逐渐以不错的外形吸引了拉着花枝的保养,一阵火热过后很快受到冷落。对此,方鸿震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但内心仍然不愿意。唐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比作“呼吸的橡胶轮胎”,把跟在两位小姐后面的样子比作“说话者”,极度嘲讽。那一招新颖,不仅形象,而且更加独特,真是“毁人不知疲倦”啊。
出阳等于长痘痘、肺结核、无奈。小孩子长痘痘可以安全成长,以后遇到这两个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国了,计算了一个愿望,灵魂健全,遇到了博士硕士,遇到了这些未生虫,有自卫的抵抗力。
回国后认识了女神唐晓芙,为了赢得唐先生的好感,方红逐渐在她面前卖弄了不坏的口才。唐老师也借了口,用怀孕式的比喻,把出国留学比作儿童青春痘,然后进一步说明孩子长痘痘可以安全成长。好像出国的人对博士、硕士产生了抵抗力。
在这个比喻中,本体和非本体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唐老师抓住了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说比喻出人意料地新颖独特,《文心雕龙比兴》中提到的“事物后越后越简”。王熙杰老师也指出了比喻的基本矛盾。“相似性越突出,解释越容易,但新奇感和审美感越低。相反,相似之处越模糊,解释越难,新奇和审美感越高。”唐老师如此有趣地讽刺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海外留学风气,真是精巧而经典。
这个吻的分量轻,范围窄。就好像清朝官员送茶的时候把嘴唇涂在茶杯边上,或者西方法庭证人宣誓的时候摸嘴唇就会触动《圣经》。
面对强势的白富美水文家的主动,方红不得不拒绝。唐老师用精彩的博喻生动地展现了方红越来越无法回避、逃不掉的荒唐模样。
1825&index=4" width="500" height="371"/>
钱先生在其《宋诗选注》里对苏轼的论述中曾提出:“他在风格上的大特点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礼记·学记》中也曾提出“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的观点,博依即指博喻。
为体现这一吻的分量之轻,钱先生连用三个精彩的喻体构成博喻,将方鸿渐对苏文纨无奈的、敬而远之的亲近刻画得充满了喜剧效果,使读者心领神会、忍俊不禁。同时,这也是钱先生对古人关于博喻理论的非常成功的发展、实践。
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灭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失恋之后的方鸿渐离开了伤心地上海,和与自己“同病”不“同情”的赵辛楣及另外的几位同伴一起奔赴三闾大学。当闲聊中赵辛楣提及唐小芙时,鸿渐内心深处的痛又被他引出。在这一比喻中,钱先生又用一博喻将方鸿渐比作黑暗里的“禁锢者”、“夜行船”,远离光明与希望,独处在痛苦的深渊。这样的比喻看似新颖实则内涵深刻。
去后的毁誉,正跟死后的哀荣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怕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有人送别,仿佛临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
三闾大学将方鸿渐扫地出门后使他不仅颜面尽失更是狼狈、悲哀,在恋人孙柔嘉面前也完全直不起腰杆。钱先生用带有衰败色彩的喻体,将其悲哀尽显。方鸿渐更是被比作行将就木之人,担心自己会成为最终只剩下臭味的“洋蜡烛”,担心没有“孝子顺孙”的送终。方鸿渐虽不是什么才俊,但至少还年轻,却被比作将死之人,足以见其处境的可悲。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薄脆,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方鸿渐和孙柔嘉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陷入在围城里的他境遇悲惨。这样的婚姻悲剧让方鸿渐被逼出了家门,甚至有些神经麻木、神志不清。作家把几个比喻句连用,用更加衰败的喻体勾勒出方鸿渐无限凄苦的处境,方鸿渐这一可悲形象也在那一片灰暗中达到了其悲剧的最高潮……
钱先生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作为文学大师同时又有着高深修辞造诣的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创作出的众多比喻句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奇特幽默,就如《文心雕龙·比兴》中提出的“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但又绝非仅仅停留在生动、风趣的层面上,而是在其基础上将机智、学识融汇其中,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取得生动的审美效果,从而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也就像王希杰先生所说的:“修辞学追求的是好的语言形式和好的思想内容统一和谐,这才算是真正美的语言。”毫无疑问,钱先生的《围城》是王先生观点的典范。
方鸿渐从归国、恋爱直至彻底失意的过程中,钱先生主要使用丰富多样的比喻手法来叙述其经历、刻画其形象,并且逐层深入,直至达到自己的批判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3、钱钟书:《七缀集》,三联书店, 2007年。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1.文章《【描写方鸿渐兴趣爱好的段落】悲伤的方鸿健:并看钱钟书是如何通过隐喻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描写方鸿渐兴趣爱好的段落】悲伤的方鸿健:并看钱钟书是如何通过隐喻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