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邮票,全国最好的声音可以带你成为男孩。

中学《语文》第4卷《人教》2009年版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忆。胡适的母亲丰顺弟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个23岁的寡妇,守了23年,遭受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后,1918年11月,在寡妇的困难下去世了。胡适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苗条的身体支撑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个人承担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要把母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回忆。

后视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本名继承人,学名弘治,慈禧康,笔名胡适,字合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清溪人以提倡“白话文”和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幼年时期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获得庚子赔款官毕生,留学美国,导师在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917年夏天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秀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从他的文章创作理论角度解释新旧文学的差异,提倡新闻学创作,翻译法国多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带头进行白话文学创作。他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新诗。他于1920年获得《努力周报》、1930年获得《独立评论》、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46-1948年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在台北因病去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历史学、考证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