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著名的经典,包含在道士日朗诵的《早晚坛功课经》中。可以说,这部经典汇集了《道德经》的大部分思想精华。能理解其意义有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更重要的是,这部经典作品也为人们如何调整心态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是这部经典不是老人写的,是谁写的?为什么以老军的名义编的。轻重深奥的词句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下面找到想知道的答案吧。

老君说:看不到大路,生殖天地;大街无情,日月运行。大路没有名字,养育了万物。我不知道那个名字,强名称说。丈夫道子:清浊,移动,安静。天空晴朗,地面浑浊,天空平静。男青年女浊,男移女静;放下主流的末端,孕育万物。青瓷,浊之源,移动者,静的基础;人总是可以安静的,天地都回来了。”。

这里的“度”和文章中提到的“无”意义非常相似。但是,这个“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相反,应该理解为什么都有,什么都涵盖。我们的宇宙空间也是如此。表面上没有混沌的空虚,没有特定的形象,没有世界的情感,也没有能够生动地描述这个名字的东西。但事实上,每天都有超新星在宇宙中诞生,很多星星、太阳和月亮也在有序地运转。老子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个“无”的意思,取名为“道”。也可以解释为《易经》中描述的“无极”、“无极太极”、“相互对立的请托”、“动静异态”。天空和男性属于其中的青气和动态,土地和女性属于其中的拓气和静态。这两种相反的事物互相排斥,但又互相融合,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白天和晚上一样,两者不能并存。但是没有白天,植物就不能光合作用,不能生长。如果失去夜晚,植物又会被太阳晒死。所以两者缺一不可。这一点也反映了道家万物是如何产生的观点。清浊、浊、动和静又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假、善恶和美丑。我们要客观地看任何事物,不能从表面上判断好坏、对错。人如果能一直保持安静的状态,那就和天空和地面没有区别,而是和自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道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夫人神清气爽,心乱如麻。人心平静,想要被吸引。经常发送自己的欲望,但内心安静;澄清那颗心,神自己清。自然肉欲不生,三毒灭。所以做不到的人,心灵未明的人,还没发的人;能派遣的人:看透那颗心,心里没有心。外观是那个样子,形状没有那个样子。从远处看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三个人都没有,只有在空的地方能看到。关公也空荡荡的,空荡荡的。没有空的,没有没有的,没有的。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沉默不沉默,怎么能出生呢?没有出生,也就是真的很安静。真的经常回应,真的经常得到。要经常安静,要经常安静。如此安静,渐渐步入歧途。既在真道上,名字叫德道;名字是路,但没有实际收入;为了众生,被称为得道。能觉悟的人可以传播圣徒。”" "

很多人向往安静舒适的生活。因为美丽的环境使我们的心舒适幸福。但是,我们总是容易被外在诱惑所阻碍,被欲望所吸引。如果我们能经常合理地发泄欲望,就能使心灵恢复到安静和纯洁的状态。身边的朋友常说自己抵抗不了诱惑,心存邪念。事实上,邪念是由于人类欲望太多而产生的。有句话叫“温暖的情欲”,这里不是说你不吃不喝,要打消邪念。人没事做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产生邪念。(西方谚语)我们工作的时候,实际上同时排除了不必要的欲望。所以,最好为自己找点东西,丰富自己的生活。自然可以让坏欲望不再产生。安静的人不会太在意自己的想法、外在的形状和事物。精神上已经进入了虚空,不再产生邪恶的妄想,这就是“真正”的境界。用“真正的静态”能沉着应对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是“总是安静的”。到了这种境界,就立刻意识到了“道”的真谛,可以向别人传播了。这么说是得道,但实际上一无所获。但我们被称为“道士之士”,以图解世界,这就是道士称号的由来。

」老君说:军士没有纠纷,下士打得好;尚德不德,何德执德;执着者不知道道德。因此,所有受造物不能真正越过道的人都是为了有妄心,所以都是妄心,也就是吓到那个神。那个神,也就是万物,令人震惊。培养万物,即贪婪。都是贪心,也就是问题;苦恼妄想,忧虑和身心;遭受浑浊的耻辱,生死漂泊。总是平息苦海,永远迷路。真的经常上路,吴满意;开悟的人总是安静的!”

学道的人为人处世,避免不必要的争吵,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品德。但是下士恰恰相反,下士是嘲笑“道”的人。这种人与儒家的“小人”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儒家理念中粗鲁的人,而是降低度、喜欢纠纷的人。这种人无法触及“道”的缘分,无法理解“道”的真意。如果把道家思想比作水,那一类人就像顽固的石头。它得不到水的利益,相反,如果水太多,它可能会漂走掉。这本身与水无缘,不是水的东西注定不想要它。约翰f肯尼迪,《现代中文译本》)很多学者学不到的是,妄念太多,令人震惊,总是在念经的阶段想到别的东西。

。念经会出现妄想,在我看来也是正常的。因为诵持的同时,就是在忏悔自己的业障。妄念多数就是业障的化身来扰人心智,这其实也是对修行者的考核。没有妄念是顿时消除的,我们不要留意,不需搭理。专一的去做,就会把精神逐渐会聚到坛场上。最后,依仗神威的加持,妄念就会被消除,忏悔也在此时真正的起到作用了。我们学道之人切忌要认真诵经,才能领悟真道,常清常静!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此一文段主要介绍了经文来之不易与诚诵此经之功德。上文中的问题亦在此段找出答案了。这部真经为老君授予西王母,然后辗转了几位仙真,才传给了葛仙翁。原本经文只有勤习道学的人才能接触,但葛仙翁为了普度世人,而把它书写成文。所以,我们能看到、读到这部真经,可以说是莫大的福分了。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道缘。所以这部经典应为老君宣说,而由葛仙翁传于世。许多道友否认是祖师写的,一致说是天尊演教。似乎道教经典都是忽然从天而降,而非逐渐传下似的,这样很自相矛盾。其实我们两者都要承认,因为我们不能否认了客观发展。也因为经典是由不同时代的某一位祖师书写丰富,所以道教经文都有一种时代特色。写作技巧是老师教的,但书始终是学生写的,而不是老师。

此次分享完全出于小道的个人见解体悟,如有错漏之处,还望诸道友指正纠误。祝道法兴隆!福寿康宁!

(本文由曾山靖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