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共有5770字,有9幅画,阅读时间约为18分钟。
本文如上所述,请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前先参考母船研究系列1。
背景《实践论》文件是1937年7月,教师近44岁,年龄不惑,此时我们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和1935年第五次反包围失败,被迫长征,1936年至陕北经历了两次挫折后,要总结其中的经验。
和之前学习的方法一样,对于《实践论》,首先要整理其脉络,这需要从结构上进行全面的研究。
本文共包括两部分。
第一节:研究;
第二节:学习经验
第一节研究
为了全面掌握《矛盾论》的方法论,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各段落的要点,梳理段落的知识分类和脉络。
第一阶段:每一段的要点
母船第一卷《实践论》篇是第16篇文章,这本书从259页到273页共26段。下面我先把每一段的要点概括如下。
第1段:主题介绍——历史上错误的唯物主义
第2段: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3段:人的实践活动和理解
第4段:发展生产活动和认知活动
第5段:真理的标准
第6段:问题:人类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7段:认识的第一阶段:感觉
第8段:认识的第二阶段:从现象到概念、原则(法则)
第9段: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认识发展的三大特征。
第10段:为了证明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补充以下几个事例
第11段:案例1
第12段:案例2
第13段:案例3
第14段:案例4
第15段:认识论的结论
第16段:强调要点1
第17段:强调要点2
第18段: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19段:认识的发展
第20段:纠正理解的偏差
第21段:矛盾的内部原因促进理解的持续发展。
第22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1
第23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2
第24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3
第25段:明确我们党的任务
第26段:结论
据:对以上各段的要点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提炼,在这个通读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这个过程个人认为对提高思维能力会有很好的帮助,对全文也会有更好的了解。
第二阶段:段落知识分类
《实践论》专案犯第26段,这些段落中的一些段落可以归入一类。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全文,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核心宗旨。
提炼每一段的要点后,我又花了一个小时完成段落分类,经过多次调整,最后这26段共分为7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引文
第二部分:认识与实践
第三部分:理解的产生
第四部分:理解的发展
第五部分:反对错误的认识论
第六部分:明确我们党的任务
第七部分:结论
上面第七部分的分类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这样全文第26段分别分为上述7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文(第1款第2项)
第二部分:理解和实践(第3段第4段)
第三部分:认识的出现(第5段第18段)
第四部分:发展认识(第19段第21段)
第五部分:反对谬误的认识论(第22段第24段)
第六部分:明确我们党的任务(第25段)
第七部分:结论(第26段)
在这里,句子26段分为7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第三部分是《实践论》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全文有14段,包含在第三部分中。
我们从第一部分开始研究。
第一部分:引文(第1款第2项)
第1段:话题引入1——历史上错误的唯物主义
第2段:话题介绍2——简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据:通过引入错误的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认识问题”)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师完成了本文的引文,引入了“认识和实践”的中心话题。
第二部分:理解和实践(第3段第4段)
第3段:人的实践活动和理解
1.实践的种类(生产实践和其他上层实践)
2.理解受实践影响(包括生产实践和其他上层实践)
第4段:发展生产活动和认知活动
1.人类的生产活动将从低级逐步发展到高级
2.人类的认识也从片面转向科学
标准:在第二部分,讲师重点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其中重要的一点是:
>关键点1:认识来自于实践;
关键点2:生产活动是最基础的实践,其它实践(文化、科学、政治)统统都基于此;
关键点3:实践与认识都是一步步发展的
第三部分:认识的产生(第5〜第18段)
本部分为《实践论》全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个人的分类中,第三部分包括了第5段到第18段,内容最多,也最重要,因此阅读起来难度也最大。于是估计有读者会想到我会做什么了,对的,我再次把这14段进行了分类,为了更好地完成研读,我把第三部分中的14个段落划分为6个模块,列示如下:
模块1:真理的本质
模块2:认识的来历
模块3:基于唯物论的认识论
模块4:证明
模块5:结论
模块6:补充
到此,本文的分类结构可以参见图2。
图2
就下面就第三部分,我分模块来梳理一遍。
模块1:真理的本质(第5段)
模块2:认识的来历(第6〜第8段)
模块3:基于唯物论的认识论(第9段)
模块4:证明(第10〜第14段)
模块5 结论(第15段)
模块6 补充(第16〜第18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这最重要的第三部分。
模块1:真理的本质(第5段)
第5段:真理的标准
模块1有一个关键点:
关键点:在第5段中,教员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在41年后的1978年,光明日报的一篇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这个理念被重新强调了一次。
另:我们常说“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其实也就是这个基本的理念。去年在和某一著名咨询机构的某些专家交流时,我曾介绍过我提出的TCS能力模型,他们在了解之后一方面表示认同,另一方面又问我此模型是否有什么理论基础?我当时心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们还是不懂什么是实事求是!”
判断一个新的方法论是否科学不是去找这个理论或方法有没有什么大师的经典理论作为基础,而是去判断它是否符合实际规律!
在人类的经验中,有太多的意识、观点或价值观在左右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想一想西方现在的“白左”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一切基于他们的价值观而非事实)。如果要建立科学的认识论,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我们自己:“实事求是!”
模块2:认识的来历(第6〜第8段)
第6段:提出问题:人的认识从哪里来?
第7段:认识的第1步:感觉
第8段:认识的第2步:从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规律)
模块2有两个关键点:
关键点1:人类认识的第1步来自于对事物的感觉
关键点2:认识的第2步:从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规律)
按:从现象到概念再到原理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表象逐步进入到本质,所以教员说“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强调“实事求是”,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培养归纳与推理的能力,而后者更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
模块3:基于唯物论的认识论(第9段)
第9段:辩证唯物论关于认识发展的三大特征
模块3有3个关键点(三大特征):
关键点1:理论基于实践(特征1)
关键点2:由浅入深,感性上升为理性(特征2)
关键点3:感性与理性相互统一(特征3)
按:教员在第9段列示了辩证唯物论对于认识发展的的三大特征,其中,就第3大特征“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统一”,教员着墨较多,给出了如下名言:
1.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2.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3.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4.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模块4:证明(第10〜第14段)
第10段:为证明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补充如下4个事例
第11段:事例1(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第12段:事例2(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
第13段:事例3(我们对战争的认识)
第14段:事例4(为何某些同起对接受某些任务时说“没有把握”?)
按:其中前三个事例是正向证明,第4个事例则是反向证明。
模块5 结论(第15段)
第15段:认识论的结论
按:模块5为第15段,对“认识的产生”给出归纳后的结论,认识分为两步,同时,在总结中,教员强调“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原理来。”
我个人对教员强调的这句话感触颇深,在现实的课程与辅导中,我见过太多的管理干部在没有探究问题的本质(信息不全或浮于表面)时,就已经在给出结论或问题的解决策略。
模块6 补充(第16〜第18段)
第16段:强调要点1(认识一定是开始于经验)
第17段:强调要点2(认识有待于深化)
第18段:强调要点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6模块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其中关于第2个强调点,教员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上面这段话,建议读者反复阅读,我个人认为教员所提到的上文下划线的部分正是我们所有学习与实践的最重要的原则,即:
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去再造我们接受到的现实信息,从而推演出科学的认识。 (一则必须基于现实,二者需要强化思考对客观信息的提炼与整合作用)
第四部分:认识的发展(第19〜第21段)
第19段:认识的发展
第20段:认识中的纠偏
第21段:矛盾的内因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在第四部分中,有如下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1:认识的建立并不只停留在第2阶段,在认识世界后,它会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并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关键点2:如果在实践中被发现不符合实际,则需要纠偏;
关键点3: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矛盾这个内因
按:在第四部分中,中心思想是认识在建立后会继续发展,它会指导实践并不断纠偏,而这种发展的内动力就是“矛盾”。(关联《矛盾论》)
第五部分:反对错误的认识论(第22〜第24段)
第22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1(反对思想落后但却固执己见的顽固派)
第23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2(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义)
第24段:反对错误的认识论3(反对唯心论,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
按:通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明晰了认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后,教员提出应该反对的错误的认识论,其中就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简述如下:
机械唯物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欧洲16—18世纪以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为特点的唯物主义哲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却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陷入唯心史观。
机会主义:
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急于求成,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对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与建设中采取盲动和冒险;
右倾机会主义:认识落后于现实,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表现为放弃原则,求妥协。
冒险主义: 同上面的左倾机会主义。
第六部分:明确我党的任务(第25段)
第25段:明确我党的任务
明确对全党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基于客观现实去科学地认识与改造世界。
第七部分:结语(第26段)
第26段:结语
1. 我们需要基于实践找到真理
2. 我们需要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3. 按实践论,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第3步:脉络梳理
在第2步中,我们完成的全文26段的分类(七大类),同时对第三部分又划分为6个模块,这时,全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
以图1为基础,我们继续来梳理《实践论》的脉络,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在七大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入,这样,就可以初步建立一个以第一部分为顶端的金字塔结构,见图3。
图3
在图3的初步结构中,我们继续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产生图4的结构。
图4
在图4的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第3部分是本文是重要的内容,其次是第4部分,第2部分澄清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它导出第3部分后,再逐步递进到后续各部分;
同时,由于第三部分又划分为6个模块,这个部分也需要继续梳理,第三部分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按:图5展示了第三部分6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其中模块2是最主要的内容,阐释了基于实践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分为两个阶段)。
最后,我们将图4与图5进行合并,就产生图6。
图6
到此,《实践论》26段的整体结构如图6所示,我一直认为,在找到这样的结构后,我们更能透彻地理解与掌握《实践论》的精髓。
第二节 学习心得
在阅读《实践论》并梳理其脉络后,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主要就是“知”与“行”二字。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通过《实践论》,我得到图7。
图7
要点1: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后者进行验证;
启示:没有对实事的真正把握,则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所以在我们下结论之前,请认真反思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实际情况。在现实的培训课堂上,我不断给学员表明一个观点:
在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就想解决问题,则一定会出问题。
要点2:科学的认识指导和推动实践,使后者能更有效或更科学的实施;
启示:不要轻易地抵触理论,在我个人的培训经历中,总有企业在提课程需求时希望讲师少讲理论,多讲实操,实质上,他们不理解一个不能把实际经验抽样出理论的讲师,一个不能讲清楚What和Why,只关注How的讲师,在实质上也是不能提供高效方法的讲师。
关于“知”,通过《实践论》,我得到图8:
图8
要点1:人类的认识是从感知到概念再到原理,其中感知表现为经验,概念表现为抽样和概括,原理分为规律和方法论(这也是人类认识逐步升级并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启示:如果我们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层,则我们难以把握事实的本质,而从经验到本质的过程则需要通过全面的收集数据和缜密严谨的思考,所以我个人认为:
“真知来自于实践+反思,或者说实践加反思才能出真知”。
要点2:针对经验,我们要反对或避免经验主义;对于理论,我们要反对教条主义;
启示:经验主义受个体或局部群体的限制,难以真正指导全体的共同实践(不提炼科学的方法论,只关注浅层次经验的积累,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运营);而教条主义则脱离实际情况,错误地指导实践;
关于“行”,通过《实践论》,我得到图9:
图9
要点;所有的实践,基础是生产活动,而以基础实践为基础才会有上层实践。
启示:脱离生产活动则一切都是空谈;
启示:上层实践反过来要推动或服务于基础实践,因此,才会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会有近年来对“娱乐至上”的种种行为的打击和约束。
结语:什么是“知行合一”?
我曾经给我的朋友们说,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问题”,“知”让我们更好地“回答问题”,“行”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对应到《实践论》,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我们的人生,一刻也离不开问题,而我们人生的所有价值,就只体现为更好地去回答问题与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这一切,离不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离不开基于实践的科学认知;
这一切,我们可以在《实践论》中找到科学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知与行,让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下一篇:研习《矛盾论》
1.文章《【实践论原文段落赏析】母船研究系列2-《实践论》》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实践论原文段落赏析】母船研究系列2-《实践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