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公司

MBB听起来像低调的供应链前端公司,但这个德国风格的名字拆开来看很可怕:Messer Schmitt-B LKOW-Blohm。

在30-40年代引领世界航空业的巴伐利亚航空/梅塞施密特公司,在1950年梅塞施密特博士出狱后重建,一开始生产缝纫机和三蹦子,后来跑去西班牙和埃及开发了Ha-300战斗机试图重返航空业,在60年代的战后低谷时期,合并了伯尔科和布洛姆公司抱团取暖,后来老朋友容克斯也加入进来。重新让西德空军装备梅塞施密特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停止推进。

Lampyridae

在70年代末期,美国人的低雷达可探测性战斗机XST项目正在偷偷摸摸地推进着。然而,他们并不是唯一,在大西洋对岸,1975年西德国已对隐形飞机领域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1年,德国空军发出的合同,MBB公司开始首架隐形飞机的设计。这个项目被称中等范围导弹战斗机(MRMF),为了获得优异的机动性,这是一种轻型飞机,而且更注重效费比,因为显然和苏联“前线战斗机”概念类似,被定义为消耗品。MBB公司MRMF方案的代号为“Lampyridae”这是“萤火虫”的拉丁文。

德国夜鹰

萤火虫是一架单发单垂尾,无尾三角翼,机腹进气。虽然MRMF和XST的发展是独立的,但是萤火虫和洛克希德公司“绝望钻石”项目则同时使用了“平面直角”的外形降低雷达反射率方式。机身尽可能使用平面,平面之间用尖锐的夹角衔接。进气道是三角形的,机尾是四边形,飞机的三视图,用直尺就能画出来。早期版本的座舱是和F-117类似的多面体结构,后来根据实测数据,改为视野更好的气泡型。机身狭小,没有内置弹舱,武器需要挂载,因此隐身性能要打折扣。

来自盟友的礼物

在确定萤火虫的设计基本可行后,MBB开始建造实验模型。在1985年期间,启动了风洞测试测试。两年后,根据风洞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处有利高质量空气动力学修正。 1987年,萤火虫项目的存在,被透露给美国空军(USAF),美军人员参观了MBB在巴伐利亚州奥特比克的制造工厂的模型。同年,萤火虫项目终止,西德官方没有指明的原因,外界推测为来自美国的外交压力。

全尺寸模型(早期)

全尺寸模型(早期)

全尺寸模型(后期)

全尺寸风洞模型

慕尼黑德国航空博物馆的风洞模型

风洞实验

位于仓库落灰的另一个模型

同上

无奈

战后,东西两个德国开展的大部分航空自主计划的命运都差不多,(曾经的)占领国的意志始终是不可抗力。德国人最终也认清了形式,想要发展军用航空,美、英、法三国的“大腿”总要挑一个抱。不过抱美国人大腿,总是扮演即出钱又出技术的“冤大头”角色(如X-31);抱英国人的“大腿”最终促成了狂风/旋风(Totnado)和台风(Typhone);在2019年公布的“六代机”“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上德国抱了法国大腿,不知道能走多远。

回到MBB,虽然没能在军用航空领域重现辉煌,还是在民用直升机市场打出了一片天地,Bo-105和Bk-117直升机买得不错,从名字上也能看出这都是伯尔科的资产,也加入了空客A300项目的合作,最终MBB被戴姆勒 – 奔驰航空航天(DASA)收购整合,参与了台风战斗机项目,总算回归军事航空。现在这些曾经的梅塞施密特资产是空客集团的一部分。

纸面参数:

长:14.5m

翼展:6.5m

高:2.3m

空重:4吨

最大起飞重量:5.5吨

最大速度:950kp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