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梅赛德斯-奔驰的一位美女硕士主人哭了起来,再次成为维权事件的话题。陕西西安的一位女性在西安的“RISTA”买了一辆奔驰,升降机当天开了一公里,发动机开始漏油,经过15天耐心交涉,从退款、换乘改为“只换发动机”。

这位受过几十年教育的研究生女车主,被逼坐在奔驰发动机舱盖上哭诉痛斥,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研究生在一贯宣传贴心服务的奔驰4S店中“撒泼”,巨大的反差促使该事件持续发酵登上热搜,该女士的问题才得以被曝光、报道。

事件于日前已经画下句号,最终投诉人与利之星4S店达成和解协议,主要内容是:更换同款奔驰新车,仍以贷款的方式购买;全额退还车主已支付的“金融服务费”;奔驰公司邀请该车主参观奔驰位于德国的工厂和流水线等,了解相关流程;赠送该车主10年“一对一”VIP服务;为车主补办生日(农历),费用由利之星4S店全额支付。

事件影响恶劣 大众观感下降

我们都知道汽车行业一直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德系车辆以优良的质量和大气的设计风行全球,而德国人出了名的严谨,使其各个工业的发展的很好,为何此次会出现这样的的“丑闻”?

此次事件能够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的讨论和关注,还是在于“奔驰汽车买来开不到一公里,发动机就开始漏油”的新闻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骇人听闻的事情,网友愤怒之余,只得调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奔驰漏机油。试问奔驰有多贵,且看金融服务费。奔驰高管有多牛,拿消费者当皮球。若无天般委屈在,硕士盘腿引擎盖!

短短几句打油诗,未必体现多少才情,却是道尽了我们对于这种事件的愤慨,开奔驰坐宝马一直是我们所认为成功人士的标志,我们花费高价购置豪车,也希望能够得到相对应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但事实上我们嘴里所谓的奔驰宝马其实在这么多年间已经慢慢走下神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辆新的奔驰车开出不到一公里发动机就漏油,首先应该问问这样的汽车产品为什么能够堂而皇之的在4S店内销售;为什么出厂检测测不出来?为何售前检测测不出来?为何交车前检测5天测不出来?

谁都知道现在德国工业在走下坡路,只是外行看着那几个牌子觉得依然高大上,但其实10年前就开始衰退的,这些企业如果不能做出改变,或许多少年后这些牌子都会像诺基亚手机一样。

主动作为 不要把“闹”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奔驰的金字招牌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光发热,除了本身产品的优异性能外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售后服务,但为什么本次事件中的“经过15天的耐心交涉,回应却从退款、换车,变成只换发动机?”所谓的售后服务到底在哪里?是不是店大欺客?

我们可以想象所谓“15天的耐心交涉”最后的结果却从退款、换车变成了只换发动机是不是一种4S店应对消费者的一种辗转腾挪呢?以极低的代价把事件掩盖过去,难道不是掩耳盗铃的重演?

如果没有网络的力量以强大的舆论导向致使奔驰公司,如果没有那位女士有些强硬的维权措施,这件事情该如何结尾?可以预见不是不了了之,就是敷衍了事,而这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的。

我们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4月17日兰州奔驰女车主115万买GLS400,开2公里,安全气囊报警,而且4S店还“私吞”厂家给的老客户购新车的万元优惠,目前工商部门已介入。其实奔驰除了最近一系列事件外,年初就出过新车减震器断裂的普遍性问题。除了今年,时间往回看,在2013年就遭遇过一次严重的“毒气门”事件。

当出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希望企业能够重视消费者,主动有所作为,即使没有强大的舆论压力时也能够给予消费者合理合法的;相互尊重的;双方接受的赔偿方式。不要再让把事情闹大才是能“解决”问题的习惯或者说观念在消费者心里生长。

外来的企业更应该重视管理

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企业,奔弛公司更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惜自己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形象,加强管理刻不容缓。从产品本身的性能开始就要更加严格的把关,绝对不能出现如此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这点上看生产和定期的检测还需要加强。

其次,汽车的卖价不菲,更应该从各个方面体现价值,后期的售后服务更应该要加强,除了以上说的要主动作为之外,还需要优化售后服务的内容,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好的去服务客户。

重视服务一定要重视人员的服务意识,特别是销售人员,不能让销售人员只盯着业绩,盯着客户的钱包,毫无服务意识。落实到每家4S店里更应该多一些担当,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再是一种辗转腾挪的手段,来拖着客户,不能使店大欺客的故事继续上演。

另外,相关的政府单位也应该重视国外企业的相关管理,让企业、投资者、消费者的诉求能够依法得到公平、公正、高效的处理,市场正义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伸张,创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

总而言之,奔驰漏油事件应该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奔驰公司暴露的问题很多的企业也有,那些耸人听闻的产品质量问题背后折射出来的绝不止表面那么简单。学会总结和归纳,发现和修正自身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从这样的事件中应该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