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大物品。

会开车的人很多,但真正懂车的人却很少。所以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咨询身边的人该买哪个车系的哪个品牌。

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跟你说:“买日本车,省油、毛病少、保值率高。”

而“省油、毛病少、保值率高”基本上也成了日系车的基本形象和口碑。

但日系车真的如此吗?

我看也不尽然吧,若果真如此的话,也不会有“上坡不跟汉兰达,下坡不跟凯美瑞”、“日系薄皮三大脆,日产阳光又为最”这种人人都知道的梗了。

所以日本车稳定省油,也仅限于有数的几款车而已,其他车款各种出毛病的也有的是。

那既然如此“日本车,省油、毛病少、保值率高”的口碑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其实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品牌进入早具有先期优势;二、摩托车时代的品牌口碑积累;三、人性的助推;四、藏在技术更新慢,使用保守技术背后的小心思。

一、品牌进入早,具有先期优势

说起外国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很多人都知道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很早。但实际上日本车进入中国的时间,比大众还要早。丰田1964年,本田1973年,日产1973年,三菱1973年进入中国,铃木1984年就开始为进入中国做准备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进入中国市场,不是这些品牌在中国大陆建厂合资生产,而是这些品牌的产品进入到中国的时间。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冷战这个国际大政治环境下,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已经扶持被自己亲手核轰炸过的日本很多年了。相比我们在国际上受到的政治围堵,日本从二战以后政治环境可以说非常的稳定。自己本身有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再加上美国的扶持,科技和工业得以快速的提升,而且由于傀儡政治使得欧美世界对于日本没有什么戒心,所以日本的工业产品受到的市场限制很少,所以这就为日本商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基础。

一件商品,迭代升级的速度是离不开市场的,市场上竞争越激烈的商品迭代更新速度就越快。汽车也是如此。

日本汽车工业起步非常早,1933年,丰田就开始造汽车了。而到了1962年,丰田汽车就已经销量达百万而且准备进军欧洲了。所以这么多年的发展,日本汽车在产品的舒适性、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上早就升级了不知道多少代了。

30年代的中国处在动荡中

而同时期的我们呢,汽车根本还没走入民间。别说坐汽车,就是路口过辆汽车都能引来几十个人围观。起步晚,没办法啊。

到了70年代,日本的汽车开始大量的进入香港、澳门。而很多走私车,就这样从香港进入以广东为主的南方地区,进而进入了国内。

上世纪70年代香港街头的汽车

在日本车进入之前,人们认为好的汽车就是耐用,能跑,多拉,人们对小汽车的印象很多都是那种外形粗犷、内饰粗糙、车顶是绿矾布的北京212。但日本车的进入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汽车的固有认识,原来汽车外形还可以是这样的,乘坐感受可以这么舒适,而且里边做工也能这么细致。这种明显的产品代差所带来的冲击,让日本车的“高级感”瞬间就拉满了,而这也是广东如此偏爱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等日本车的主要原因。

二、摩托车时代的口碑积累

当时间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车仍然不是普通人有钱就能买到的商品,所以摩托车大潮到来了。2000年前后谁家要是没有辆摩托车,那就是日子过得不行的一种证明。所以家家户户都憋着劲的都要上买摩托车。而买摩托车首先问的就是哪的发动机,而最受追捧的就是“三菱的机子”、“本田的机子”、“铃木的机子”。因此在日本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力之前,摩托车就已经为日本汽车品牌宣传了一波,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口碑了。

人的思维都是有惯性的,摩托车建立的品牌口碑,自然而然的就会延伸到汽车身上。

三、人性的助推

一对儿男女相亲,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在见面之前都会极力的修饰自己的外貌,穿上好看的衣服,捯饬好看的发型,男方会戴上名贵的手表开上豪车,女方会背上名贵的包包;见面吃饭的时候男方会抢着花钱买单,女方会可以小口吃东西说话温柔。

为什么啊?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有句话叫先入为主。

女人看见帅酷的男人,男人看见美丽的女人,都会心生喜欢。一个有颜值的人,即使说谎话,别人也愿意相信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而广告营销界有句话:营销就是利用人性做陷阱。

日本车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真正能买起汽车的人家还是很少的。所以能买起车的人家,都是很多人家奋斗的榜样,那他们家里的车就是很多人家奋斗的目标。

而上个世纪能走进普通百姓家的车,还真就是日本车了。到了新世纪之交的时候,主要的日系车品牌,都已经在中国建厂开始销售了。这个时期国产品牌大多刚开始起步,相比于有着成熟产品经验的日本车,国产车真的不够瞧的。

智者说:一切痛苦都来自欲望和攀比。但是与世无争的智者简直凤毛麟角,所以绝大多数人除非死了,否则绝对不可能戒掉攀比之风。

比个头儿,比劲头儿,比工作,比收入,比住房,比吃穿用度。车这么重要的家庭大件资产,不比简直不符合人性了。

所以同品牌的车比车型大小,同样的车比配置,同配置的车比优惠,同样优惠的车,都要比一比油耗,都要比出高低决出胜负,找到自我的优越感,更何况不同的品牌了。

你的是国产,我的是日本车,说出来就比你高一个级别,就是比你有优越感。哪一天我的日本车要是出个小毛病,我修车都得找个远地方修车不能让你知道,不然我多花钱买的车比你的毛病多让你知道了,你嘴上不说心里还不知道咋笑话我呢。

所以每当对外说起车的时候,我肯定要把日本车夸出个花儿来,又省油、毛病又少、还高级。但凡有人说日本车不好,我都得怼回去。

因为每个人都愿意说别人的不好,却永远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吉利星越L

而买了国产车的人呢,本身就觉得自己的车不如日本车,因为钱的问题没买就感觉低人一等了,所以别人说自己车不好的时候,即使反驳起来也没有底气,反而憋着劲儿的要挣钱买个跟他一样的车。这样天长日久了,日本车就是好的这种口碑也就塑造出来。

所以不管是哪个品牌的车,都强调产品的市占率,市占率高车主都会替你说好话。

四、藏在技术更新慢,使用保守技术背后的小心思

其实现在来说,大家对于日系车的认识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一点:日本车配置偏低,且各种技术相对来说要比较守旧,尤其是丰田。

卡罗拉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都是为了稳定性好吗?其实不然!

广大车友都知道这么句话:德系车是工程师在造车,日系车是商人在造车。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其实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德系车更注重技术的创新,日系车更注重如何利用消费心理赚钱。

本田思域

我们可以举一个小的例子,电动升降玻璃。

资深的汽车专业人士,应该都还记得电动升降玻璃在中国车市的普及。

当时这种舒适配置,只出现在各种豪华车上,各种B级车都没有普及,面向大众的A级车这种舒适配置就更不可能出现了。那是哪些车把这种舒适配置推广开的呢?是一众国产车品牌。

比亚迪

国产车品牌起步都比较晚,为了将车卖出去除了价格低廉之外,就需要找各种各样的噱头,各种豪华车上的各种舒适配置就成为了各国产品牌的卖点和噱头。经过国产品牌的大力宣传,广大购车人群把汽车升降玻璃都当成一种标配了,各合资品牌才开始慢慢普及这个东西。而当绝大多数品牌都普及这个配置之后,丰田才慢慢开始在顶配或次顶配车型上出现,买车买顶配的人又有多少呢?

与手摇玻璃相比,电动升降玻璃的升降器坏的几率和频次要大多了。这就会造成一种假像:别的车玻璃升降器爱坏,但是丰田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而很多人却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不是丰田的玻璃升降器不坏,而是他根本没装这个东西怎么会坏呢?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事情,只知道丰田的不坏,久而久之就认为丰田的质量好。

而等到玻璃升降器在丰田的所有车上都普及了之后,玻璃升降器坏掉这件事情,因为在很多车上都出现而且经常出现,人们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觉得是小毛病之后,即使丰田上的也坏了,也不觉得是问题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的很多车型在技术上更新慢而且偏保守的一个原因。这种小心思,可以说是对人性的充分利用。

时至今日,国产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外形内饰学习日系,价格策略学习国产的韩系车,已经被国产车全面压制。在永不服输坚持奋斗的中国人年面前,所有的技术代差都会被中国人个赶上,相信不久的将来,日系车的神信仰也将不复存在。因为以比亚迪唐,坦克300,吉利星越L为代表的国产车已经宣布了国产的崛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