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广告比人们想象的绑得早。

190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为了激发购买汽车的欲望,推出了《米其林指南》,这是一本兼具广告意义的指南,可用作旅行手册。

而在今日,汽车与广告的捆绑则更加紧密。

保时捷,与瑞士百年老店伊铁纳(ETERNA)的合作,在手表上已经以专业制表商自居;奔驰,生产过泰迪玩具系列,掀起了一阵风潮;宝马,致力于高尔夫运动,宝马“高尔夫系列”时尚精品应运而生……

车企已经不再是不是单一的企业了,他们正在纵横发展,发展各色各样的衍生品牌。一方面,增加公司的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则是为旗下汽车做广告。毕竟车与奢侈、时尚的品牌,总是显得那么登对。

蔚来,似乎也嗅到了这个商机,旗下的环保时尚品牌BLUE SKY LAB,便是蔚来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但这样一则关于时装品牌的广告出现在车机屏幕上,尽管都是一个品牌旗下的产品,可还是显得格外突兀和难以接受。

因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衍生品了,车机屏幕广告延伸出了对车企极大的拷问:汽车与广告的边界在哪里?消费者的权益和车企的利益交汇的边界又在哪里?

“冒头”的车载广告引发争议

上周,一位科技博主发文称;“导航界面弹窗广告,让你不用看地图了”,直指蔚来汽车在中控屏植入广告的不端行为。

此番言论一出,舆论迅速发酵,“蔚来汽车被曝导航界面弹广告”也直接登上热搜。

针对车机屏幕弹窗广告这一问题,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近期新创了名为“BLUE SKY LAB”的环保方向时尚品牌。这次的车机屏幕显示的是一个业务通知推送,而不是广告推送,“用户如果感兴趣可以点进详情页观看,如果不感兴趣,那么不点开,也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影响”。

随后,发文控诉蔚来的车主也发文回应:自己看到的信息的确不是“弹窗广告”,而是“通知栏点开来推送的广告”。但对于蔚来汽车的这种做法,车主仍然表示“车机端里面不应该存在广告”。

蔚来方面则顺势强调,蔚来非常重视用户体验,不会利用车机屏幕开展广告业务。

蔚来的回应有理有据,不失偏颇,但作为拥有汽车所有权的车主们显然对此并不满意。

虽然有部分车主为蔚来拍视频证明真的不是弹窗广告,只是信息提示而已,认为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也无关大碍。

但有更多的车主意见激烈,认为自己的车里投放广告是需要经过本人允许的,否则就应当被视为侵权。也有车主表示,蔚来,重新定义广告,推自家的广告就是信息提示而已,但无论如何,如果不能守住信息栏的纯净,那么弹窗广告,也不远了。

不难看出,对于车厂将广告触手伸到用户车内的做法,大多数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已经买车的感觉权益被侵犯义愤填膺,还未买车的则是心有戚戚焉。

总之,车主和准车主们都有着一致的想法:自己的汽车,绝不能被无端推送广告。

广告,智能汽车难以抵抗的诱惑

一分广告十分利,尤其是互联网广告,背后的价值更是大到惊人。

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来源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频繁,这给予了互联网广告快速萌芽的温床。

而且相比起传统的广告机制和传统营销,互联网发展以后,线上广告更透明,数据更可观,效果更加可控,用与以往相差无几的费用做推广营销,反而能有呈数倍增长的回报。

因此,几乎任何行业都对互联网广告没有抵抗力,毕竟,没有哪一家企业会放着这样一块绝佳信息端口而毫不作为。

换句话来说,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已经是互联网时代最频繁发生的事情了。而蔚来,或许在以试探用户心理底线的方式,摸索智能汽车广告的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汽车广告这条道路上,蔚来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今年的5月份,哈弗H6便被网友曝出在汽车启动后,中控屏幕会直接弹出广告。该名网友上传的图片显示,在按下汽车的启动按钮之后,中控屏上直接弹出一个广告活动的画面。

和蔚来一样,这个也是哈弗自家的活动广告,但广告自动弹出占据了屏幕大概四分之三的位置也是让人无奈,而需要手动关闭才能进行的中控操作更是直接威胁到了用户的行车安全。

毫无疑问,哈弗这一举措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反感,虽然不像他们说的“观看广告后才能开车;充值88,免一年的广告”那么夸张,但用户有这样的言论和反应,已经可以说明了用户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可哪怕已有案例在前,蔚来依旧不愿“放手”。因为相比于硬件这样较为固定的行业利润来说,几乎没有投入的软广告确实要赚得更轻松。

从国内互联网公司2021年上半年广告营收数据图来看,广告这块“蛋糕”的诱惑在太大,令厂商难以抑制住躁动的欲望。

阿里巴巴,上半年的广告营收是1166.21亿元,腾讯是362.65亿元,而前段时间造车风头正盛的小米,半年的广告营收是58亿元,基本上一年上百亿的收入是能够轻松达到的。

而且,上述数字还在逐年上升。阿里巴巴对比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3.99%,腾讯同比增长了23.13%,小米更是同比增长了44.83%……

面对2020年我国互联网广告行业接近5500亿元的市场规模,2021年预计突破六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新势力造车企业又怎会不心动呢?

车载屏幕上的广告营收,未来也许真的会成为车企极其重要且比重不低的收入之一。

不同于其他行业,车机广告,是一种由硬件出发,向上兼容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硬件是存在且必须使用的,相比起人们时不时才打开使用,甚至完全关闭推送的软件,基于硬件的广告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推送效果,就像电梯里的那些广告,让你想不看都不可能。

再者,车机广告的用户属性是非常明确的。有了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投放广告就可以省去一个非常繁杂且准确性不高的过程——客户筛选。

因此,对于汽车相关行业的广告主来说,汽车上那块中控屏幕简直是不可多得好地方。相对于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的手机、电脑,汽车使用者则有着非常精准的属性,所以在屏幕上的每一条广告,都是精准率超高的有效推送,推广营销的效果也将被拔高到一定程度。

一旦这条智能汽车的广告之路被打通,车企们几乎可以站着就把钱挣了,谁能不心动?

智能汽车行业与用户的广告博弈

在非智能车时代,车机往往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导航或者CD机,而在互联网时代,中控屏幕的作用已经有了更多的互动属性。

由此,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智能汽车与互联网广告的必然结合,这一对用户习惯形成挑战,智能汽车行业内心激烈互博的新生事物。

在安全的基础上,或者说未来某一天进入到无人驾驶阶段,智能汽车行业未来肯定会形成某种生态,生态本身的运营如何保证,这就牵涉到了利润的归属。车主的行车安全、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分配,如何在这一新生事物中达到平衡,就成为了一件其实可以提前考虑的行业前瞻性问题了。

就像电脑手机的屏幕,十多年前谁会想到它们会在全球形成一个几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呢?

今年七月份,电梯广告巨头分众传媒在半年度报告中指出,它已经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车广告的投放,并且已经有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广告投入了。

显然,广告巨头们早就盯上了智能汽车那块蕴藏着无数财富可能的屏幕,并且已经付诸于行动。

事实上,即便我们的汽车大屏暂时还没有被资本拿下,但在万物互联时代,那块智能屏幕已经无法树起壁垒去抵挡一体化的行业生态进程。

假设在未来,智能汽车广告不可避免地到来了。那么,如何严格把控广告出现的时间点——在保障车主行驶安全的情况下加载广告,就成为了整个产业链都必须要认真考量的一件事情。

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万物皆可广告的时代。据统计,我们现代人,每天都会接触近1500个或明或暗的广告。广告,已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选择美团或饿了么,看电影选择猫眼或淘票票,出行以携程完成所有流程、旅游选择小红书为参考……它们其实都是广告,但同时也是信息载体。

我们痛恨广告,但也离不开广告,这一特性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摆脱广告,或者说,广告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预见的是,在广告面前,汽车这块屏幕确实不会有太多的防御时间了——在金钱面前,破防的又何止是你我,汽车厂商及其整体利益链也不会矜持太久。

数据上帝杰夫·哈默巴赫(Je)就曾感慨过:“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头脑,竟然集中在一起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真的是太糟糕了。”

每天一睁眼就是广告,这一切确实太糟糕了,可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也同样经历了这一转变。我们无法因为拒绝广告而拒绝互联网,未来某一天,应该也不会因为拒绝广告而拒绝汽车智能化。

汽车大屏加载广告。如果这一天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希望厂商还是能够克制一点,多多考虑一下车主的心情和利益。

除了说点儿这些不咸不淡的话以外,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想想,这真是一个细思极恐又令人倍感沮丧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