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套餐

我说的“一辆奔驰,一辆宝马”就是这两辆车。

他们都称得上是“骨灰级”的老爷车了。在我们国家,由于法规和政策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老爷车只能是收藏品。但近年来,由于取消了轿车的报废年限,只要你审车时环保达标,就可以一直开下去。所以,对于这些老爷车中车况还比较好的,仍然拥有合法上路的资格。

怀旧是一种永恒的文化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比如“怀旧餐厅”“怀旧建筑”“怀旧服饰”,甚至连美颜相机里都有一种被称作“怀旧风格”的滤镜。他们怀旧的载体虽然各不相同,但精神内核却是相通的:那就是一种对超越时间存在的渴求,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奔驰W126-300SE

这辆黑色奔驰的型号是“奔驰W126-300SE”,生产于1985年。它是第六代奔驰S级轿车,也是奔驰S级中最成功的一代。从安全性上来说,它首次搭载了奔驰发明的两项重要技术:安全带自动收紧和安全气囊。但是对我们而言,它更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大奔”,正是它和后来的W140共同奠定了国人对“大奔”的认知。

旁边这辆深蓝色宝马的型号是“宝马E39-530i”。相比于那辆大奔而言,这辆宝马就年轻很多,它产于2002年。相对于他旁边那辆典型的“黄标车”奔驰,这辆宝马因为年轻,所以符合更高的环保标准,是可以明目张胆开出来的“绿标车”。

更年轻,也意味着更成熟的驾驶感受。宝马在它身上第一次运用了“全铝材料悬架”,因为车子变轻了,操控性就变得十分灵敏,所以这项技术在当年曾一度成为E39的闪亮卖点。时至今日,它开起来还很像宝马的3系。

此文的题目并不是标题党,下面就具体说说到底花了多少钱买的他们俩。

先说这辆奔驰W126,它是花2万块钱从一位河南人手里买来的。据这位河南人说,这车是被政府部门淘汰的,2008年他以5万多块钱买下来。这年头装逼的文艺青年很多,崭新的大奔没人稀罕,反倒是这些破烂玩意备受青睐。于是买来后,他就开这辆老奔驰给人家接新娘。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没时间跑婚庆了,这辆车就渐渐闲置下来。农村人都知道,房子住不坏,就怕空着;车子也是这样,不怕开,就怕积灰。既然很少开了,于是他就在网上挂了转手的帖子。

老车玩的是情怀,玩的是故事。如果你觉得它不值2万块钱,那就再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时光倒流,这辆车当初是外交部花了八万多美元外汇购买的,属于政府公务接待车。它总共跑了30多万公里,原厂保养记录完完整整,公款消费保养,不差钱。为了更好的传承这辆车,还专门跑去北京拜访了当年的老司机。老司机回忆说,这车是86年上的牌照,前后服役差不多有二十多年,平时都是他开,非常爱惜。政府退下来这辆车时,他非常想买到手自己开,只可惜当年没那么多钱,忍痛放弃了。他还说,这辆车曾经抛头露面,可谓出尽风头,曾接送过许多举足轻重的政要人物,包括当年的香港特首董建华。

下面再说说这辆宝马E39-530i,它是花了五万块钱从二手车贩子手里买来的。它因为年纪尚轻,资历尚浅,所以没那么多故事。

如果拿上面那辆奔驰W126作为日常代步,还是有点辛苦你的,因为他已经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收藏品”了。而这辆宝马E39作为代步工具还是能够完全胜任的,它正处在从交通工具转变为收藏品的路上,兼具“代步”和“收藏”功能。所以对于“居家型”收藏者来说,十分抢手。

文艺青年,大都不是“不差钱”的土豪,有的甚至像大诗人杜甫一样,空有一腔热血,生活上却“床头屋漏无干处”,甚至食不果腹,穷困潦倒一生。

但玩老车,光有钱还不行,还要够文艺、有情怀。所以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资深文青”,淘上一辆这样的老爷车,眼前的苟且,远方的田野,都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