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奔驰,1886年卡尔奔驰成立奔驰专利汽车厂(Benz Patent-Motorwagen)时,内燃机发展了近80年,流动二冲程内燃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于是同年奔驰、戴姆勒和迈巴赫三位工程师决定把一台1.0L单缸四冲程发动机装在三轮车上,配合一个简易的单速变速箱就上路了。这台发动机在400转/分钟输出最大马力:仅0.9匹马力。而现在100多年过去,2014年福特获得国际最佳发动机的1.0T ecoboost就已经可以输出130匹马力,量产车最大马力甚至已经超越1000匹,创新翻开了传统的运输方式的新篇章。

发动机技术

近几年,国人对老车的观念悄然改变,呼吁老车重新上路的声音也愈加增大,之前的老式汽车中国拉力赛,到最近港京拉力赛30周年纪念行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而凡是老车车主,每天的日常都在和化油器打交道,最简易的浮子式化油器就是由戴姆勒改进的,原理就是进气管路、浮子室和节气门三者连通,吸入的空气高速流经浮子室和管路的交接处时,根据初中的物理知识可以知道,速度快,气压低,浮子室外的气压低于室内气压,形成“真空带”,喷出燃油并被高速气体雾化混合,最后通过节气门进入气缸,这种化油器具有提速快的特点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于是被大量抄袭生产,甚至戴姆勒起诉想要维护权益,但最后法庭都判决败诉。

▲简易浮子式化油器工作示意图

除了汽油做动力,首秀于1936年的柏林车展的奔驰 260D(D即“diesel”,柴油)就是第一辆以柴油作为动力的汽车,到1940年大约售出4000辆。在欧洲,柴油机广受欢迎,因为柴油机的高压缩比带来良好的热效率,而采用压燃点火,不需要汽油机的点火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故障率同时更低。不过,在中国,柴油车在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很低,或是买车群体还保留着柴油机噪音大,技术含量低的印象。

▲奔驰E350 Bluetec 柴油版

美国经销商麦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向斯图加特高层反映,做一台W194(最初作为赛车只有底盘代号)的道路版来销售,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美国。1952年,w194获得勒芒24小时冠军,甚至在墨西哥的泛美公路赛(Carrera Panamericana)也取得胜利。俗话说,10匹马力不如减重10公斤,W194就是利用质量轻巧的铝制管状车身来抵消其功率较低的化油器发动机的弱势,不过首席工程师鲁道夫·乌伦豪特(Rudolf Uhlenhaut)联合博世重新改造发动机,革命性地在汽车上(二战时,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在飞机上)用燃油喷射取代化油器,可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保证混合燃料更充分地燃烧,结果输出215匹马力,极速超过260km/h,成为当时最快的量产车之一。而标志性的欧翼门更是一大亮点,而300 SL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功。

汽车安全技术

自汽车诞生以来,行车安全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话题。奔驰也在不断地做出努力,预收紧安全带就是一项创新,19世纪初期,安全带的发明仅仅在飞机上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 亨特·谢尔顿博士(Hunter Shelden)发现车祸受伤的伤员其中大部分是头部受损,经过研究,认为狭小的车厢内包括车顶、车门、方向盘等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他提出可伸缩安全带并发表论文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后来,汽车才配备了安全带。 而奔驰就首创预收紧安全带,这款安全带可以在发生碰撞瞬间引发一次性预警器,立刻更加收紧安全带,防止身体前倾触碰到车内坚硬物体,为车内人员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1981年W126 S级轿车首次配备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奔驰W126 S级轿车

自动驾驶技术

▲奔驰与清华大学合作无人驾驶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奔驰就热衷于研究无人车,不仅1984年开始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导航实验室合作,在1987年更是斥资8亿欧元,联合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制定尤里卡普罗米修斯(希腊语“尤里卡”即“我发现了”,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的神明,即“先知者”)项目。在1995年,一切投入终于有了回报,由慕尼黑大学厄恩斯特·迪克曼斯(Ernst Dickmanns)设计的W140 S从德国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几乎是自动驾驶到丹麦的哥本哈根,长达1678公里的路程,并保持着每小时18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这辆车通过计算机障碍物识别技术,进行一系列微处理和概率算法对实时道路交通条件做出反应。现在,许多汽车厂商甚至包括互联网大咖谷歌也加入无人驾驶汽车的行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