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外电将911GT2 RS与保时捷935进行了比较,但驾驶935赛车的老司机WalterR hrl拒绝承认这一点。他认为911GT2 RS只是一辆只能用指尖操纵的车,但在驾驶935时,双手紧握方向盘却无法完全控制。为了让935走直线,需要用膝盖支撑方向盘。

或许用膝盖顶方向盘是身材高大的Walter Röhrl之独门秘技,暂且不做深入研究,不过众所周知911 GT2 RS是保时捷后驱公路车中最凶猛的一员,普通驾驶者根本驾驭不了,保时捷测试车手Walter Röhrl只将其标签为“指尖买菜车”,然而面对935却是“三只手才驾驭得了”。跟猛兽级别的911 GT2 RS相比,935俨然是兽中之霸。

935/76这串数字代表什么?935就是保时捷935,76指的是1976年,也就是935诞生的第一年。在1976年之前,保时捷跟Martini Racing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1970年他们就以保时捷908和917赛车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在1971年凭着917K赛车在勒芒取胜。1976年保时捷和Martini Racing继续展开合作,这回他们同样采取双车战略,有针对Group 6规则的936,以及针对Group 5规则的935。

Group 5被称为“轮廓规则”,该规则下允许赛车进行大量的改装,包括车身、空气动力学、前后轮距和冷却系统都可以改动,只要从正前方角度看跟原厂车的轮廓保持不变则可。935是930的赛车版,为了应付Group 5的“轮廓规则”,初期的935前脸设计跟930相差不大,一样采用蛙眼式头灯设计。保时捷的工程师Norbert Singer钻研Group 5规则良久,终于发现一个漏洞,并成功走上灰色地带。

砍掉蛙眼头灯,将头灯融入到前保险杠内,并设计出大幅度倾斜的车头,减少空气阻力,同时也增加下压力。Group 5规则的自由主义,不但让935这款车生机勃勃,甚至带动了935的姊妹车型。在935诞生之前,保时捷曾为私人车队提供Group 4规格的934赛车,手上拿着934赛车的某些车队,居然将934硬生生改装成934/5,继而参加Group 5赛事。

935搭载的是3.0升水平对置六缸涡轮增压引擎,增压值在1.35bar至1.55bar之间,可输出560马力@7,900rpm,峰值扭矩60kgm@5,400rpm,油耗却达到52升/百公里,简直是超级吃油老虎。保时捷认为这样的动力和油耗水平失衡,便将935的引擎排量缩小到2.85升,涡轮增压值降低至1.4bar,这样935被归类到Group 5组别中的4.0升车型类别,规则规定该类别的最小车重为970kg。保时捷在轻量赛车方面可是相当有经验的,他们之前制造过800kg的卡雷拉RSR赛车,面对970kg车重的935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935/76也有长尾版车型,更长的车尾为了达到梳理气流的作用,以减小风阻,而且长尾版935的引擎舱空间更大,引擎的冷却效果也更好。在935/76的基础上,保时捷一共生产了13辆935/77A,主要是卖给私人车队,销往意大利、法国、美国、澳洲。当然935/77A也在德国本土销售,科隆的两支车队Georg Loos和Kremer就是购买935/77A的客户,他们拿935/77A来参加德国DRM(DTM前身)赛事,其中Georg Loos赢得1977年DRM车队总冠军,Kremer赢得1979年DRM车队总冠军。在宝马320 Turbo、丰田Celica和福特Capri涡轮增压版车型出现之前,935/77A在DRM赛事并没有真正的对手。

为了防止宝马或阿尔法罗密欧等其他厂队的反击,保时捷继续升级935,也就有了这款935/77 Works厂车,继续迎战1977年World Sportscar锦标赛。935/77 Works的升级主要集中在空力套件上,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在法国Paul Ricard赛道的季前测试中,935/77 Works进行了长达3,500公里的测试,新赛车的极速比旧车快了10km/h,圈速更是有3至4秒的进步。然而真正投入比赛时,935/77 Works暴露出可靠性问题,1977年World Sportscar锦标赛中,保时捷只能成功卫冕World Championship for Makes总冠军,而World Championship for Sports Cars总冠军被阿尔法罗密欧收入囊中。

DRM(DTM前身)赛事有2.0升至4.0升排量的Div.I组别,以及2.0升以下的Div.II组别,在1977赛季DRM Norisring站,德国电视台突然宣布只转播Div.II组别的赛事,而上述Georg Loos和Kremer两支保时捷客户车队都在Div.I组别,这意味着935赛车不会在转播画面中出现。保时捷可不做亏本生意,客户车队的935不能上电视,那就打造可以上电视的Div.II组别935/77 2.0厂车。同一时期内,尝试转型的不只是保时捷,福特和宝马阵型也处于转型期,他们的赛车从300马力的2.0升NA引擎,转型到350马力的1.4T涡轮增压引擎。

为此保时捷工程师拿出一副1,425cc排量的水平对置六缸风冷引擎,虽然动力输出只有370马力,不过根据规则指引,Div.II组别赛车的最小整备质量为750kg。为了打造750kg的极轻量赛车,保时捷935/77 2.0采用管阵式车身,外观看似没什么不一样,然而内部已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1978年推出的935/78 Moby Dick,主要是针对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一款赛车。1977年935的引擎出现汽缸垫故障,这是一个致命缺陷,足以毁掉一场比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上采用风冷引擎的保时捷,为935/78开发了一个特殊的水冷式汽缸盖,另外引擎排量也扩大到3.2升,动力输出也从原来的750马力一下子飙升到845马力。然而935/78的重量也飚升到1,030kg,不过935/78主要是跑勒芒,车重相对没那么重要,稳定性和极速更为重要,而搭载845马力3.2升引擎的935/78,在勒芒de la Sarthe赛道的极速可以达到366.9km/h,创下了当时的勒芒极速纪录。

为了适应前置引擎和排气管的布局,宝马做出了割底盘的粗暴行为,前置引擎的宝马可以,后置引擎的保时捷没理由不行,保时捷工程师不但照葫芦画瓢,而且再次找到Group 5规则漏洞,割底盘的动作更为激进。因为车尾的部分底盘被割掉,935/78 Moby Dick必须装上管阵式副车架,其引擎和变速箱布局的安装位置也更低,整车高度降低了10cm,变速箱采取上下颠倒的形式安装,这样可以减少跟半轴的角度。然而在1978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上,935/78 Moby Dick只是以第八名完赛。

从1976年亮相到1978年,935的勒芒摘冠之旅始终不能如愿以偿,反而同期出道的936已在1976和1977连续两年蝉联勒芒冠军,难道935真与勒芒冠军无缘?保时捷935在服役期间的370场比赛中,取得123场胜利,胜率达到33.2%。1982年FIA用GroupA、GroupB和GroupC三个组别取代原来的Group 1至Group 6,935被无情地扫进堆填区,结束一个时代的神话。不过935没有完全退役,这些动力猛兽从专业赛事转移到半专业赛事,甚至民间赛事,935仍然发挥其余热。从935这个车系,我们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神经刀,用老司机Walter Röhrl的话总结,没有第三只手,休想驾驭得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