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家居品牌历史】结束“自主品牌历史”系列后,将开设新的系列主题“合资品牌历史”。

虽说是新的系列,但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其实已经零星写过几篇合资车企的发展故事,比如:上海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本文,我们将要介绍的是一家年轻的合资车企——成立于2005年8月8日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BBAC,简称:北京奔驰)。尽管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但北京奔驰的发展中却经历了从最初生产Jeep/三菱/克莱斯勒等品牌的车型,过渡到如今仅生产奔驰品牌车型的巨大转折,从卧薪尝胆到厚积薄发,其中复杂而曲折的经过十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北京奔驰的故事。

一、北京奔驰追根溯源(1984年-2005年)

想要了解北京奔驰的合资背景,我们先得从它的前身“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简称:北京吉普)说起。作为国内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是北京汽车制造厂(从1966年起生产BJ212越野车)和美国汽车公司(AMC)的合资产物。

1978年11月9日,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顾明向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请示:“轿车项目可不可以搞中外合资经营?”邓小平表态:“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获得通过。同年2月21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与北京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经营吉普车公司的报告》。1983年5月5日,北京吉普的经营合同以及合资章程签署,1983年6月1日正式生效。1984年1月15日,北京吉普举行了开业仪式,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大幕由此拉开。

北京吉普最初的注册资金为5103万美元,总投资15233万美元,合资经营期限为20年。其中中方以位于朝阳区广渠路36号制造BJ212的南厂区的部分厂房、设施和现金660万美元入股,占总股本的68.65%;美方以Jeep品牌的产品、技术以及现金800万美元入股,占总股本的31.35%。根据合同,美方有选择追加投资的权利。

在北京吉普中,中方起初希望搞“联合设计”,即由中方和AMC共同打造一款适合中国的越野车,但研发一款新车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投入几亿美元,相比直接将AMC现有车型引入国产的成本要大得多,因此遭到了美方的抵制。最终北京吉普决定引进AMC旗下Jeep品牌最新推出的第二代Cherokee(XJ)车型,中文名为切诺基。1985年9月26日,第一批北京吉普切诺基(BJ213,根据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更名为BJ2021)驶下了生产线,但没过多久企业就遇到了麻烦。

由于北京吉普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合资项目,在很多方面都缺乏经验,比如CKD散件拿不到进出口许可证,造成企业一度停产半年之久。最终,经国务院研究,同意在进出口、外汇等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风波才得以平息,但美方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从1986年起,北京吉普还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对原BJ212(后更名为BJ2020)进行了产品改进。由于切诺基定位高、价格贵(基本型16万、豪华型30万),初期并未打开市场,而BJ212价格相对便宜(5万元),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吉普的主销车型一直是BJ212。

1987年8月5日,克莱斯勒以8亿美元完成了对AMC的收购,并由此获得了AMC在北京吉普的股权。1990年经政府批准,克莱斯勒追加投资将自己在北京吉普的股权提高到38.25%,中方减为61.75%。1993年,北京吉普推出了10万元左右的两驱版切诺基,新车很快受到了市场认可,销量迅速提升。1995年是北京吉普最为辉煌的时期,年销量达到了8.2万辆。

当时,国家汽车产业政策鼓励性提出:年产量达到10万辆以上者,可以批准上轿车项目。北京吉普乐观估计其1996年的产量会超过10万辆,并准备引入一款克莱斯勒轿车。为此克莱斯勒投入了3000-5000万美元为新项目作准备,然而北京吉普1996年的销量只有7.2万辆,这次挫折使克莱斯勒对北京吉普的态度急转直下,自此北京吉普走上了下坡路,销量急剧下滑,1997年-1999年分别为5.2万辆、3.1万辆、2.1万辆。

另一方面,戴姆勒-奔驰也有意进军中国市场,为此其投入了5000万马克研发新车,并在1994年北京车展上发布了名为FCC(Family Car China)的概念车,该车还特意挂上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车牌——吉A·01688。奔驰FCC属于微型车级别,车长3.56米,前轮驱动,搭载1.3升发动机,最大功率54马力,匹配手动变速箱,最快车速可以达到150公里/时。然而,受当时国家政策的影响FCC项目最终夭折了,不过这次受挫并没有动摇戴姆勒-奔驰挺进中国市场的决心。

1998年5月6日,戴姆勒-奔驰以383.3亿美元兼并克莱斯勒,同年11月17日组建了戴姆勒·克莱斯勒(简称:戴·克)。接下来的一年半中,新公司对克莱斯勒及其海外合资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决定借由克莱斯勒的在华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进入中国市场。

到2000年,北京吉普仍未遏制下滑趋势,连年亏损使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戴·克出面力挽狂澜接管了克莱斯勒的在华业务。2000年9月27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戴·克共同宣布对北京吉普新增投资2.26亿美元,并将合作期延长30年。时任北京吉普总经理爱德说:“鉴于中国和周边地区巨大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考虑中国即将加入WTO,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在我们已建立的基础上,为北京吉普注入新生命。”

2001年1月12日,北京吉普率先在北京、成都、广州三地以进口方式推出新车JeepGrand Cherokee,中文名为大切诺基。2001年3月27日,北京吉普在美国奥本山签订了延长30年的合资合同,这次续约股东结构由两家变为三家,其中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BAIC)占股本57.6%,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DCC)占31.85%,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DCCL)占10.55%。2001年10月10日,北京吉普国产大切诺基正式上市。一时间,大切诺基出现了暂时热销,但并没有改变北京吉普亏损的窘态。

戴·克的新亚洲战略并非只针对中国,也涉及了日本三菱。2000年3月27日,戴·克与三菱汽车宣布开展合作,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协议,戴·克同意以每股450日元的价格购入三菱汽车34%的股份,资金总额为2250亿日元。然而就在同一时间,三菱汽车却被曝出了巨大丑闻:隐瞒汽车缺陷30年而没有发出召回通告。该事件导致三菱汽车股价大跌至每股340日元,戴·克感到自己吃了亏,要求重新协商出资比例,经过讨价还价,戴·克最终于同年9月8日宣布以2024亿日元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2001年4月9日,戴·克又从沃尔沃手中收购了三菱汽车3.3%的股份,超过三菱集团(34%)成为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在控股三菱后,戴·克计划将三菱的部分技术使用到北京吉普的未来产品上。

为了上马三菱项目,北京吉普甚至放弃了自主研发多年的挑战者(BJ2022)越野车,2000年6月北京车展,挑战者概念车曾公开亮相,其车身尺寸长宽高为4180mm×1780mm×1798mm,轴距为2600mm。该车采用分时四驱,动力系统搭载的是2.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106马力,峰值扭矩180牛·米,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为140公里/时。最终该车未能量产,不过却为随后研发“勇士”越野车奠定了基础。

2002年6月4日,北京吉普与三菱汽车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北京吉普获准生产帕杰罗SPORT(速跑)。6月6日,北京吉普新的合资经营合同获得了政府批准,企业新增注册资本5200万美元。7月1日,北京吉普领到了新的营业执照。11月5日,北京吉普与三菱汽车又签订了第二项技术许可协议,通过该协议,北京吉普获得了三菱欧蓝德的全套技术和专利。国产帕杰罗SPORT及国产欧蓝德分别在2003年3月14日和2004年1月10日上市。

对于北京吉普来说,2003年是扭亏为盈的一年,3月份公司实现了11万元盈利,数目虽然不大,但它却结束了北京吉普连续60个月亏损的局面。整个2003年,北京吉普公司实现盈利2000万元。为此,北京吉普公司董事会还特意举行了答谢宴会。更为重要的是,2003年9月8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汽控股)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新增投资10亿欧元,双方将对北京吉普进行重组,并计划生产奔驰E级与C级轿车。这次合作将为北京吉普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实现从一个生产越野车、SUV的企业向同时生产越野车、SUV和高档轿车的跨越。

二、北京奔驰-戴克成立,生产多品牌车型

1、北京吉普重组为北京奔驰-戴克(2004年-2005年)

2004年10月,北汽控股与戴·克对北京吉普进行了重组,主要涉及更名和中外各方股权的变动。重组后北京吉普更名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简称北京奔驰-戴克)。公司投资总额增至60291.4884万美元,注册资本增至40074.9784万美元,股份比例调整为北京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占50%,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有限公司占39.454%,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546%,合资期限至2032年。

此外,根据《北京市三、四环路内工业企业搬迁实施方案》,北京奔驰-戴克将于2006年从位于东三环双井桥东的老厂区迁至新工厂。2004年12月6日,新工厂奠基仪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路8号新厂址举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北京市领导刘淇、王岐山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2005年6月10日,北京奔驰-戴克获得了商务部批准,8月8日公司在北京市工商局完成了注册。8月30日,北京奔驰-戴克宣布正式成立,这同时意味着22年前成立的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2、奔驰E级、克莱斯勒300C国产(2005年-2007年)

奔驰E级是北京奔驰-戴克正式成立之后首款投放国产的梅赛德斯-奔驰车型,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驰-戴克国产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正式上市,首批投放市场的两款车型是采用SKD/CKD散件组装方式生产的E280和E200 Kompressor(简称E200K,即装配有增压发动机),售价分别为62万元和52.5万元。

2006年5月8日,北京奔驰-戴克开始搬迁,同年9月15日,公司举行了新工厂落成典礼。新工厂除生产国产奔驰E级以外,还继续生产畅销车型三菱欧蓝德,更值得一提的是,克莱斯勒300C的国产准备工作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而老迈的BJ2020、销量不佳的Jeep大切诺基和三菱帕杰罗SPORT则全部停产,此外,Jeep切诺基变身为北汽骑士,原北京吉普自主研发的“勇士”也移交给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生产。

2006年11月8日,国产克莱斯勒300C正式上市,首批推出的车型共有三款,售价分别为2.7L豪华型33.9万元,3.5L豪华型38.5万元,5.7L豪华型49.9万元。事实上,克莱斯勒300C在国产前已经于2004年12月15日以进口身份登陆中国,售价38.8-54.8万元,而该车国产后的性价比得到了显著提升。

2006年11月17日,国产奔驰E级推出改款车型,三款车型E200K、E280和E350的售价分别为52.5万元、64.8万元和74.8万元。新车变化主要体现在外观部分,进气格栅、车灯、轮圈等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同时新增了一款3.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别为272马力和350牛·米,相比E280的发动机提升了26%和17%左右。

销量方面,国产奔驰E级2006年共售出6126辆,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2007年国产奔驰E级对全系车型进行了降价,此外又新增了一款E230车型,搭载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和推出的全新2.5升V6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4马力,峰值扭矩为245牛·米,售价为54.8万元。然而,国产奔驰E级2007年的总销量仍然只有6882辆。在经历了国产E级轿车的阵痛之后,北京奔驰-戴克准备将希望转寄到即将国产的C级身上。

三、战略转型,集中生产梅赛德斯-奔驰车型

1、北京奔驰-戴克拆分,国产奔驰C级上市(2008年)

2008年,北京奔驰-戴克迎来了战略转型,首先便是停产产品生命周期已属暮年的三菱欧蓝德车型。由于无法忍受三菱汽车的持续亏损,2004年5月,戴·克将其在三菱汽车的持股比例降至23%,此后逐渐降至12.42%。2005年11月,戴·克又把其持有的三菱汽车最后12.42%股份悉数出售,彻底抛掉了这个花巨资买来的包袱。在戴·克与三菱分手后,国产三菱欧兰德继续以技术转让及品牌合作的形式在北京奔驰-戴克生产,双方的车型技术合作协议在2008年到期,此后北京奔驰-戴克将不再生产三菱欧蓝德车型。

另外,由于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道扬镳,北京奔驰-戴克生产的克莱斯勒品牌车型也全部停产。2007年5月,戴·克将其持有的克莱斯勒其中80.1%的股份出售给美国私募股权公司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2008年9月,Cerberus又从戴姆勒手中买下了克莱斯勒剩余19.9%的股份。至此,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彻底结束了两者间长达九年的联盟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3月3日,北京奔驰-戴克还推出了国产克莱斯勒铂锐,三种排量四款车型的价格区间为18.2-22.7万元。然而,北京奔驰-戴克拆分已成定局,最终克莱斯勒出局,300C和铂锐停产。北京奔驰-戴克将库存的1411辆克莱斯勒300C和1863辆铂锐全部卖给了庞大汽贸集团。针对戴姆勒和克莱斯勒拆分对北京奔驰-戴克所造成的资产和经营损失,合资中方获得了戴姆勒约67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对于北京奔驰-戴克来说,2008年的另一件大事是推出国产奔驰C级,该车问世前曾先期进口销售。3月15日,国产梅赛德斯-奔驰C级轿车正式上市,首次投放市场的国产化车型分别为:C200 K优雅型,C200 K时尚型以及C280时尚型,价格分别为37.8万元,38.8万元和47.8万元,相比进口版便宜2万元左右。国产奔驰C级在外观上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国产豪华车中第一次在同一级别车型中采用两种造型,从而满足更广泛客户群体的需求。6月16日,北京奔驰-戴克正式推出旗下第四款国产C级轿车C 230时尚型,售价42.8万元,进一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2008年10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北京奔驰,出席了第25000台梅赛德斯-奔驰轿车的下线剪彩仪式,并为其签名。默克尔总理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她赞扬北京奔驰公司是德中合作中的一个成功项目,她说,很高兴看到工人们在这里生产的奔驰与德国辛德芬根工厂的奔驰质量相同,对员工们的出色工作表示祝贺。2008年,北京奔驰-戴克内奔驰部分的业务首次实现盈利,国产奔驰E级和C级的销量分别达到7035辆和7321辆。

2、更名北京奔驰,国产新E级加长(2009年-2010年)

2009年2月,国产奔驰E级停产,而新一代E级将在2010年国产,在国产前新E级将进口销售。老E级的生产线将用来生产C级轿车,原克莱斯勒生产线将主要按照生产新一代奔驰E级车的要求进行设备改造。产能改造完成后,新一代奔驰E级轿车会在新的生产线生产。

2010年1月26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BBAC),合资方变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与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5月28日,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全新国产奔驰E级长轴距版首辆量产车在北京奔驰公司新工厂正式下线。新车特别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乘坐习惯及行政级座驾的需求,设计了长达5012mm的车身,比同代进口E级轿车加长140mm,宽敞的空间为驾乘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6月1日,国产奔驰C180K经典型上市,售价为30.8万,动力系统搭载了1.6L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为156马力和230牛·米,最高车速可达223公里/小时。该车成为当时唯一一款可以享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豪华品牌轿车。

6月18日,国产新E级长轴距版上市,首批推出的车型包括E260L CGI优雅型,指导价为51.5万元,E300L时尚型,指导价为67.5万元。动力上,E260L CGI配备了全新设计的1.8升CG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04马力,峰值扭矩310牛·米,百公里加速8.6秒。E300L装备的则是经过改进升级的3.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与标准轴距E级相比,最大功率增加14马力,达到245马力。

2009年,国产奔驰E级和C级的销量分别为2245辆和13724辆。2010年,国产奔驰新E级和C级的销量大幅增长,分别提升至11054辆和27807辆。

1、建发动机工厂,奔驰GLK国产(2011年-2012年)

2011年3月18日,北京奔驰E200L CGI优雅型上市,指导价为46.5万元。作为E级长轴距版家族中新的一员,动力系统配备了第二代CG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1.8L排量所产生的功率可以达到同级别车2.5L发动机的水平,官方综合油耗为8.8L/百公里。

6月28日,《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研发中心和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在德国柏林总理府签署。协议总投资额约20亿欧元,将用于北京奔驰筹备生产的GLK中型豪华越野车和未来将引进的紧凑型乘用车,建立新发动机工厂、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由此,北京奔驰未来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7月9日,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工厂奠基启动仪式在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新发动机工厂建设基地举行。

12月2日,GLK级豪华中型SUV正式下线,GLK的国产化率达到了40%,并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步提升。12月20日,首批北京奔驰E级轿车长轴距版正式交付出口销售,这标志着北京奔驰奏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2011年,北京奔驰全年销量共计77777辆。2012年4月北京车展,国产奔驰首款SUV车型GLK 300正式上市,首批推出的三款车型售价为40.8-55.7万元。该车拥有棱角分明的硬朗造型,动力系统搭载了排量为3.0L的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45马力,最大输出扭矩为300牛·米。

5月30日,北京奔驰举行了“庆祝北京奔驰月产超万辆”的下线仪式,意味着北京奔驰自成立以来首次月产量将超过10000辆,标志着北京奔驰生产经营跃上新的高度。9月25日,北京奔驰二期工程奠基仪式在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奔驰新工厂建设基地举行,此项目投资约150亿元,新工厂将致力于新一代紧凑车型的研发和生产。2012年,北京奔驰再创销量新高,全年累计销售93664辆。

2、逐年扩大产能,新C级长轴距版国产(2013年-至今)

2013年3月,北京奔驰MRA-I新总装车间(纵置后驱模块化平台,生产E级、C级)正式竣工投产,新总装车间占地20万平方米。这个“戴姆勒公司全球最大总装厂”将大幅提升北京奔驰产能。11月18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全新发动机工厂投产,这意味着北京奔驰将实现从单纯整车生产,到生产核心零部件,以及掌握核心制造工艺技术的本质转变。这对北京奔驰、北汽集团和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投产的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工厂是戴姆勒股份公司在全球首个海外发动机制造工厂,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产能25万台,二期将形成50万台的发动机生产能力。新发动机工厂能够同时生产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将主要投放生产M274系列,M270系列及M276系列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匹配北京奔驰C级轿车,E级长轴距版轿车,GLK级SUV及福建奔驰商务车等车型。2013年,北京奔驰年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达到116007辆。

2014年3月28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就进一步扩大北京奔驰的产能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截至2015年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共将向北京奔驰投入约40亿欧元,其中约10亿欧元将专门用于扩大更加节能的轿车产品和发动机的产能。从6月起,北京奔驰制造生产的缸体、缸盖、曲轴三大发动机核心部件开始陆续出口德国,用于戴姆勒德国发动机工厂的整机装配,这标志着北京奔驰正式被纳入了戴姆勒全球采购供应链体系,其发动机产品质量已达到戴姆勒全球的统一标准。

2014年8月8日,国产化率超过60%的国产C级长轴距版在MRA-I新总装车间下线,新车采用了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制造的梅赛德斯-奔驰M274系列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8月28日,国产新C级正式上市,首批推出的车型为C200 L和C260 L,价格分别为36.9万和47.9万元。该车为中国市场专属打造,加长后轴距达到2920mm,为用户提供了宽敞的乘坐空间。后排座椅坐垫和靠背根据中国客户的喜好调软,一体式头枕可实现上下、前后和夹角6向调节。另外,考虑到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中控台后部配有独立的220伏电压插口和USB接口,以应不时之需。

2014年9月,北京奔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其与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并属于戴姆勒研发体系,且是戴姆勒合资企业最大的,也是唯一拥有原型车试制车间的研发中心,由包括气候腐蚀、整车排放、发动机和振动噪声在内的7个先进试验室,以及研发试制车间和测试跑道三大核心板块构成,可以与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以及德国本土研发中心共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梅赛德斯-奔驰国产车型的研发、生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1月18日,北京奔驰生产的第50万辆梅赛德斯-奔驰车驶下生产线。公司举办了简短的下线仪式,庆祝北京奔驰发展史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马年辞旧去,羊年逐梦来。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京奔驰全年销量超过20万辆,达到201924辆,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2015年,北京奔驰将迎来建厂十周年的重要节点,NGCC新工厂(前驱车平台)、MRA II新总装车间(生产GLK)将全面投产,其中新NGCC工厂的首款国产车型为紧凑型SUVGLA级,新车将于2015年上市。

总结:了解完北京奔驰的过去与现在,我们深深的感到这家企业在合资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坎坷。合资方频繁更换且涉及众多品牌及多款车型,北京奔驰成立初期生产过Jeep、三菱、克莱斯勒品牌的车型,卧薪尝胆直到2009年以后才专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车型。也正是从那时起,北京奔驰厚积薄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不断推出新产品,销量也年年攀升。虽然如今的北京奔驰,在销量上还不能与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相抗衡,不过随着产能提升和推出更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优秀产品,北京奔驰的未来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文/汽车之家李伊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