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过程离不开各种化工材料。材料等胶粘剂、地板、隔音面、沥青阻尼板、装修材料等含有大量甲醛、乙醛、苯系物、苯乙烯、多环芳烃等化学物质。
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各类挥发性气体的叠加效应,会造成明显的车内异味。特别是车辆进入流通环节后,驾驶员和乘客体感明显,对此颇有微词。虽然人体对汽车异味的嗅觉阈值不尽相同,但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广大车主购车前更注重对车内空气环境的体验,购车后更注重对车内空气环境的净化。
中国车主协会日前公布的2018年汽车产品投诉情况中,就有汽车品牌存在车内异味的投诉。从来自中国质量万里行、车质网、汽车投诉网、中国汽车车主网等第三方投诉平台粗略统计,仅2018年关于车内异味的投诉超过5000宗,涉及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三菱、玛莎拉蒂、丰田、迈腾、帕萨特、斯柯达、通用、福特、现代、标致、奇瑞、江淮、长安、海马、、东南等。
实际上,大多数品牌都存在车内异味的情况,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来看,车内异味目前已经成为了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其中,有阻尼片问题,还有车内甲醛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总量超标。而且近年来关于车内异味的投诉、纠纷和媒体曝光案例数量逐年增加,甚至在2019年3.15晚会前爆出患病奥迪车主集体维权的事件,但异味问题一直未得到企业重视和有效解决。
汽车异味问题成为横亘在车主与车企以及汽车销售渠道之间的一个巨大矛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其核心在于标准之争。
如何证明汽车异味危及车主身体健康,就务必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抽样检测。车主非专业人士,私下寻找的都是普通的检测单位或持有检测仪器的治理机构,使用的标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颁布的GB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而非车企使用的标准是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前者检测的范围和指标要求高于后者。因此,车主执着于保护人体健康的标准,车企遵循于保护工业制造的标准,这才是两者之间矛盾的根源。
一、车内异味来源及危害
2012年3月开始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确规定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限值,且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该指南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具备强制力,完全由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相关方自愿采用,同时国家对汽车零部件、内饰的环保性能没有硬性约束,实际上该标准只能维护汽车厂商利益,无法保证车主权益,对于改变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现状也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上异味来源中,各品牌车企在车辆各部部位均大量使用沥青阻尼片,其带来的危害是最为人诟病的。沥青阻尼板适用温度为25℃±10℃,使用2-3年后就会出现性能全面下降。以一辆车为例,需要贴70#沥青阻尼片的部位有八到十二处,其中大多位于封闭的汽车驾驶室内,总面积约3平方米,沥青的总用量大约为十公斤。由于太阳暴晒及发动机散热,紧贴钢板的沥青阻尼片因受热极易分解释放有毒的多环芳烃气体,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释放过程。
多环芳烃中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苯并芘,是一种突变原、致癌物质、脂溶性比较强的物质,能吸入到体内停留在肺的粘膜上,可能发生细胞变异,这种变异到最后产生一些阴影或者肿瘤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下图是曾大量使用70#沥青阻尼片的部分汽车品牌和车型,涉及面广令人触目惊心。
从使用者角度来看,出行场景跟工作生活场景的空气环境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按照《评价指南》的标准,意味着所有新车的甲苯和二甲苯释放量高于人居环境释放量最高限制4倍以上,甲苯、二甲苯恰恰是车内空气污染来源的大头。甲醛属于一级致癌物,而苯系物对人体危害性比甲醛更为严重,苯属于一级致癌物,甲苯和二甲苯属于3类致癌物,特别是在高温下释放速率会快速上升,对人类健康能够产生直接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乘用车内异味来源呈现多样化,对人体身体健康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由于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出台需要时间研究,而受限于汽车制造业技术条件和材料成本,汽车生产厂商对乘用车空气质量的改善提高将是个长期的命题。
对于车主而言,身体健康是头等大事,乘用车内空气净化自然成为显性需求。车主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高昂的改装,选择专业改装行对车内主要污染源进行材料替换,从源头控制车内空气质量。二是选择快速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或空气净化产品进行深层次的治理,从而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相同之处在于,这两个选择都需要专业知识相配合,都需要从源头解决污染源的问题。这是一个车主亟需被教育的机会,需要渠道方、治理机构多方努力提供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车主解决痛点。
二、车内空气净化技术比较与选择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车内空气污染情况及其危害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是帮助车主正确选择空气净化技术及其产品。那么,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商品和服务中挑选正确的技术和产品,这就需要帮助车主首先树立正确的净化理念。
何为正确的净化理念?即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将材料内部有害化学气体加速释放并大幅减少其数量,主动控制整车有害气体释放浓度在安全范围,随着时间推移,使整车有害气体释放浓度降至更低。
大部分车主的知识储备里没有检测标准之争,也没有重视所谓亚健康。对车主而言,汽车异味是个麻烦,使用过程不舒服。目的是祛异味做保健,而不是除醛、除苯给车治病,更不愿为此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车主们那么唯一的选项就是异味净化,我选择你,你帮我把异味清除掉。
作为治理机构应该首先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其次在服务中帮助客户建立护城河。我们需要通过简单的语言告诉车主:空气净化并不意味着彻底祛除异味,而是主动控制异味释放源。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空气净化技术,功能眼花缭乱,车主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其实很简单!从技术性质来讲分为三类:物理技术、化学技术、混合技术。物理功能有吸附、封盖、催化之分,化学功能有降解(氧化、中和)之分。从技术形式来讲又分为两类:主动形式、被动形式。主动形式有催化、氧化、中和之分,被动形式有吸附、封盖之分。
如何选择可以主动控制异味释放源?这就必须明确两个基本常识:对付汽车异味,化学方法优于物理方法,主动技术强于被动技术。因此,我们佰分佰提出:气体问题气体解决、化学问题化学解决,正是充分认识到异味净化的本质,必须主动从异味释放源入手。选择绿氧新生态二氧化氯技术才是目前正确的净化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车内异味问题,保障车主和乘客的身体健康。
三、气态二氧化氯技术净化原理和治理方式
气态二氧化氯技术具有三大王牌特性:高穿透性、高催化性、高降解性,在人体安全浓度范围内即可高效、快速降解甲醛、苯系物、TVOC等有害气体,辅材超氧阴离子极其活跃,联动作用下改变车内环境中物质的渗透压及扩散速率,从而催化各种有害气体的加速释放。通过高效化学反应迅速把甲醛氧化降解为甲酸,再将甲酸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把苯系物、VOC、氨气等有害气体氧化降解为无毒害物质;还可以将致臭物质(含2S2基的硫类化合物和氮系化合物)由有害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无害的含氧基团小分子化合物, 达到脱臭祛异味的目的。因此,只要利用好本技术的主动催化、高效催化和循环降解三项能力,即可将车内异味的释放量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
整车净化原理:首先车室净化魔方瞬间释放较高浓度的新生代二氧化氯,迅速充满治理空间,瞬间分解游离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打破毒害物质室内浓度平衡值,形成真空态并主动反渗透有害气体释放源,催化有害气体分子释放,达到集中、快速、深层次净化的效果。
其次车室净化凝胶,根据车内空气环境,主动释放低浓度二氧化氯分子,对残余顽固的有害气体分子进行不断催化、持续降解,结合较高频率的通风状态,保障车内健康的空气环境。
最后,通过高低浓度组合材料7至15天的综合净化,将整车有害气体释放水平降低至一定水平,治理一次就深层净化一次。通过多次重复治理,最终彻底将整车有害气体释放量控制在较低浓度,彻底斩断车内异味释放源,为车主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
与其他净化模式相比,该技术的优势在于:
1、从释放量解决问题,整车净化一次就弱化整车总释放量。
2、0.36纳米的气体状态,无治理死角,可以深入车内各个环节。
3、操作简单快捷,材料操作3分钟,密闭循环半小时,密闭净化1-12小时。次日强通风半小时即可正常使用车辆。
4、辅助产品长效作用可持续15-30天,可持续降解有害气体,杀菌、祛异味。
针对车内异味净化业务,表面上是以祛异味为核心,实质上是以降解苯系物为核心。鉴于气态二氧化氯与苯系物反应,消耗量是甲醛的12至15倍,因此该技术采取的治理方式应为:低浓、高频。
作为车主了解异味来源和解决方案以后,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通过专业治理技术解决异味释放源,必须做好3至6个月治理周期的准备,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自己的爱车异味不在,自己的呼吸安全也得到了真正安全的保障!
1.文章《【奔驰车内异味怎么回事】汽车异味来源和治理技术选择》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奔驰车内异味怎么回事】汽车异味来源和治理技术选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