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奔驰首次推出了隐藏在300 SL车型中的门把手。

接着,在超过50年的时间里,除了日产GT-R、奔驰SLS AMG等超停车或超豪华车型上像蜻蜓一样出现以外,这一设计几乎完全隐藏起来。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字“贵”。彼时,它代表的不是科技,而是科幻。

终于,在2010年代之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方案被新能源大潮裹挟而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准确地说,特斯拉是“始作俑者”。但更重要的还是电子制造工业的进步带来了更廉价的成本,隐藏式门把手成为一大波电车的必选方案,甚至还包括不少燃油车。

尽管如此,它仍然代表着高级感与科技之美。当然更好的风阻系数和更佳的舱内密闭性也体现出实用价值。

然而,之所以用到“始作俑者”,是因为,2018年之后,随着隐藏式门把手普及率的提升,它逐渐受到质疑。特别因为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被冠以“反人类设计”的罪名。

隐藏式门把手“错”得到底有多离谱?

清算

今年4月,辽宁一辆特斯拉发生双车碰撞事故之后起火,多名路人抢在特斯拉起火前掰开车门,将受伤的女司机救出。

视频看得让人心紧的是,当所有人都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时,造成营救困难的似乎正是隐藏式门把手没有弹出来,大家有劲没处使。

极端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问题算是彻底浮出水面。

隐藏式门把手由传感器、卷收器、电机等零配件组成,通过软硬件协同来实现正常工作。在遭受外力的情况下,破坏任何一项配套硬件都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弹出。

同时,还包括这样一些人机不友好的情况出现。

隐藏式门把手正常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

2018年一位首批蔚来车主反映,由于ES8汽车系统故障,车门把手无法弹出,导致孩子被反锁在车内。虽然最终车主以“非破坏性”方式打开车门,但孩子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惊吓。

电子系统的稳定性永远比不过机械系统,这是一个常识,要不然历届奥运会主火炬台的点火方式,怎么会总是摒弃对高科技的采用呢?

北方地区用户冬季使用便利性问题。

2020年底,一位东北特斯拉车主在社交媒体抱怨,一场小雪冻住了特斯拉的按压式隐藏式门把手,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虽然特斯拉陶琳为此专门做出回应,并告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更多人看来问题没有得到根治。

诚然,常规的外露式门把手也同样会被冻上。但两害取其轻,隐藏式的门把手,会被牢牢地冻在里面,想打开车门就很困难了。外露式更加容易解决,只要冰雪的厚度变薄了,用力一拉就能打开车门。

看起来,隐藏式门把手那点好,在影响安全性、实用性面前,早就被摧毁得灰飞烟灭。应该是坐实了反人类设计的定论。

平反

诚然,隐藏式门把手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在真相面前,我们坚持认为,它存在的错误边界,远没有达到反人类设计的程度。

基于此,对待隐藏式门把手,我们不能犯下墙倒众人推的错误。

首先,关于最为重要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无论什么车,在发生事故时,外面人要想打开车门,首先得有一个先决条件:车辆落锁功能处于解锁状态。否则,即使是传统非隐藏把手的车照样从外面打不开门。

而熟悉或者了解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应该清楚,包括特斯拉、蔚来等绝大多数品牌在设计隐藏式门把手时,都配有机械与电子两套车锁系统。换句话说,隐藏式门把手其实和非隐藏式门把手一样,都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开门,且里外都可以实现,只不过前者多了一套电脑控制系统。

那么,为什么在极端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隐藏式门把手就是罪魁祸首?

其实,这只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固定思维反应而已。

外面的人想要尽快打开车门,第一反应就是去拉动门把手,可是门把手在哪里都找不到。尽管,即便是有门把手,也因为已经落锁而无法拉开,但营救人员总是禁不住要去试拉一下。现在,连试拉的机会都不给,隐藏式门把手自然而然成为影响解决问题的元凶。

然而,埋怨归埋怨。理性来看,隐藏式门把手除了没有做出配合我们解决问题的样子之外,错误的症结并不在于它的存在。

至于电子系统稳定性,以及部分区域用户特定情况下的使用问题。我们看来,它几乎等同于自动启停、HUD抬头显示,甚至包括电子驻车等给予的使用感受。

迄今,同样是由早期高端车型才有的这些所谓先锋配置,同样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部分用户,甚至相当一部分用户,上车之后,点火之前,首先关闭自动启停设置,他们不仅不习惯启停时的突兀,而且认为可以减少对发动机的伤害;同样,HUD抬头显示是影响视线的鸡肋配置,电子驻车没有机械手刹靠谱。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接受它们,并认为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好,在提升驾乘体验方面越来越发挥作用。

汽车配置,特别是非核心配置,永远不可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接受度。你喜欢它,就选择它;你在享受它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可能存在的突发状况的应对准备。毕竟,就连开车这件事,本身都还是利弊两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