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本田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将于2040年停止销售新型燃料汽车。一直认为2040年很远,但回想起来,比2000年和2040年离我们更近,只能流冷汗。

其实,这场汽车电动化革命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来得还要快速。当以特斯拉、蔚来、小鹏为主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在L3乃至更高级自动驾驶辅助、超高压充电桩等领域进行布局的时候,我们的传统品牌还在等待或者思考什么呢?

这其中,尤其以日系最为突出。当大众用MEB平台打造出ID.系列开始排兵布阵的时候,整个日系阵营都还没有一款纯电平台的全新车型进入市场,次世代的车辆形态到底该是什么?锂电池车?燃料电池车?还是说答案是他们一直在坚持的混动车?要知道,当前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中国新车市场的22%左右,这股力量的态度将会是消费者重要的参考方向之一。

而同为日系品牌,本田总是比丰田、日产之流多了一个“技术偏执狂”的标签。不管丰田与日产的粉丝们是否承认,这就是市场与主流消费者对本田的主观认识,虽然发动机在电动化的时代下都快被淘汰了,但“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就是这么个技术宅的品牌形象。

所以,本田终于在10月13日发布了他们的全新电动品牌e:N,虽然本田也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些信息,比如新的纯电架构、新的数字座舱,以及两款全新产品等等。不过,这里面透露出两个问题,至少我没有从该场发布会中找到答案。

次世代的技术宅形象何以为继?

我曾经拥有过一台锋范大概两年的时间,它当时价格在同级别车型中偏高,空间也比较小,但就是因为三大件特别靠谱,还有我对本田的天然信任,让我还是毅然决然从二手车商那开走了它。锋范给我建立了最初对本田的印象,以至于后来换车时,我直接就选中了CR-V,将“一日本田,终身本田”贯彻到底。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于本田的信赖与喜爱,也都是从其优秀的三大件开始的。一代超跑GK5,谁与争锋!其搭载的1.5L地球梦发动机不但改装潜力巨大,原厂就拥有相当高的升功率。而思域更是直接成为鬼火少年的心头好,第十代思域刚出时甚至需要加价提车,凭借彼时同价位的最佳性能,“超跑让路”的梗绝不是凭空而来。

好开、好用、性能上乘,这些都是本田车最大的特性,以至于我们都忘了这些车NVH一般、配置奇低,除了空间还算优秀之外,其余几乎没有能拿出手的。但这就是本田,一个在三大件上的技术偏执狂,这就是打造过曾经是纽北最快前驱车思域Type-R的本田。

不过,就连我这个忠实粉丝也不得不为本田担忧的是,当发动机换为电机,变速箱不复存在之后,本田在三大件上的优势又该如何延续?

作为传统汽车的动力源泉,内燃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其技术方向已经分化出不同的路径。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否能研发并调校出一台优秀的发动机,也直接说明了这个品牌的技术实力。

然而,电机的加入让这一切变得同质化和简易化,动力总成的调校差异,不再变成各个车型之间的差异,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瞬间被拉到同一起跑线。我们无法通过一台电机的调校分辨出这是哪家品牌,江湖传闻中“听声辨车”的绝技更是从此消失。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电机就没有调校了吗?油门响应、输出曲线,甚至动能回收强度和逻辑,这都是不同电动车在动态上差异化的方向。确实,我承认优秀的电机也需要优秀的调校,但这跟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调校相比,技术难度要低很多。当电机凭借其物理特性直接甩开发动机十条街之后,哪怕本田技术通天,也很难在这一方面展现出独有乃至领先的技术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本田又该如何将三大件的口碑优势进行延续呢?或者说,当本田失去了三大件优势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让我们一定要选它呢?

“去汽车化”来临时 本田拿出了什么?

最近一次在和同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一致结论是未来汽车一定是“去汽车化”,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将越来越不像一台汽车,越来越不单单是汽车。这个现象其实已经出现在当前上市的一些产品中,但表现还不够,汽车属性仍然很强,远达不到“去汽车化”的程度。

正如上面提到的,当电动车时代来临,电机、电池以供应商方案为主,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被逐步拉近时,什么才能体现他们的差异?显然就是这辆车的智能、科技、舒适体验、NVH以及个性化方面。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机械的部分被弱化,我们从驾驶上获得的乐趣减少,身体其他的感官自然会被动放大,我们会更关注这台车的静谧性、舒适性以及智能程度。

而本田旗下车系大多在这方面做的相对一般,除了NVH一直就被认为是本田车的弱项之外,智能化体验以及舒适性也不是本田擅长的地方。至少从传统燃油车的表现来说,本田在这一块的竞争力确实不明显。

基于这个原因,全新e:N平台打造的两款新车S1与P1,则需要在这些细节方面有卓越进步才能保证其领先优势。根据本田分享,S1与P1都采用了独特的降噪技术,可以应对低、中、高各种波段的路噪,而这项升级也让我对全新的本田e:N尤为期待。

至于智能化与个性化方面,目前造车新势力大多数车企都具备了独当一面的优势,特斯拉的视觉算法能实现当前最高级的驾驶辅助;小鹏利用双激光雷达的配置已经实现城市NGP(市区内点到点自动驾驶辅助);蔚来已经开始建设第二代换电站并逐步推广。所以当我们选择每台造车新势力的车时,同时也选择了它最擅长的那部分。

但就本田目前释放出的信息而言,在e:N S1与P1上仍然是基于Honda CONNECT 3.0系统延伸而来的数字座舱。倒不是说Honda CONNECT 3.0不好,而是这样一套基于燃油车开发的智能交互系统对于新时代的纯电动车型来说实在谈不上跨时代。且不说目前本田并没有提及两款纯电动车型所能达到的自动驾驶辅助等级,以我对本田的了解,只有在他们认为可以压制住竞品水平的时候,才有可能将该技术下放到量产车型上。

其实你们看到这里也发现了,本田e:N与大众MEB纯电平台下的ID.系列有着极其相似的逻辑。利用本品牌多年造车技术积累,打造出符合燃油车主驾驶习惯的纯电动车型,在智能化辅助上采取相对克制的态度,首先解决产品阵营从无到有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期待的那个本田电动车更加激进,有着更多技术亮点,是一款足以让人发出尖叫的车型。或许,这个期待要留给e:N GT了吧。

大师观察

当纯电动车刚刚进入汽车市场时,我们的用车习惯确实被打破了。初期,一些为了拿到补贴的厂家不以品质为第一诉求,推出并不能真正解决用车需求的低品质电动车,无数“油改电”的奇葩车不断消耗着消费者原本对于新能源车型的好感。
而这个时候,我们期待着本田丰田大众这样的超一线合资品牌能够站出来,用有竞争力的可靠产品淘汰那些低质车型。不过,电气化浪潮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加汹涌,造车新势力的前赴后继不仅仅让骗补的时代快速翻篇,更同时描绘了未来出行应有的样子,只是我们期待中的大厂,似乎反应都稍慢了一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