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军事史上有很多特殊作战的先例,其中有很多给人启示和教训的经典先例,也有战胜古典、战败古典的。(莎士比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色列步兵和伞兵部队联合执行了一次特种作战任务,他们奔袭数千公里以微小的代价救出了一百多名人质,达到了作战目的。这一战难度非常高,但是以色列军队却做到了。

一次突如其来的人质劫持事件

1976年6月27日,这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却被一次突发事件所打破,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引向了中东小国以色列。

这天清晨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一架法国航空司A300客机准备起飞,它的路线是从特拉维夫到希腊雅典再到法国巴黎。

中途停在雅典时将有五十八名乘客坐上这架飞机,可是就在这五十八名乘客中有几位“不寻常”的乘客。

这架客机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顺利地抵达了雅典,接上了那五十八名乘客飞往巴黎。正是在整个过程中,那几位“不寻常”的乘客拔出手枪和手榴弹威胁着飞机上所有的乘客,他们要劫机!

不得不说,西方国家当时的机场漏洞太大,劫机者用假护照带着手枪和手榴弹就能上飞机。

在这架飞机上一共有二百四十二名乘客,其中一百零六人是以色列人,这些劫机者的目标就是这一百零六名以色列人。

他们要通过劫持这些人质让以色列让步,用这些以色列人换以色列此前抓捕的五十三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劫机者控制了机组人员,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飞行,并且切断与地面的联系。下午三点,这架飞机抵达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在那里这架客机加了油并于七小时后再一次起飞,人们都不知道这架客机想去哪,因为客机驾驶员都是按照劫机者的意图飞。

当这架客机再次落地时,人质们发现他们来到了一个名为恩德培机场的地方,这里的机场显得有些破旧。显然这不是一个大国机场,其实这里是非洲大陆腹地的贫穷国家乌干达。

原本以色列人看到这一切很高兴,因为七十年代以色列和乌干达关系不错,乌干达军队中一些军人都是以色列教官训练的,还包括时任乌干达总统阿明。除此之外,乌干达的机场等设施也有很多是以色列帮着设计建造的。

阿明

然而以色列人质却想错了,阿明没有解救他们,而是在嘴上保持中立,却让乌干达士兵在机场外围负责警戒,实际上就是协助劫机者。

6月29日下午,劫机者对外发布消息,必须四十八小时内交换人质,不然就要对人质下手了。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

事件发生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以色列如何解决,以色列方面表面上与劫机者沟通谈判拖延时间,实际上已经决定以军事手段解救。而通过谈判拖延的这段时间对于以色列军事准备太重要了。

以色列之所以坚决地选择使用军事手段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点:

第一,这次劫机事件有军事解决的可能,劫机分子人数并不多。以色列对乌干达这个国家、乌干达的军队和乌干达的机场等军事设施有了解。

第二,以色列这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形成了一种不屈服的意识。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跟阿拉伯国家和各种武装或零星交火或发生大的战争,虽然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色列赢,可是以色列这个国家输不起。

它只有几百万人口和非常狭小的土地,别的国家输意味着损失,以色列输关乎生死存亡,再小的损失对于这个国家来说都不得了,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以色列不敢退,也没有退路。

第三就是和以色列有矛盾者太多了。世界上小国很多,不过大多数小国都因为存在感不高很少被注意到,也没有那么多对手。

以色列则完全不同,与它有矛盾的国家和武装不少,如果以色列这次屈服了,那么以后谁都敢拿你一把,在这一点上以色列也没有退路。

首先以色列确定了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中将。

地面突击由步兵、伞兵部队司令肖姆龙少将指挥。

救人的突击队队长由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中校指挥,此人是后来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哥哥。

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斯

这些军界著名人物负责具体的行动指挥,上面还有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全力支持。

其次以色列要详细的搜集情报,要想打败对手,必须要了解对手。除了最基本的作战区域情况和劫机者的动向,以色列还与其他国家的人质进行了接触。

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

当时飞机上超过半数的其他国家人质已经被释放了,这些人是最了解第一现场情况的。

第三步就是调动军事力量,由三十五空降旅和戈兰步兵旅选出一部分适合执行这次任务的士兵。看过中东战争历史的应该对它们不陌生,这两支队伍都是以色列军队中的强者。

负责乘坐第一架飞机率先发起攻击解救人质的是以色列参谋部直属侦察营,绰号“野小子”。

此次行动跨越数千公里需要空军配合,以色列挑选了四架C-130运输机,它们负责运送突击队员和带回人质。还有两架经过改装的波音707,由指挥官乘坐作为指挥机和保障。

C130运输机

这些飞机是主要参与行动的飞机,为了保证行动顺利还有两架C-130作为预备队,八架F-4鬼怪负责掩护。

以色列空军和装甲部队一直是其军队的两大支柱,正因为以色列平常注重空军的建设和使用,所以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拿出足够的状态良好随时可用的飞机。

当一切物质条件都已经准备齐全,接下来就是特种作战前必须要做的训练,这次行动涉及数百个人的性命,马虎不得。以色列军队搭建了与目标地域相似的建筑,进行反复操练,确保万无一失。

五十三分钟的惊险时间

这次行动对以色列来说难度太高了,任务执行地点在非洲大陆腹地,距离以色列数千公里。

与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那次行动不同,摩加迪沙之战美军可以调动一个庞大的车队和直升机部队行动。同时外围有各个军种的力量提供火力和情报的保障,就算最后出现问题了,第十山地师可以马上进入城中接人。

以色列军队这次行动地点离本土非常遥远,在事发地点附近没有军事基地和更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作为依托和保障。

恩培德机场旧航站楼

他们要面临的是劫机分子、乌干达军队,一旦陷入激战以色列没有大批援军可以支援。相反,驻守在附近的乌干达军队可能会赶来,意外一旦发生这二百多人几乎就搭进去了。

更不利的是以色列此次派出去的只是运输机和改装的客机,他们没有空中支援,只有轻武器、无后坐力炮和装甲输送车。

乌干达军队在本土,什么都有,恩德培机场本身就是军民两用机场,有不少军用战斗机。如果这些战斗机起飞作战,那以色列的步兵和运输机就如同被虎入的羊群一样,毫无招架之力。

1976年7月3日行动正式开始,行动代号”闪电行动”,当然也有翻译成“雷霆行动”和“霹雳行动”的。

首先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乘坐一架波音707率先出发,之所以用客机就是用来迷惑对手,此时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以色列的态度,客机便于保密。

这架客机抵达了乌干达东面邻国肯尼亚首都的内罗毕,降到内罗毕机场,然后抵达乌干达上空。

随后四架运输机从这次行动的集结地,以色列沙姆沙伊赫机场出发,它们将是执行这次任务的主要力量。

这一路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虽然途中经过一些国家,可是这些国家都不是军事大国,不然这几家运输机是肯定会被发现、截住的。

几架运输机超低空飞行躲过了各个国家的监视,抵达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第一架运输机落地后,开出来一辆奔驰轿车,这辆车被以色列军队伪装成乌干达总统的座驾,利用它为掩护混入到机场之中。

以色列突击队冲入人质所在地点用希伯来语大喊“趴下”,那些劫机者听不懂,而人质们听到熟悉的语言后迅速卧倒。

乌兹冲锋枪

六名劫机者直挺挺地站在那不知所措,以色列士兵手里短小的乌兹冲锋枪喷出火舌将所有劫机者击倒。数十支枪攻击六个人,中弹最少的劫机者身上都有七十个弹孔。

以色列占了语言的优势,以色列不是大国,人口很少,所以世界上说希伯来语和学希伯来语的人自然也不多,这间接地帮了这场行动。

随后其余三架运输机也开始行动,它们搭载的士兵分别去大门防备乌干达军队增援,还有的去用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破坏停在恩德培机场的十一架米格战斗机,这是乌干达空军近一半的家底。

如果不破坏这些战斗机,那么一旦以色列运输机起飞,可能会遭到战斗机的袭击,这些运输机毫无反抗之力。

干完了所有的活,以色列运输机带着所有的士兵和人质飞走,此次行动顺利结束。按照训练时的计算整个行动需要五十五分钟,而实际却只用了五十三分钟,非常干净利索。

乔纳森·内塔尼亚胡

当然,整个行动也并非特别顺利,有伤有亡,阵亡者是本次突击队的队长内塔尼亚胡。他带领第一组发起攻击后遭到乌干达士兵攻击,塔台上的大口径机枪射过来的子弹打中了他,伤情太重夺去了他的生命。

除了以色列军队有伤亡,还有四名人质死亡,两名中弹身亡,一名返回途中因伤死亡,一名在乌干达医院住院没有被救走,后被阿明处决。

据说当时还有一个意外,就在劫机者被击倒的时候,一个人质突然跳起来,结果被以色列士兵下意识击倒。至于他为什么跳起来没人知道,现在人们只能解释为这样的场面吓到他,让他太激动了。

这次行动的成功之处在哪

其实以色列的这次行动的成功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准备充分,二是军队状态好。

以色列在战前做了大量的情报工作,对目标区域进行了了解,同时对参战部队的选择和训练也非常有针对性。每个步骤具体由哪支部队完成都有计划,并且把完成任务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再有就是指挥,国防部长和总理对行动进行指挥和调度,保证各部门、各部队的协同配合没有阻碍。

时任以色列步兵、伞兵司令肖姆龙

空军司令佩莱德和伞兵司令肖姆龙少将亲自赶到乌干达指挥,其中肖姆龙少将就坐在第一架落地的运输机上。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1993年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美军作战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指挥,参战、支援的军种和部队太多,整支部队由两名少将指挥。

各部队之间虽然近在咫尺,有问题还要靠基地协调,这一来一往就耽误时间,甚至导致不同部队产生矛盾,前线缺乏一个能有指挥所有部队权力的人。

再说军队状态好,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在打仗,既有动用全军的大战,也有动用特种部队的小规模行动。所以以色列在精锐部队以及空军、装甲兵上投入很大。

以色列的“野小子”

任何事情都不能临时抱佛脚,都在于平时的积累,能力积累起来了,遇到具体的事情时只要去适应具体的环境就可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每天积累一点点就会积蓄巨大的力量。

人员如此,武器装备也如此,以色列有大型运输机,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出几架状态好的。

如果以军没有运输机或者状态好的运输机,临时买、临时修是肯定不行的,特别是以色列这种小国,军队数量不多,不像军事大国随便拿出来几架飞机不是问题,小国需要保持更高程度的状态良好关键时刻才能够用。

准备周密的计划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但是如果把能人为控制的因素做到最好,就成功了一半,其余的都交给运气。如果有其他无法控制的情况致使失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