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豆瓣小站中添加豆列

2023-04-24 18:12 82次浏览 攻略

在互联网里面耕耘了十年,豆瓣终于弄清楚该怎么做移动端产品了。

这不免让人觉得是个笑话。

这是笔者作为一个拥有近八年「豆龄」的老用户在收到豆瓣 App 内测之后,不由自主的一句感叹。

虽然国内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都有着国外优秀产品的「基因」,不过扎根于国内小众文艺市场的豆瓣却是一个异类,毕竟依托于兴趣所建立起来的产品汇总,早期更像是一个「中文强化版IMDB」。基于兴趣也基于 UGC,用户查找/建立自己喜欢的书籍、音乐、电影等等,然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并且对作品进行评价。

如果仅限如此,那么以上就是 07 年之前的豆瓣。

后面加入的个人小站,小组等功能使得豆瓣变成了一个近乎无序的失控平台,被人戏虐的称为「文艺青年的天涯猫扑」,如果按照现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划分方法,豆瓣里面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应用,所以当你想在手机上玩遍所有的豆瓣服务,就必须安装包括豆瓣电影、豆瓣读书、豆瓣音乐人、豆瓣电台、豆瓣一刻在内的一系列的应用,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事实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想找的某个东东早已被你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太多的独立应用,现在已经成为豆瓣的一块心病。相信豆瓣自己也知道其中的痛楚:太多的独立应用已经将最初的豆瓣特有的属性完全遮盖了起来,而恰恰那部分才是豆瓣真正的核心优势。所以,豆瓣需要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豆瓣 App」,去完成早就应该完成的那个重要一环。

在我看来,正在内测中豆瓣 App 就是 07 年之前豆瓣的移动化实现。抛去了那些小组,音乐人,豆瓣电台这些非核心功能的豆瓣 App,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基于兴趣的影音搜索以及点评,在首页不仅仅可以看到热门的影音条目,还可以对自己想要了解的作品展开搜索。查看作品详情,了解某部作品的基本信息,打分并且评论。

相比小组里面的无序的讨论或者说说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类 Twitter 社交,基于兴趣的社交才是豆瓣的真正的优势,或许豆瓣自己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如何定位用户社交关系,在豆瓣 App 中,社交关系的第一步被限制在「条目」讨论中,正因为基于兴趣,才能让社交变得有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交流体现出「出自豆瓣」这样深刻的印迹,这也是豆瓣在定位自身产品社交功能的一次积极探索。

未来的豆瓣 App 会如何发展?或许将会成为 12 个独立的豆瓣应用的一个桥梁:以豆瓣 App 为核心,将部分核心功能整合在一起:例如将豆瓣电影、豆瓣音乐人、豆瓣小组这些曾经的独立应用整合回豆瓣 App 中。而对于非核心功能,例如电台,读书等功能,则将会继续保留独立应用这样的产品形态。

通过抓住硬核用户的需求,将原本过于分散的用户群体进行重整,减轻因为太多独立应用需要维护开发而造成的高额成本。或许这也将会是豆瓣未来押注在移动平台上最重要的砝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