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第二部分之一读书笔记-“生死之战”

《腾讯传》第二部分共有五章,是讲述腾讯在2005年至2009年之间开疆扩土的商业传奇。这期间,腾讯经历了生死之战并战而胜之!之后进入开挂模式,四处出击、大杀大砍,可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腾讯的“立国”之战:QQ大战MSN

MSN

2004年8月在微软公司总部工作了9年的熊明华受命回到中国,组建MSN中国研发中心,基地建在上海。几乎同时,微软在北京组建了MSN中国市场中心,负责人是已在中国微软服务了10年的罗川。当时,MSN在没有任何宣传和本地化的支持的情况下,在中国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为10.58%,仅次于QQ,是中国第二大即时通信软件。更重要的是在2000万商务人士中,MSN的用户占53%。

那个时代,我就身在外企,办公时不让上QQ,但是支持使用MSN。那时候,白领使用MSN几乎是身份的象征。在白领眼中,QQ是小孩的玩意儿。

2005年,罗川使出”三板斧“:

一、推出了MSN中文网,将这个平台的各个频道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向社会招标。微软的金子招牌立刻吸引了淘宝网、上海文广、赛迪网、人来车网、英语村、猫扑网、联众世界、指云时代、北青网9家大型网站。罗川在此期间纵横捭阖,组成了”抗QQ联盟“。

二、切入电信增值业务。罗川在中国市场已经风风雨雨了十年,对手机短信的暴利心知肚明。他收购了深圳一家从事电信增值服务企业-清华深讯,向MSN用户提供10元包月的短信服务。罗川此举十分冒险,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家国际互联网公司敢于进入这个有争议和道德风险的灰色领域。

雅虎通

三、2015年10月13日微软与雅虎达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协议,使全球两大即使通信服务商MSN和雅虎通的用户实现互动,因此全球近一半的即使通信软件用户第一次实现互通。罗川凭借这一协议,站在了道德高地上,对中国国内所有即使通信软件商,包括QQ,喊话,他表示MSN愿意与他们互通。微软这招很高明。早在DOS时代,微软就是靠互通兼容的一招干掉了统治中文DOS的文字处理程序WPS。

对于罗川的气势汹汹攻势,看似儒雅的马化腾却断然拒绝。马化腾的拒绝,让他没有像WPS的创造者求伯君那样被微软抢走用户。在之后的每次危机到来之时,马化腾都选择了决不妥协,在强敌之前悍然亮剑!

QQ大战MSN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那就是QQ大胜,MSN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

马化腾与企鹅军团,来自网络

为什么MSN败了呢?原因有三:

第一、对于腾讯是生死之战,对于微软这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局部战斗。

对于微软,当时比尔

盖茨和鲍尔默正在全力以赴地应对谷歌和美国在线,而中国区业务只占微软全球业务的2%,MSN又是一个子项目,根本不如微软总部的法眼。再加之,罗川和熊明华分别向各自的上司汇报,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MSN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人。更加令人绝望的是,罗川的权力小的可怜,只能审批“总付款金额在50万美元以内”的项目。熊明华的团队研发任务很多,为中国版MSN的技术开发只能占其工作量的五分之一。

对于腾讯,上至马化腾、张志东,下至最普通的开发工程师,都在日以继夜的迭代开发。在2004年9月9日,腾讯推出2004年QQ正式版,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版。它有三大特色:1.
大大提升了传输文件的速度,并支持断点续传; 2. 推出QQ网络硬盘和互动空间;3.
在群聊基础上设计了“群中群”的功能。同时,为了解决QQ在商务市场上口碑不佳的问题,腾讯收购了中国本土最好的邮件客户端Foxmail。这个收购不仅使QQ邮箱成为日后国内最大的电邮服务商,更是捡到了软件开发的神级人物、Foxmail的创始人张小龙。后来,张小龙开发了令人仰望窒息的微信,使得这个收购成为一个至少是前无古人的捡漏传奇!

第二、腾讯是全力以赴迭代开发QQ,微软总部对于中国区MSN的开发需求却爱答不理。

—-MSN的技术研发被微软总部控制,被称之为全球一盘棋,但针对中国市场本地化考虑不多。对于MSN每一项功能都需要提交美国总部论证。比如,中国MSN研发中心在2005年年初就提出开发“离线消息”的功能,可这需求连提交到决策会上讨论的资格都没有。经过无数次争取,才在2008年被微软总部批准,而这时QQ早已大胜,中国市场已经没有MSN的立足之地。

—-腾讯在2004年QQ正式版推出后,不断迭代开发,对于商务人士的需求,逐一予以满足,促使商务客户离开MSN,投奔QQ。

第三、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MSN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急功近利、相互拆台,导致用户流失、广告价值缩水。联众创始人鲍岳桥曾透露过:“联众出资600万元成为MSN唯一的游戏平台合作伙伴,但运营一个月,由MSN导入的游戏用户却只有20人!”

—-电信增值服务合作伙伴清华深讯被用户投诉未经用户同意私自开通收费短信,被中国移动警告,导致短信包月服务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微软总部在2005年12月13日发布Live战略,宣布将微软的系列服务都整合到新的Windows

Live平台上,直接导致MSN不见了,从一个独立的即时通讯客户端降格为一个插件。之后上线的“Live搜索”又导致了与雅虎的决裂。在一年多前,微软和雅虎还高调的海誓山盟,转眼间就恩断义绝,被传为笑柄。

QQ大战MSN就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中国志愿军战而胜之,将美国人自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自此以后,没人再敢打中国的主意。腾讯QQ战胜微软MSN之后,在即时通讯领域内,其市场份额增至80.2%,已经成为绝对的王者,犹如跳过龙门的鲤鱼,变身为惊天巨龙,开始四处择人而食。

硝烟过后的一段小插曲:身心俱疲的熊明华和罗川相继离开了微软。之后不久,熊明华出现在腾讯最高层,成为腾讯的联系CTO,他的旧部也纷纷前来投靠,后来成为腾讯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部门的副总裁。

这段时间,即2005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开始由中国本土企业统治,淘宝战胜了eBay、百度力压谷歌、网易邮箱逼走了Hotmail、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用安踏运动鞋生产商丁志忠的比喻来说明:“耐克、阿迪达斯的篮球鞋主要是在塑胶地板上穿,弹性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而安踏的消费者99%都是在泥土地、水泥地上穿鞋打球,所以安踏更关心的是,在泥土地、水泥地上打球的孩子如何才能不扭脚!”

自200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企业就在中国这片广大的泥土地、水泥地上开始走自己路,并且让那些高大上的美国互联网企业无路可走!

安踏运动鞋广告


《腾讯传》第二部分之二读书笔记-“与天下为敌”

2006年6月财经记者程苓峰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发表“全民公敌马化腾”的文章,文中写到:“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5个人同时过招。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与天下为敌-马化腾及其团队

2005年8月,马化腾第一次向媒体宣布了腾讯的新战略主张:“腾讯希望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

之后的媒体采访中,马化腾具体地谈了腾讯的意图:“无线(增值业务)有100多亿元的盘子,我们必须进去;网游有70多亿元的盘子,腾讯不能放弃;广告又30多亿元的盘子,腾讯不能放弃;腾讯不能放弃的还有搜索、电子商务。”

2005年10月27日,腾讯在北京举办QQ2005版本的新品发布会,马化腾讲到:“以腾讯QQ为代表的很多即时通信产品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一个信息资讯、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平台,语音、视频、音乐点播、网络游戏、在线交易、BBS、Blog(博客)、信息共享等新的应用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网民已走在即时通信应用的时代尖端,一个新的即时通信时代会由中国带动,而中国的即时通信社区将会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单一文化社区。”

马化腾提出即时通信产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1)应用娱乐化、(2)社区化和互动化、(3)个人信息处理、(4)无线互联网资源整合、(5)安全性、(6)本地化应用。这六个方向就是互联网发展的六大趋势,而且马化腾都想进入。

这就是马化腾提出的“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的实质内容。马化腾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将30多个混乱的部门重新整合为:无线增值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企业发展业务和网络媒体业务。这次调整形成了事业部制度,即以产品为单位、专案分开、分工运营,这是腾讯所说的:“一分为多、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正是这个战略思想使腾讯开始多个方向出击,走上了与全民为敌的道路。

很多人都不看好马化腾的做法。《21世纪商业评论》主笔吴伯凡写了一篇《企鹅帝国的半径》的文章,其结论是:“腾讯现在看上去没有劲敌,但其实有一个劲敌与它形影相随。这个劲敌就是腾讯自己,如果它把握不好它的业务半径和管理半径的话”。
这是吴伯凡对腾讯全线开战的做法提出的警告。

但事实却是腾讯全线出击,捷报频传!秘密就是马化腾的“后发策略”和“赛马机制”。

财经记者程苓峰就观察到腾讯多元化战略中的一个特征就是:紧盯市场动态,以最快的方式复制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户优势进行后发超越。这也是腾讯被广为诟病的“模仿而不创新”的问题。这也成了所有创业者的梦魇,因为每一个风投都会问创业者:“你的产品或你的模式如果被腾讯仿制了,你怎么办?”

但马化腾的回答却自有他的道理,他说:“因为互联网市场太新太快,往哪里走都有很多可能。如果由自己来主导可能没有办法证明所选择的就是对的,几个月内都有很多新东西冒出来,凭什么判断哪个是热点?有竞争对手了,人就开始有了斗志;看看别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如果别人杀过来,应该怎么办?是硬顶,还是去别的地方迂回作战?”
后来,马化腾自己总结为:”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

以下就是腾讯的征战史:

一、联众的覆灭

网络配图-联众棋牌网站

联众比腾讯成立还早,到2003年底,其注册用户超过了2亿,每月活跃用户高达1500万,一度占据棋牌游戏市场的80%份额。

但在2003年腾讯进入这一领域后,着重改进游戏体验,利用QQ的聚合优势,让用户无需注册直接使用QQ号登录QQ游戏,并使用Q币购买服务,这样方便又快捷。

在这种情况下,联众没敢放手一搏去尝试大型网游,而是苦守没有技术门槛的棋牌游戏。到了2004年年底,QQ棋牌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已经与联众用户相当。之后,联众逐渐萎靡,2006年年底,联众创始人鲍岳桥被迫辞去联众董事长的职务,联众被腾讯彻底击败。

二、打败盛大,成为游戏领域的王者

盛大游戏

腾讯游戏业务的负责人任宇昕经过缜密分析,提出了“后发者的侧击战略”,绕开当时盛行的以“打怪升级”为主的大型网络游戏,致力于休闲竞技游戏,如射击、赛车、格斗、音乐舞蹈等,并且做到了这些类型游戏的冠军。通过引进竞速音乐韵律游戏《R2beat》(更名为“QQ音速”)、网络枪战游戏《穿越火线》、格斗过关游戏《地下城与勇士》、以及自主开发的《QQ飞车》和《QQ炫舞》,再加之QQ的导流作用,使得腾讯在2009年第二季度超越盛大,成为网游收入第一。而此时的盛大陷入战略迷失,妄想打造”网络迪斯尼“的陈天桥,涉足文学、音乐、旅游、影视、视频等多个领域,但每个领域都进展乏力;反过来又影响了其在网络游戏领域的投入。在腾讯的竞争下,日薄西山。

三、超越新浪网

网络配图-超级女生

2006年开始,腾讯发动流量攻势,在当年举办的世界杯足球决赛,腾讯网的世界杯站点用户达4560万,超越了新浪网。同年8月的电视选项节目《超级女声》全国决赛中,腾讯网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了网络电视”超女频道“,亿万粉丝在QQ直播上点播收看《超级女声》,同时在QQ上交流,QQ天生的社区功能大放异彩。经过世界杯和《超级女生》两次新闻运动,腾讯网对外宣布,它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门户网站。

四、"效果广告”的广点通

广点通logo

不同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门户广告”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站的“搜索广告”,腾讯提出了“效果广告”,即强调按照广告产生的效果计算广告费用。这是腾讯利用当时还很陌生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将腾讯庞大的流量资源释放出来,为广告主精准投放广告,为用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这是一个创新,为广告主省掉了被浪费的广告费用。到2012年,腾讯的网络广告整体收入第一次历史性地超过了新浪网。

四、拍拍大战淘宝

拍拍网和淘宝网

2005年9月12日,腾讯发布独立域名的电子上网交易平台拍拍网(www.)。一个月后,与之配套的在线支付工具财付通上线运营。QQ流量在半年内导入拍拍网700万注册用户,使得拍拍网于2016年3月3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2016年5月,淘宝网由于急于盈利,开始收费服务,为付费用户提供竞价排名服务,引发了淘宝卖家的激烈反对。拍拍网立即推出了“蚂蚁搬家,搬出美好前程”的促销活动,并宣布“未来三年完全免费”,完美偷袭了马云。马云迫于压力,终止了淘宝网的收费服务。拍拍网由此发展起来,并于2007年3月超越eBay,成为仅此于淘宝网的第二大C2C网站。当然,电子商务领域确实是阿里巴巴的天下,之后马云带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奋力争先,没有再给腾讯反超的机会。但腾讯也投资了京东,把持着老二的位置。在电子商务的战场上,今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阿里系和腾讯系之间的寡头战争。

五、其它战场

腾讯在游戏、广告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之时,在社区领域的QQ空间、网络音乐的QQ音乐、视频领域的QQ视频等都是取得了市场领先或者市场前三的地位。只有在网络搜索上没有什么起色。

至此,腾讯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距离它提出来的“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很多人都指责腾讯是“山寨大王”。但腾讯是模仿,而不是山寨,因为它所模仿的产品往往比原装货还要好。从法律上,也没有一个企业告得赢腾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后发策略”没有什么不好,这往往是具有资源优势或者技术优势企业所采用的。

当然,腾讯也成了所有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天堑。只要你做的被腾讯盯上了,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模仿,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所以,现在的创业者都会问自己,将来我是去找哪个姓马的爸爸呢?


《腾讯传》第三部分 – “移动互联网的站台票”

第三部分共有七章,是描述腾讯在2010年至2016年之间遭遇成长的烦恼,忽而成为众矢之的,忽而柳暗花明,不经意间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一、新浪微博的出世 – 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新浪微博

以iPhone手机出世为标志,自2010年开始互联网就转向了人们手中那个3.5英寸屏幕的手机了,不管你愿不愿意,PC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大陆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美国的兆头是Twitter和Facebook, 在中国是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

2009年9月,模仿Twitter的新浪微博悄然上线。在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浪微博成为国民性的现象级产品。在2010年11月5日,新浪微博的群组功能,及新浪微群开始内测,使得微博同时具备了通信和媒体的双重功能。同年11月16日,新浪宣布新浪微博用户达到1亿人,每天发微博数超过2500万条,其中38%来自智能手机或平板类的移动终端。

新浪微博就是移动互联网风行的标志之一,它真正威胁到了腾讯的用户基础。相比之下,在同时进行的3Q大战就像是一场暖场赛,腾讯裹挟着PC时代无与伦比的用户基数碾压了奇虎360的周鸿祎。马化腾的腾讯又是后知后觉的追赶新浪微博,在8个月后,也就是2010年5月腾讯微博才上线。为了争取用户,特别的大V用户,马化腾甚至亲自上阵邀约相熟的名人加入腾讯微博。即使是这样,腾讯微博依然不见起色,几乎所有观察家都认为腾讯微博不可能战胜新浪微博,甚至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那只企鹅QQ会倒地不起。

迈克尔 波特说过:“挑战者必须找到不同于领先者的新竞争方式以取得成功!”

就像乔布斯发现了苹果内部将要离职的乔纳森·伊夫一样。真正救主护驾的白衣骑士就是在腾讯内部,与乔布斯主动发现乔纳森·伊夫的戏码不一样的是,这位白衣骑士是毛遂自荐的。在第二部分的读书笔记中曾经提到腾讯为了对抗MSN收购了中国本土最好的邮件客户端Foxmail,还有Foxmail的开发人张小龙。

2010年11月的最后一周,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中写道:“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

Kik 即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

Kik
即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简单的说,Kik
就是一款“可以与手机中同样安装了Kik的好友免费发消息的跨平台的应用软件”,说白了,它就是一款具有信息推送技术的IM,与Gtalk、MSN、QQ等IM相比,Kik的优势在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用户体验,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好友网络。2010年10月19日,
Kik登录苹果App商店,在15天内就吸引了100万名用户。

kik界面

张小龙注意到了Kik,
在2011年10月末的一个深夜,手指中夹着Kent香烟的他,在烟雾缭绕中,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开发一个类似的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了一封简短的邮件,邮件的内容是:“同意”。这是一封价值数百亿的邮件,而且还是以美元计价的。

张小龙后来给这个模仿Kik的产品起了个名字,叫做:“微信”。

微信的启动页面

在微信启动页面是一个孤独的人站在月球上仰望硕大的地球,后来张小龙说那个人指的就是他自己。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微信

张小龙

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到2014年1月24日的“抢红包”引爆,这是属于微信的三年。

微信1.0版主打免费短信,但受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包月短信的打击,不能吸引用户。

微信1.2版迅速上线图片分享功能,但用户反应也不热烈。

2011年5月,微信新版本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被激活,每日新增用户从1-2万人提高到5-6万人。

随后,微信上线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

2011年7月,微信再次迭代更新,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彻底超越了所有对手,日增用户数达到了10万人以上。

2012年3月29日凌晨4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宣布微信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这距离微信上线仅仅过了433天。与之对比的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花了10年时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

2012年4月19日,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功能,将图片分享给微信好友,微信好友可以点赞和评论。这个功能意味着微信已经从手机及时通信工具升级为手机社交平台。

之后的微信4.2版,微信推出了视频通话功能,完胜了Iphone的Facetime.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公众号是张小龙及其团队的发明,具有媒体和电商的双重属性,可以说是对中国互联网的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了革命。

拥有持续创作能力的写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优质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熟人及朋友圈内传播,也可以通过订阅扩大自己的传播范围,而且这个传播是互动式的,完全超越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信息的缺陷,可以说有了微信公众号才有了之后的“自媒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舆论生态系统。之后的几年,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纸面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对于商家和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号也打开了一扇大门,一个与淘宝C2C式电商平台完全不同的交易平台可供选择。商家和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发布资讯,获得精准的用户。

到了2015年10月,公众号数量突破了1000万。

2013年8月,腾讯的支付工具财付通与微信打通,推出了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并驾齐驱

在2014年春节,800多万中国人领取了约4000万个红包,平均每个红包10元。这是一场微信红包的狂欢,从此在线支付领域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并驾齐驱。

到了2015年6月微信和微信的海外版WeChat合并活跃账户数达到了6亿,覆盖了90%的智能手机,成为了最大最活跃的移动社交平台。

至此,微信在不经意间解决了新浪微博给腾讯带来的威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移动社交及网络媒体领域的产品都在微信的万丈光芒下瑟瑟发抖。

马化腾的“死敌”周鸿祎都不得不在2012年的一次峰会上承认:“在今天中国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里,只有伟大的腾讯公司、尊敬的马总拿到了‘船票’,其他人还在琢磨。” 马化腾以胜利者特有的谦虚表示腾讯只是拿到了“站台票”,并表示还没有坐下来的资格。

在这三年中,张小龙带领的微信开发团队没有遭遇到像样的抵抗。

雷军做得米聊也是模仿Kik,并且比微信上线还要早一个月。但是,雷军后来转而做小米手机,退出了与微信的竞争。

网易的丁磊在2013年8月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了“易信”。这是一个全面复制微信的产品,还有中国电信给予的免费短信和注册送流量的优惠。可惜,易信来得太晚了,根本没有机会与微信竞争。

中国移动在2011年9月推出了有免费短信和语音短信的飞聊业务。但在之后的两年间也只有可怜的300万注册用户,并且在线用户也不活跃。同时,也没有任何大牌的互联网企业愿意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这就是中国移动在移动梦网业务中卸磨杀驴的后果。最终,2013年7月,中国移动暂停了飞聊业务。

无论怎么强调微信都不过分,因为微信创造了另外一个腾讯。受微信的刺激,腾讯的股价在这5年里增加了近5倍,市值从400多亿美元飙至2000亿美元。

马化腾与微信

2015年3月,马化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对媒体说:“腾讯第一个事就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以微信和QQ为平台和连接器,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最简单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第二个事就是内容产业。一个是连接器,一个是做内容产业。”

之后,腾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了纵横驰骋,大肆收购,与阿里巴巴接连上演商战大片,都是马化腾所说的“连接器+内容产业”的战略的具体实现。

三、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凯文·凯利,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KK”曾经与马化腾见面会谈。

马化腾与凯文·凯利

马化腾问KK:“在您看来,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这是一个至少价值1亿美元的问题。”KK幽默的回答:“在互联网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

就像微信轻易超越新浪微博,引领一场新媒体的革命一样。在新浪微博原来的竞争者名单上恐怕也最多有腾讯微博的名字,而绝不会想到微信。

就像曾经棋牌休闲游戏的霸主联众,也没有想到打倒它的是那只原来只是做即时通讯的企鹅。

就像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手机,也不会想到逼得自己卖身的是那个曾经快要倒闭、一直做电脑的苹果。当苹果手机刚一问世时,诺基亚还嘲笑说没有人会用这只没有实体键盘的苹果手机。

按照KK在《失控》一书的观点来看:“互联网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

正在喷发的火山

吴晓波老师形容腾讯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而且谁也无法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

我的《腾讯传》读书笔记到此也就结束了。

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还在正在进行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似乎冥冥之中选中了马化腾、选中了腾讯、选中了那只胖胖的企鹅,但马化腾他们当时并不知道。

人生就像闭卷考试

如果有人说人的命天注定,那我也会说:“这是一场闭卷考试,就算有标准答案,我们也无从得知。我们只有在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考试中,奋力争先,即使不能达到满分,也要考个最高分,才能不枉此生!”

好玩的是,得分是你和这个世界一起打的!

仅以此文与读者共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