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秦小明开始正式运营公众号“秦小明”,满一年时文章阅读数已经累计超过1000万次(剔除10w+以上的爆款文后)。2018年8月,他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媒体”领域精英榜。

创业,只要大方向明确了,

完全可以也应该先开枪,再瞄准。

@文| 秦小明

当我做人生中的重大选择时,无一例外都只是想了个大概。

用个形象的比方来说,我一般都是拿着指南针在做选择,而不是地图。

二者的区别在于,指南针只告诉你方向在哪里,但地图可以告诉你每一条路径及途中会遇到些什么。

这个比方不是我自己原创的,是前不久在成都和一位餐饮界大佬聊天时,他讲到创业的过程其实大家都只有指南针,没有哪个创业者是手握地图创业的。

对此,我深以为然。

在高一尚未分文理科时,我考试排名就能排到全校前五。后来高一分科,我选择了文科,跟很多人的预期出入比较大。

我们那个年代,都说理科学不好、脑子不太好使的人才学文科。然而我模模糊糊只想证明一件事:学文科也一样能上好大学,有好的前途。其他有关择业求职的约束,全然未在我的考量范围之内。

高考后选大学,在清北的较差专业和浙大复旦等学校之间,我亦未做过多纠结,选了浙大。

事后我才知道,浙大并非文科强校(比如相较于复旦),杭州也并非实习和求职机会较多的城市,这些因素,亦全然未在我的考量范围之内。

大学毕业之后,本来有机会出国深造,但阴差阳错碰到领我入行的第一个老板,此人能力极强,格局高远,说的话也好听。如此,我便放弃深造,随了他去。

这一去就是好几年,从股权投资到股票投资,一二级市场搞了个遍。彼时,我也没有过多考虑这个公司是不是知名企业,之后对我跳槽有何影响,放弃国外读书机会的机会成本为何。

我只晓得,隐隐约约,觉得这人靠谱,我跟着他,不会有错。即便错了,也该有些收获。

再往后,我从内地去了香港,工作一段时间后,在香港再次念起书来。当时也就觉得自己要在这国际金融中心谋得一个饭碗,有一个以英文为主要媒介语言的知名大学的学位,必不可少。

后来,我回内地决定自己做事。好些同学都知道我的故事,我的辞职和离开香港,源于某个早上因为前一天加班太晚没上闹钟睡过了头。

我醒来之后,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便决定了下一步。

这几个问题是:

1)香港是我的久留之地吗?不是。

2)我愿意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吗?不愿意。

3)我在香港现在过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不是。

从上班迟到到回到内地,一共花了4天,期间未和任何人沟通过。回到杭州,我给家里去电话,他们都说我疯了,太冲动。

去哪个城市发展?创业的话做什么项目?创业团队和启动资金在哪里?失败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在我决定离开香港时,一个都没想过。我只知道,在香港加班到晚上两点,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只知道,我要为自己做事。其他的,都不重要。

再往后,我大概花了两年时间去寻找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又花了一两年时间成功地做失败了第一个创业项目。直到最近两三年,我的状况才开始好起来。

现在看来,过去经历过的东西,相比现在的收获,一切都是值得的,且是必要的。

我这几年经历过的一些事,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经历。但于我来说,它们都是真实人生的一部分。生活比电影更精彩,如果你用力参与演出的话。

人生的重大选择,很多时候都是指南针式的选择,不是地图式的。只要大方向明确了,完全可以也应该先开枪,再瞄准。

有些人一辈子都谨小慎微,都在寻找通往理想生活的地图,殊不知,这地图压根就不存在。

绝大多数人,无非是做了一个看起来不好、甚至还有点差的选择,然后用尽全力让这个选择往好的方向发展而已。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责编:tamako审发:百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