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辑|鹿鸣

在117家公司任职的赵伟国,终于撑不下去了。

4月8日晚间,紫光旗下两个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发布公告,称赵伟国因工作繁忙辞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两公司任何职务。

赵伟国发朋友圈表示:“确实太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紫光集团方面回应,赵伟国仍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工作繁忙也事出有因,赵伟国被业内称为“并购饿虎”,曾8个月投资并购500亿,并担任64家企业的法人。他为此津津乐道,称做投资就像女人逛街,一旦出手就是饿虎扑食。不过关于并购背后的秘密,却争议不断。



喂猪娃的清华逆袭

如今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的赵伟国,与这一清华控股旗下企业的结缘,始于33年前考上清华大学。

1978年百废俱兴,赵伟国的命运也处于十字路口,不顾父亲要求学手艺的建议,赵伟国选择高考之路,并在1985年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此前,因为父辈政治原因,他的童年在新疆塔城一个小村子度过,天天喂猪、放羊。

大学生涯中,赵伟国依然默默无闻,犹如当年的俞敏洪。“上大学前以为自己是天才,进了清华才发现天才是别人。”学习平平的他,受到《硅谷热》的启发,心底第一次萌芽了创业的想法。

读硕期间,赵伟国开始在紫光集团做兼职工程师,这是他与紫光的第一次交集。随后又调入清华同方,另一家清华控股旗下的公司,并参与了同方并购江西无线电厂。

时年30岁的赵伟国可能未料到,数十年后他被人冠以“并购饿虎“之称,并由此铸造一个庞大而富有争议的商业帝国。

赵伟国的创业之心终于在2005年落地。他成立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占股70%,并进入房地产与矿产行业。

在这里,赵伟国积攒了第一桶金。“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100万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获利4500倍!”他向《今周刊》回忆。

赚了钱的赵伟国被清华领导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紫光集团当时经营困难正缺人。而赵伟国也不反感与紫光再续前缘,他对媒体透露,一方面创业久了深受天花板限制,一方面对清华、紫光还有很深的感情。



2009年6月,紫光集团股东会及董事会上,清华控股宣布引入健坤集团,让其认购首旅集团持有的股份并增资,同时任命赵伟国为紫光集团总经理。尽管老股东因股票优先认购权问题心生不满,赵伟国还是成功入主紫光。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显示,北京健坤持股占比49%,剩下51%股份由清华控股持有。

赵伟国向媒体透露,前两年主要解决紫光的生存问题,有时公司发不出资金,他甚至自掏腰包,还不领薪酬。

生存问题解决后,如何发展让赵伟国绞尽脑汁。恰逢国家将集成电路列入战略方向,也准备设立1300亿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赵伟国便将半导体列入紫光的主要方向。当发现好项目难找后,并购成了赵伟国发展企业的助推器。

8个月投资并购500亿

赵伟国找项目碰了一鼻子灰,第一好项目太少,第二孵化漫长。于是,买买买成了他的人生标配,赵伟国也收获“饿虎”称号。



赵伟国的资本爪牙在2013年凸显。当年7月,紫光集团与展讯达成私有化协议,交易总价17.8亿美元;11月,紫光又同样方式收购锐迪科,作价9.07亿美元。从此,紫光从手机芯片门外汉,一跃成为全球基带芯片出货量前三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奠定了紫光的核心业务。

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新入局者紫光又加快了在半导体领域的收购。

2015年2月,紫光旗下的紫光通信斥资10亿元,认购4.8亿股TCL股票。4月,紫光智能、紫光4.0分别出资20亿、10亿元,参与沈阳机床增发。5月,紫光股份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作价28亿美元。

2015年下半年的投资并购依然疯狂。7月,紫光集团投资1亿美元,入股移动操作系统公司Acadine。9月,紫光集团宣布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作价38亿美元。10月,紫光收购台湾力成科技25%股权,作价6亿美元。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自2013年至今,紫光系共投资并购16家(不包括后期暂停或终止的),斥资千亿元,其中芯片领域有11家。AI财经社发现,仅2015年的8个月里,紫光对外的投资并购金额达500亿人民币。

赵伟国的商界关系网也错综复杂。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显示,除了吊销和注销的公司外,赵伟国任64家企业的法人,也在117家公司担任高管职务。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赵伟国以身家18亿美元(约合113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第264位。

说起赵伟国的投资策略,他曾公开透露:“我做投资就像女人逛街,不厌其烦地看,一旦看中,出手就是饿虎扑食。”

被郭台铭炮轰会炒股

“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赵伟国这样评价。归根究底,外界对赵伟国的并购争议重重,尤其在资金来源上。

The Information与《金融时报》合作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以融资规模计算,中国前20项融资交易总计430亿美元,其中清华紫光以220亿美元位列第一,其背后的金主为政府支持的私募股权基金,融资额为第二名滴滴的4倍。

根据创事记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赵伟国通过并购知名企业,更像是钻国家产业政策的空子,以此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与投资优惠。

赵伟国曾在2015年公开回应,发展产业光靠国家与自己积累的资本远远不够,“紫光不到两年可能投资100亿美金(约合631亿人民币),除了来自资本市场,也有产业投资。我们把并购的花钱生意做成了赚钱生意,通过资本溢价与增值,两年里我们资产增值700亿人民币以上。”

赵伟国曾总结过他的逻辑:“资本投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描述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如此看来,上市公司正是获利的最佳棋子。2015年5月,停牌半年的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募资收购香港华三等企业部分股权。复牌后,紫光股份连收16个涨停板,相比停盘前的28.91元/股,最高报收133.60元/股,16天里市值上涨1091亿元。

同方国芯也如出一辙。2015年11月发布800亿元定增预案,同方国芯(现已更名为紫光国芯)股价节节攀高,40天里市值增加102亿元。耐人寻味的是,该定增因证监会2017年的再融资新规被迫终止。

争议之下,赵伟国的并购之路也平添几许风雨。

2015年7月,紫光拟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科技被否决;9月与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西部数据达成收购协议,最终计划流产;传闻韩国SK海力士曾拒绝紫光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质疑,紫光的收购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被收购企业将技术、人才和研究中心转移到大陆来的寥寥无几,对提升本土技术帮扶不大,更像是在消耗国家过多的美元储备。

而此次赵伟国的辞任,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激进并购策略下的被动选择。但不管如何,他仍为紫光集团的领头人,一时的“买买买”可能还将持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