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稻香村与苏州稻香村就商标归属问题再次对簿公堂,上回北稻赢,今回苏稻赢,两家差不多也掐了十多年了,想必不少人正是通过这场漫长的战役方知稻香村原来是有两家的吧。其实北稻苏稻都是老字号,无所谓哪家正宗还是不正宗,最早开设的是苏州稻香村,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算得上稻香村这个品牌的鼻祖,后来苏州的稻香村开到了江南不少地方,及至光绪年间,其在南京的分店又开到了北京,主打南味点心,慢慢的就成了今天咱们熟悉的北京稻香村了。是不是有点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的意思呢。

不过实话实说,两家点心铺子如今的产品都不是当年那个老字号的原貌了,当年的南味点心铺早就变成了南北通吃的“杂货铺”,套用北京的一句老话“萨其马、喇嘛糕,不够吃了有面包”,“南味”早就不突出了,商品种类不免就越来越像,又由于两家企业越做越大,都到了行销全国的份儿上,才会有现在“相煎太急”的局面,够分量才叫对手,要不然也没见这两家谁告过保定稻香村名誉侵权不是。

我想对于买单的食客来说,谁输谁赢都不重要,都不伤感情,重要的是谁家的东西好吃。平心而论,这个时候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把手伸向北京稻香村。对于北京孩子来说,稻香村的点心几乎就是童年最初的美食记忆,能拉丝的萨其马、油汪汪的肉松卷、醇厚香浓的黄油枣泥、花香浓郁的南玫瑰、外酥内软的乌麻饼、金灿灿的椰丝球、奶味浓郁的酥口松、甜到忧伤的核桃排、果粒满满的柚子布丁……当然一定少不了的就是镇定之宝—牛舌饼,吃过的人都知道。

而我爱吃北京稻香村却并非仅是对旧时光的眷恋,因着工作的关系,我与两家稻香村都曾接触,苏稻自有它的长处,比如在公关上确实更为周到,但北稻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的确确是把心思都铺在了产品上,一直以来所使用的点心原材料都是尽可能用最好的,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这是打任何广告都买不来的事实。前些年北京稻香村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和影响,也尝试过开加盟店,但紧接着就发现质量上不太好把控,便立刻将所有加盟店全部收回,归根结底还是因其对质量的重视。

可见老字号虽好,但光字号老是不够的,无论传统品牌还是后起之秀,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得有特色,否则即便是金字招牌,如若不严格把控质量,长此以往,只会丧失群众支持率,得不偿失。这方面日本和欧洲的很多百年老店就做得极好,他们会有一种近乎于执念的坚持与讲究,从心底不敢也不愿亵渎自家的买卖,全不在大小。所以那边经常会看到有几百历史的店铺如今依然传承着,是让人信服的举重若轻。希望我们的老字号也能做得长远,用心,用真本事。因为无论一砖一瓦还是一城一池,都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最应该宝贝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