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方言“尾巴”读作“一巴”,原来是有道理的…

在即墨方言里,“尾巴”通常被读作“一巴”。其实,不只是即墨,可能整个山东省都这样发音。
今天,叫起真来研究这个字,查百度才知道,“尾”是个双音字,除了发“wei”的音以外,还读作“yi”。
尾,读作“一”时,意思是:马尾上的长毛,或者蟋蟀等昆虫的针状尾部。由此,我觉得“尾”读作“一”可能是因为其形状呈“一”字状之故。
很感谢一位网友的提示,即墨海边有不少人读“尾巴”为“羽巴”,这不是“尾”字的变音,而是禽类尾巴有羽毛的缘故。

用即墨方言叫你把什么东西“含着”,你可别真放在嘴里…

在即墨方言里,有个词汇叫做“含着”,这是个动词,意思是:拿着、揣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您可别真把东西放嘴里含着。比如:
1,这点钱也不多,你含着吧,路上好使。
2,回家的时候把那些菜含着,你妈都洗好了。

我感觉,这个“含着”也可以写作“函着”,意思是收藏、收纳。

您知道即墨方言里的“嘎巴”是什么?别的地方没听说过…

即墨方言说“胳膊”叫做“嘎巴”。
我刚到即墨生活时,曾经闹过一个笑话。
当时,我刚从潍坊的坊子转学到即墨上高中,恰巧我的同位是一个调皮学生。有一次课间,忘记因为什么事了,他突然冲我大喊“把你的嘎巴伸出来”,我当时就懵了,在原地打转,就是不知道“嘎巴”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即墨人所谓的“嘎巴”,其实就是“胳膊”的变音,没有其他的含义。

即墨个别地方管爸爸叫“大”,你们那里有这种称呼吗…

我所知道对爸爸的称呼有好多种,山东即墨就有四种:
一是爸爸。这主要是农村的小朋友和城里的孩子这样的称呼;
二是爸。就一个字。相对于“妈”和“妈妈”,即墨有些地方叫“妈妈”实际是指“奶奶”;
三是爹。也是一个字;
四是大。发三声。肯定有这个叫法,但我记不起是哪个乡镇的了。

“急三火儿”是一句即墨方言,意思跟您猜的差不多…

即墨方言表达“抓紧时间”“赶快点”这样的意思,大致有两个词组:
一是“急三火儿”,或者“紧三火儿”。这倒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词汇,“三火”就有点类似“十万火急”的意思了。
有时,如果表示更着急的语境,可能会抬高声调,省略后边的“儿”字。
二是“急溜溜滴”。意思跟上边差不多,用法上,这两种说法都很常用。

“赶末儿”是即墨方言中一个表达时间的词汇…

在即墨方言里,“赶末儿”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确有两层略有差别的意思:
1,表示“一会儿”“稍后”“等一会儿”这样的意思。比如:
地里的庄稼有点旱了,赶末儿我得去浇浇。
2,表示“马上”“很快”的意思。比如:
你千万别发急啊,我骑着摩托车,赶末儿就到了!

即墨方言|猝卡,意思就是:歹毒、厉害、狠…

在山东即墨,有一句经常用到的方言词汇,叫做“猝卡”,意思同“歹毒”、“厉害”、“狠”同义。例如:
1,咱们村的秋生对待爹娘太猝卡,不会有好报应。(这里就是歹毒之意)
2,今天这个小天热得有点猝卡。(这里就是厉害之意)
3,你要离那个人远点,他的心很猝卡。(这里就是狠之意)
前几年,当地还很盛行把这四个词汇连在一起说,既强化了这个词汇的意义,又有些诙谐幽默的意味。比如:
你让我形容这个人啊,那就是歹毒、厉害、狠、猝卡!

赶急、亮目地、急三火儿、急溜溜地|在即墨方言里意思差不多…

在即墨方言里,大致有四个词汇都是表达快一点、麻利一点、别磨蹭这样的语境:
1,赶急。类似于普通话里的赶紧、抓紧时间。但在即墨方言发音里,一般被读作“嘎急”,外地人可能就听不懂了;
2,亮目地。我至今也找不到合适的字来标注,用这两个字“亮目”,感觉意思就是瞪起眼来,快点行动的意思;
3,急三火儿。有个成语叫做“急三火四”,即墨人用“急三火”表达快一点的意思,可能与此有关;
4,急溜溜地。这个词汇比较好懂,可能也不只即墨人这样说。

遇到惊喜之事,你们当地方言有什么口头禅?即墨人有两句…

遇到惊讶、尤其是惊喜的时候,经常在电影里听到外国人说“上帝呀”或者“oh,my god”。在这种情况下,即墨人一般会喊“亲天来”或者“亲娘来”,很接地气。
同时,也说明在即墨人的眼里,“亲娘”同“亲天”是一样的重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在惊喜的时候,可能喊“亲娘”的比较普遍,喊“亲天”的可能只有即墨及其周边。

即墨方言“逡亮”,可能山东人大多能听懂…

即墨方言说“逡亮”有两个意思:
一是说视力,指的是看东西是不是清楚。比如:
1,我这眼力越来越不行了,看什么都不逡亮;
2,趁着天没黑赶急走吧,住一会儿就看不逡亮了。
二是说字迹、影像等本身是不是清晰。比如:
1,这个照片年岁久了,上边的相都不逡亮了;
2,电视信号不好,一点也不逡亮。
从我生活过的几个地方来看,山东大部分地区都有说“看不逡”这样的表达,但“逡亮”这个词组可能是即墨当地方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