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毕业后,一名医学生顺利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需要25年左右,30岁对于医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年轻学者,而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30岁时大多已经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了。

学医时间长,学成牺牲大,这也是很多军医四十出头孩子还很小的客观原因。

一、成为一名合格医生需要什么条件?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成为医生光读书就要11年。毕业后30多岁,没有积蓄,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呆在哪个城市还是未知数。

医学生本科毕业到医院后,还不是真正的医生,只有在工作一年后顺利通过国家职业医师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都合格后,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后,才能算作是真正的医生,否则在这之前不允许单独进行诊疗活动,所开的处方、医嘱、所写的病例病程都必须有上级带教医师的冠签名才行。

在取得执业医师证后,其实也只是表明可以单独进行诊疗活动,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及优秀的医生还要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先当5年住院医生,才有机会晋升主治医师。在此期间,至少要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培或以前五年的住院医师轮转培训,期间要经过无数次的三基考核、技能考核、临床考核、收治病人等临床磨炼。最后在晋升主治之前,还要经过魔鬼训练般磨练的住院总24小时住院锻炼。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晋升成为主治医师后,才基本上算能独当一面的医生了,但是要成为优秀的医生,还要不断的进行临床磨炼、发论文、开课题等等。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主治考试=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5年经验+几篇SCI论文+3年规范化培训+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5年经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主任医师

二、医生工作的常态

《中国医院》近期发表的一项关于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压力大。工作超时、加班、值夜班、没有午休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80%的医务人员表示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上,10%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医务人员平均每月要值7个夜班,夜班时通常无法休息。绝大部分医生都表示患者太多,最多的一名医生一天接诊150人次。在492名被调查者中,有273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令其“身心俱疲”,占到了一半以上。

早出晚归是很多医生工作的常态

三、那些医术精湛、深受好评的医生缩影

1、杨凌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花山湾卫生服务站站长

从早上到中午,4个小时过去了,她顾不上喝一口水。一天接待近150位病人,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半,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中。而这样的情景,只是她无数个工作日里最普通的一天。

“杨医生,你来啦……”花山湾社区内经常能听到居民与她问好。走街串巷到居民家中巡诊;关心社区患病老人如父母家人,为病人垫付药费;路遇老人跌倒,她口对口做人工呼吸……一位平凡的社区医生,她不平凡的所作所为感动着众多居民的心。

杨凌有个习惯,就是给她的每一个病人都留下手机号码。她的手机里,保存着700多名重点病人的电话,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十几年来,杨凌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过。

“中国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十佳医德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镇江市“感动镇江十大人物”……这些荣誉,她并不愿意提及,她更在意她服务的病人们。慕名前来的病人,没有一个不为她竖起大拇指的,近千名病人甚至成为她亲密的朋友。

2、神奇的断肢再植,中国的显微外科,一向世界领先

曾经,一名患者的手断成了6段9节,中国解放军第89医院手外科团队历时17小时完成了“断肢再植”。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医生们全力以赴,闯过道道难关,才使得这只失而复得的手转危为安,不仅有了正常的体温和知觉,还能够伸屈活动、能提重物、能写字,经过方方面面的测试,断手的接治大为成功。

什么是“断肢再植”?

血管、神经、肌肉……这些东西都要外科医生一针一线将它们仔细缝上,需要无比的耐心与精细,才能保证再植肢体术后功能恢复。

显微外科,顾名思义,即在光学放大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是“明察秋毫”的手术,所用的针、线,只有头发的三分之一细,掉在地上就找不到,针往布上一插,针尖也会碰断。

手指、足趾血管细,肉眼看不清,必须借助光学工具,医生才能在最细仅1毫米的血管上“穿针引线”。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断指再植成活率由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各种皮瓣移植,拇手指再造、周围神经修复、吻合血管的骨移植等新成果不断问世。

显微外科不太需要非常高精尖的设备,多是依靠医生技术,中国由于病人量大,医生实践机会多,显微外科在我国不仅开展得早,也一直跻身于国际领先地位,断肢、断指再植成功率都非常高。

其实,吃饭5分钟,一天好几台手术,工作12小时或者更长是很多外科医生的常态。

超长的“待机”时间,为的只是那些躺在手术台上的全然托付与信任。

二、病急不能乱投医,储备常用基本就诊知识以免挂错号

1、急诊和门诊的区别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2、不好请假晚上挂急诊可取吗?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就在晚上去看急诊。在那儿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不要为了不请假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

3、容易挂错号疼痛引起的常见疾病挂号参考

胸痛

如果胸口或胸前疼痛较固定,向内肩放射性疼痛,有压迫感,且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应挂心内科;如果是因骨折等外伤导致的,在进行弯腰、侧弯等转位动作时疼痛加剧,可能属骨科;若是有持续性胸痛,也可能是带状疱疹感染,属皮肤科。由于心脏疾病较严重,因此出现胸痛应首先到心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等筛查。

腿疼

腿疼易在骨科、风湿免疫科、血管外科等科室间混淆,多数属骨科。若是膝关节、手关节等全身多处关节出现两侧对称性疼痛,则多归风湿免疫科;若小腿肚有肿胀,手指按压会出现疼痛,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应到血管外科就诊。

腹痛

腹痛首先应看消化科,若是下腹痛且伴有阴道出血,或者是正处孕期,可能就得挂妇科;若是同时伴有尿频、尿痛、 尿急等等尿道症状,则可能是泌尿外科;部分癌症患者的顽固性腹痛属于疼痛科。此外,胃食管反流症食管外症状约有20%病人走错门,因此若出现咽炎、哮喘等症状,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的,也可能需到消化科就诊。

牙疼

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牙疼应去牙科就诊,但如果牙痛的另一侧嘴和脸都会感到疼痛、鼻塞等,有可能是耳鼻部感染,应挂耳鼻喉科;若总在运动后出现,则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应挂心内科。牙科疾病与耳鼻喉科部分症状较易混淆,有些智齿发炎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下颌角肿痛,上火、喉痛等,容易错挂耳鼻喉科的号。

头疼

如果能感觉到血管一张一缩,可能是血管方面的问题,应挂神经内科;如果是长期放射性的疼痛、多位颈源性头痛,应挂疼痛科;若是头部外伤引起,不论有没有出血,均应到神经外科就诊。

4、各类常见疾病应该挂什么科参考:

心内科:各种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慢性肺或支气管炎症、肺或支气管出血、胸膜炎、肺部肿瘤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胃炎、结肠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肾脏内科:肾炎、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感染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眩晕/中风)、癫痫、神经系统感染、肌无力

内分泌科:糖尿病、肥胖、甲亢/甲低、骨质疏松

血液内科: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风湿免疫科:多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普外科:胆道疾病、肝脏占位、胰腺疾病、肠梗阻、胃肠肿瘤,甲状腺疾病、疝气、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软组织感染

三、普通人就诊的小窍门

1、没有医保和社保怎么办?

就诊时说清自己现有的经济条件,是否可以开一些相对便宜的药。医改以后,药价越来越便宜,大多数医生都是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帮忙开一些疗效类似,相对更便宜药物的。

2、就诊的常见误区

医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在看病治病的同时我们是一直在探索研究的,对于一些复杂病例都是需要几个专家在一起制定治疗方案,病人有时不理解,认为来了医院就能把病治好除根,不再犯,其实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医学。

而作为患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件事情:很多疾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痛风等等,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

3、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

类似感冒之类的常见病可以选择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它们都非常的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这类病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面临选择挂号难、看病难。

4、用好提前预约,节约挂号时间

要想一来就看病,提前预约是重中之重。现在,每个医院都有各种途径预约挂号,比如官网、微信、第三方平台都可以预约挂号,特别适合那些可以择期就诊的病人,提前预约不仅不要排队,而且可以浏览医生的主页,选择专业对口的医生,精准看病。

5、清理好影像资料、准确回答服药史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心理,在外面等待时,觉得医生看得太慢了,轮到自己就诊了,又希望医生看慢一点。要想让医生仔细给你看病,最好将资料分类、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好,不要拿手机给医生来看,也不要把资料搞成脏兮兮的一大堆;影像学片子不要卷成筒,请将检查日期在袋子上标一下;当地完善了活检的最好将玻片、蜡块(也可以切白片)一同带来,因为可能需要专家会诊、做基因诊断等。

还有影像学资料,有的人带几大袋,卷成卷,往医生桌子上一扔,部位、日期全部让医生来清,耽误不少自己和其他病人的时间。

询问服药史时,很多患者会回答:就是那个药,就是医生开的那个药,一种白色的丸子……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就是说不出药名,更有人服用了几年的药都不有意识地记忆一下,或者写下来。服过的药物实在记不住药名,建议带上药盒或者药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尽快明确诊断、接受治疗,医生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6、年迈的老人就诊或住院最好家属陪同

如今看病挂号、缴费自动化程度都提高了,好多老人搞不清楚如何操作,只能傻傻地反复排队。中国老人大多心疼钱,舍不得看病,或者有的疾病不适合非常直白地告诉患者本人,如果有年轻的家属在,交流和沟通就要容易得多。

世界上总有一些职业,不同于一般生计,对心灵有更高要求。比如教师、记者,再比如医生。

医生,绝非具备高超技能就能抵达价值彼岸,治病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付了钱不等于什么病都可以治好,有些病现有的医疗技术仍不能根治比如癌症。

缺乏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了解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生放下盲目对立的情绪。

对抗病魔,守护生命,医者与患者本是手握手、肩并肩的战友。

然而现实中,种种原因,让这个关系变得紧张和扭曲,极端暴力事件时有所闻。

让医患关系良性回归,需要的是沟通、换位、包容,需要扫除“负议题”、重拾“正能量”。

医改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点滴做起,互相体谅。

这里是小确幸生活美学。我想,身边的进步也离不开医患双方涉及的每一个普通人,去点亮心中的善良之灯,叩开原本紧闭的信任之门,让身边的世界一点一点慢慢光明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