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去了我亲戚家玩,亲戚家的孩子今年10岁了。一到他家,亲戚说给叔叔打招呼,孩子非常气愤地说道:“别烦我,我在打游戏呢!”亲戚很是为难,很无辜的样子。

这说明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父母的关爱。当我坐下后,孩子将手机音量放大了,原因是我们聊天打扰了他玩游戏。我从游戏音乐中就听出了孩子是在玩《王者荣耀》。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当然这并不是说娱乐导致生命的死亡,而是指能动思考的生命可能伴随着思维的迟钝而失效,甚至停滞不前。

这是由于,娱乐环境的环境化,人们将自己所置身的虚拟环境实景化,认为是真实的存在一样,就有可能导致模仿、尊崇和习以为常。

比如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可能导致孩童们模仿杀人场景,哥哥将妹妹当着游戏中的对象进行攻击,甚至可能致残致死。这是由于游戏情节和游戏环境的环境化,孩童以为是真实的乐趣,然后模仿与实验。

最近对于《王者荣耀》手游的批判不无道理。但是单单将责任归罪与腾讯游戏,还是有失偏颇的。原因何在?我们先继续看完上述案例。

在我们聊天过程中,孩子的妈妈坐在沙发上,也在玩《王者荣耀》,甚至偶尔露出怪异的笑容,甚至跟孩子互动探讨游戏规则和分享喜悦。

大家注意的是,作为孩子的妈妈,是母亲的角色,然而这位母亲却充当了游戏伙伴、游戏分享者。也就是说,母亲充当的是角色丛,不仅在孩子的生活中存在,还在孩子的游戏中存在。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成人的消失与童年的消失是混融的,几乎没有了界限。特别是在虚拟环境中,这种混融可能导致真实与虚幻融合,在孩童时代形成固化印象,深深烙印在孩童的心中。

弗洛伊德认为,孩童的记忆将影响人的一生。

这位母亲的行为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特别是据我观察,他们家夫妻之间几乎是零交流,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以手机为媒介,没有多少人际之间的交流。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现在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静下来互相探讨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角色被娱乐元素取代。从而人们高度依赖于手机媒介,消费手机媒介中的一切内容。

看电影、购物、交友、玩游戏都通过手机来完成。换句话说,父母不再是父母,反而手机成为了“衣食父母”。

那么问题来了?人的角色是什么?手机的角色又是什么?娱乐内容(游戏)的角色是什么?

这些角色已经模糊了。我们从“人工智能”这个词就可以看到倪端:人与机器的角色开始混乱了,甚至在人们的生活中,机器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以至于人们更加依赖机器。

手机是机器,是人体的延伸,是人手的延伸。在机器还未盛行的时候,人手是相连的,比如妈妈拉着孩子的小手,夫妻手挽手、情侣手拉手等。

但现在不一样了,手里拿的是手机,是机器,可以替代人完成“一切生活、娱乐”活动,依赖性越来越强,人本身的角色越来越模糊,机器反而成为人们的依赖。

这其实是危险的。

就像人类自欺欺人的那样沮丧:人类自己制造机器人跟自己下棋被打败,然后垂头丧气,甚至还很恐惧。

这就是人类自身的悲哀:自己设计一套打败自己的机器人,反而沮丧害怕,这不是自己对自己进行“毁灭”吗?

游戏也不是如此?

就像上文章中的父母自己带着孩子玩《王者荣耀》,然而孩子沉静其中而不与人打招呼而很是为难很无辜一样。

因此,角色很重要。游戏只是游戏的角色,现实只是现实的角色,完全没必要将不同的角色混淆。

阿尔法狗(alphago)只是机器人,李世石只是旗手。根本就不应该混淆。也没必要将二者下棋的败局,投射到人类之中。换句话说,这只是游戏。

因此,游戏只是游戏,它的角色就是游戏,无法代替现实角色,无法取代现实环境。《王者荣耀》也只是游戏,不能让玩《王者荣耀》的人将游戏中的角色带入现实生活中。

因此,在游戏中,应该明确告知:游戏与现实是不同的。

这不仅要从游戏制作商要明确告知,社会教育也要进行引导。而家庭更要“言传身教”,放下手机,开始交流吧,扮演你该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