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夜,合肥南站。十九个戴着头套,被铐住双手的犯罪嫌疑人在警察的押解之下走出了车站。这是一伙儿盘踞在缅甸境内,长期对中国居民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这群身形猥琐、矮小瘦弱的罪犯,竟通过在各大社交app上冒充“高富帅”,成功使多名中国公民上当受骗,涉案金额高达两百万以上,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不过,对于缅甸这个“犯罪天堂”来说,这种“网络诈骗犯罪”只是毛毛雨罢了。因为在外人看来,缅甸的社会治安一直是“有口皆碑”——出奇的差,各种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简单来说,凡是法律中禁止的行为,基本都可以在缅甸看到。

先说“性交易”。东南亚红灯区泛滥是人尽皆知的,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缅甸,早已成了性交易的重灾区。特别是在仰光和内比两座城市,“红灯区”随处可见。并且由于从业人员太多,这里的服务往往是“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用户的评价也比较好。但从法律层面来说,性交易在缅甸依然是“违法”的,因此,从业人员必须要在开业的时候,给自己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比如,老板们会以按摩店、KTV或是酒店作为合理掩护,利用客户的口口相传,把自己的生意逐渐做大。与此同时,为了能让自己的生意顺利做下去,老板们还要假借开正规宾馆的幌子从当局获得各种文件。然后回到当地警署,和分管该片区的警察沟通,在言语之中暗示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等正式开业后,老板们还要每年给警察上交100多万缅元的“保护费”。这样,这些警察们就会在上级领导通知突袭的时候,提前通风报信,让你“做好准备”。

通常来说,那些没有自己的小姐的老板,一般一个月可以收入五百到六百美元;但如果自己有队伍的话,收入大概率就能翻倍。但无论是否“翻倍”,这样的收入都比那些“合法工作”来钱要快的多。而这些,还只是比较常见的“面向工薪阶层”的性交易。

如果老板自己人脉够广,能开起来高级会所的话,那他们的收入还能再涨一波。如果还想玩得再高级一点,还可以办酒吧时装秀。但这一般在仰光和曼德勒这样的大城市比较常见,小城市很少会有。简单来说,这种时装秀就是让舞台上的小姐穿着特别凉快的衣服,摆弄着充满暗示的姿势,步步走向观众,然后,台下的那些看客们自然会把钱送到这些小姐的手里。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拐卖妇女”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在缅甸非常普遍的犯罪形式,而它的最终目标,基本都是为了“结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犯罪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变异体”——跨国婚姻诈骗。至于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要先从缅甸妇女被拐卖说起。

一般来说,将缅甸妇女骗到中国,总共要分四步~

第一个环节是拐骗。缅甸上线以“为缅甸妇女在中国找工作、婚姻介绍或相约旅游”为诱饵,向她们描绘出一幅虚幻的蓝图,而那些被盯上的缅甸妇女,往往都是一些家庭贫困,文化水平不高,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也不甚了解,结果就上钩了。

第二步是偷渡。由于缅甸与我国云南省接壤,边境线附近天然便道、暗道和渡口众多,想偷渡的话难度并不大。因此,缅甸上线就会组织这些被拐骗的缅甸妇女,在没有办理合法证件的前提下,以走小道、绕过边防检查站的方式偷渡到中国境内。

但进入中国境内后,这事儿还不算晚,于是就引出了第三步:运输和窝藏。这些被骗来的缅甸妇女会被犯罪分子们像发快递一样,发往云南省各地。然后被各地的同伙窝藏在家里,防止被警察查到。

接着,就是联系国内的中介,寻找有意愿娶缅甸媳妇的单身男性(多为农村青年),然后商定彩礼价格,并让男女双方签订一个婚前协议书,要求男方不得在婚后实施虐待、暴力殴打等出格行为,由此造成的新娘出逃,中介概不负责。但是,新娘如果私自解除婚姻或者直接跑路,中介承诺退还彩礼。可事实上,这份协议根本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我们也更不应该对这些犯罪分子的“诚信态度”抱有信心。

最后,“重头戏”来了:最后,“重头戏”来了:看到有人被骗到中国结婚,一些对现状感到不满的缅甸女性受到了“启发”,决定隐瞒自己“已婚”的身份,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到处撒网,寻找有求偶意向的中国男性,实施“婚姻诈骗”——“跨国婚姻诈骗”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就是缅甸的“毒品犯罪”。缅甸是全世界除了阿富汗以外第二大鸦片产地,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缅甸北部。由于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适合种植鸦片,且种植难度低,回本快,很多老百姓也习惯了靠都种植鸦片维持生计。

后来,以缅甸为中心又形成了“金三角”地带,更是让这里成了世界闻名的“毒品圣地”。不过,缅甸的毒品犯罪不是近些年来才开始的。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殖民者将鸦片移植到缅甸北部山区后,毒品贸易和毒品经济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1948年缅甸独立后,缅北的鸦片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了连年增长的势头。冷战时期,为服务于“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缘政治目标,美国中情局在缅北地区培育和支持军事—毒品相结合的组织,纵容毒品生产和走私,而败退在缅北的国民党残军“以武护毒、以毒养武”,也积极参与毒品走私,这些“外部因素”都对当地的毒品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毒品犯罪也变得更加猖獗。

而随着近代缅北地区鸦片种植和毒品贸易的蔓延,出现了罗星汉、坤沙、糯康等臭名昭著的毒品集团,制造了许多影响深远、社会破坏性极大的恶性犯罪事件。

关于缅甸为何会成为犯罪者的天堂,其实答案并不难找。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缅甸国内的动乱从过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对缅甸的征服后,便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而英国人的这种行为恰恰强化了上、下缅甸的裂痕,为后来缅甸国内的地缘冲突埋下了种子。不仅如此,英国殖民者还人为地扩大了缅甸第一大民族——缅族和居住在北部山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裂痕。

1948年缅甸独立后,由于长期的军政府统治等原因,本来就很复杂缅甸民族关系更加紧张,进而导致地缘关系更加纷繁错杂。

因此,当我们看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缅甸内战”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停止的时候,应该就不会对缅甸社会治安状况如此糟糕而感到惊奇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好”过。至于缅甸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只有靠他们自己去探索了。

参考文献:

《基于地缘政治学视角的缅甸内战与毒品经济相互关系解析》闫晓燕 武友德 曹洪华

《中缅跨国贩运妇女犯罪问题研究》计月

《跨国婚姻诈骗全链条犯罪模式分析——以缅甸犯罪团伙为例》张蕾 贾海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