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君坡苏氏家族
在会宁县老君坡苏家堡,苏氏家族因一门三进士而成为会宁名门望族,其家规家训泽被后世、激励子孙,并对会宁今天的教育乃至地方文化影响甚大。
苏氏一族,为人和善谦和,乐于帮人济困,在乡间广为传播。清同治初年(1862年)社会动乱,回汉仇杀,村人邻里600余人投奔苏家堡避难。“三苏”祖父苏生泰、祖母李氏,倾其家室全部食粮与水窖之水,在回民前后两次围堡,历时10个月危难,连房子椽木都拆下用于烟火维持生存的艰难境况下,硬是守住了堡子,保全了600多人的性命。事后,当地百姓感念苏氏恩惠,“表报邑宰,邑令嘉其贤,并以亲见七代,五世同堂而申请朝廷旌表。光绪帝诏以‘七叶衍祥’四字旌其里门。”该匾额至今保存在苏氏门中。
民国9年,陕甘大旱,赤地千里,灾荒再起。苦甲天下的陇中会宁更为严重。“三苏”父母苏兆凤、李氏,慈善为怀,大舍并不宽裕的粮米以救助,又组织晚辈妯娌儿媳侄孙全部家人,在方圆数里荒田野地剜野菜,在苏家堡子大门滩上支起锅灶施饭,以解救过路饥民于生死线上。期间在保证老太爷与幼儿有一定数量的面食之外,其余亲属家眷均与灾民同食,共渡难关,保活性命。由此苏兆凤在当地赢得大善人之美称。民国版本《会宁县志》记载,某灾荒年馑时,苏兆凤为解决远近数十里的穷人家饥荒,每至人们接近餐饮时辰,就要到家室附近最高的山顶一带,观察方圆那沟那岔近邻远亲没有升起炊烟者,便亲自上门去看究竟。当了解到是无米下炊时,就当即叫上这家大人到苏家堡子家里去取,以解急救困。到后来,每观此况,就干脆用自家毛驴驮上些许口粮,上门救济,此行享誉方圆百里内外;据苏氏族人口口相传,苏兆凤在其父身患褥疮时,治疗过程中用嘴吮吸脓血,直到褥疮病被治好,身体得以恢复; 在其父苏生泰百年之后,于坟院搭起草棚守孝三年。后来的苏氏家族,皆以祖上的这些真人真事为例教育晚辈孩子,勤劳,和善,孝道,舍施,这些言行如涓涓细流,润泽着家族,教育着后人,激励着子孙将书香绵延,将文脉赓续。
“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苏氏先祖很早就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苏氏家族是老君坡最早开办私塾的家族,敦台学房为“三进士”排行第五的苏续泉所办,现今的老君中学前身也是苏氏家族和当地刘氏家族所办的私塾。他们不仅创办私塾,而且大量招收当地学子,并挑选熟读诗书的家族子弟授课,使老君当地的百姓受益非浅,多少年来都有老君坡“文化乡”的美誉。苏绍泉为苏氏家族后来的子弟读书,起了关键性作用,可谓苏氏门中苦帮家族子弟读书的佼佼者。 在甘肃省通志馆当编纂期间,他承担着就读兰州一中两个侄子苏荫楠、苏荫棠几乎全部的生活费用,直到双双同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凡乡邻来省城求助办事者,他必想方设法帮助,至少要解决食宿等,因此常常使自己陷于困境,最终使他的整个家庭落得无恒产,然而他乐善好施的德行流传至今。其子苏荫桓子承父德,慈善肯助乐舍重教,在敦煌农11师工作,60年代就是工程师职称,在新世纪去世时也是家无恒产者。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苏耀泉与同胞四弟苏源泉同榜中甲午科举人,人称“双凤齐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苏耀泉中戊戌科二甲第147名进士,后与四弟源泉、七弟绍泉并称会宁“苏门三进士”。
苏耀泉:(1869年—1908年),字郎亭。“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九岁能属文,语辄惊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反对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苏耀泉在学业上有“无字典不开卷,博学多览,善学精读,勤勉终身”之誉,并对《凤州纲监篆》及续编89卷皆有阅读眉批注释。
苏源泉:(1874年—1931年),字本如,善诗词,工真草隶篆各体,尤以行草见长。光绪二十年(1894年)与二兄耀泉同榜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二甲第49名进士,朝考三等第3名,官授礼部主事,民国初年(1912年)任国民政府审计院协审官,继任内务部佥事。他秉性耿直,不随流俗,虽然身居朝廷要害部门,宦海几十年却不得提升。不过这正好成就了他“在才不能兼济天下时,德则能独善其身,不为官位所累,却为实事所乐”的为人处世哲学,留人格学品书作于后世,开创教育学制,成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先驱”。
苏绍泉:(1884年—1961年),字友沂,幼读书善记诵。宣统元年(1909年)科拔贡,亦称“岁进士”。民国时历任酒泉、兰州百货局局长。1925年,出任正宁县长,面对民国政府政治腐败和百姓生活日益困顿的现实,他无意于催粮征税等公务,却专心于撰修志书,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编纂完成四卷手抄本《正宁县志》。著有《甘肃历代官制考》《浴德堂诗草》,晚年潜心于中医药研究,撰写《中国成药丹丸膏散药剂配方录》一卷,惜均未付梓。
二、头寨子牟氏家族
会宁县头寨子牟氏家族祖籍南京,明朝初年迁至会宁关川,从清朝乾隆到光绪年间共出了13位举人。几百年来,牟氏家族在会宁当地形成了深厚的人文根基。
清朝初年,牟有善的妻子胡孺人,在丈夫去世孩子年幼的困难境况下,含辛茹苦教育子女,孩子不负母望,奋发有为,勤耕苦读,立志成才。仲男宗儒精于武术,和善成德,乡邻称赞。推荐武试及第,例授孝廉,开创牟氏先河。他兴办学堂,功房,修造跑马路,请师教子,练武修文。宗儒公的四个儿子皆登科第。长子绍融为庠生,次子永中为举人,三子永执为监生,四子永和为举人。
清朝乾隆至嘉庆初年,为了抵御匪患,应募征战,牟氏家族习武之风日盛,族中青壮年一个个在地势平坦的关川一带纵马扬鞭,张弓搭箭,习武刀剑,举重击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朝廷举行武举考试,登科中举者逐年增多。到了嘉庆九年,族中有五人考中举人,牟氏家族在当地地位日益显赫,倍受人们尊敬。族人为防土匪,救人行善,铸就了一座占地15亩,数十米高的城堡,称之为“五举城”,先后救方圆百姓五百余人性命。
牟氏家族老宅
牟氏家族在当地广开积德行善之门,多方施舍。修桥补路,勤俭持家。举人亚元(第二名)牟奋雄,授略骑尉膺乡总,五品衔,署理陕甘总督印务,管甘肃巡抚事,兼理茶马陕西抚部院董。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晚年回乡,清咸丰九年(1859年)与族第牟奋彩募捐集资修筑槐宫桥。据说,当时村中有一深沟,隔村庄为南北两半,且又阻隔定西通往靖远的大道,出行十分不便。牟奋雄带领众乡亲在河沟修筑一座土桥,没有多久毁于洪水,为此,牟奋雄忧心如焚,寝食难安,变卖了自家上等川地,购来槐木檩条搭洞筑土,重新修建。从此,当地车马大道畅通无阻,乡民感恩戴德。后来槐宫桥不断维修,加高加宽。同治年间,匪患四起,民不聊生。古稀之年的牟奋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带领众乡亲以“五举城”为屏障,奋力抵抗叛乱扰民之敌,最终城未破,乡民幸免于难。牟奋雄也因乐善好施,宽厚仁慈,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牟善人”。
清代,会宁头寨子镇成牟村牟氏家族很有名,曾有“牟家五举人”的美誉,实际上,牟氏家族出的举人有13人,以下是他们家族的举人。
牟奋绩:嘉庆十八年(1713年)癸酉科武举人。
牟永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科武举人。
牟永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科举人。
牟奋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科举人。
牟奋斗: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举人。
牟祖荫: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科举人。
牟奋魁: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举人。
牟奋雄: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戊寅恩科武举人。
牟 裕: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武举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牟氏后代继承了家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乐善好施,发奋读书,人才辈出。
牟克雄,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牟克杰,兰州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现为甘肃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主编多部书籍资料,成果颇丰。
牟克斌,甘肃农业大学毕业,获得中国农科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物制药厂研究员。
牟克典,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百余年来,牟氏家族在会宁秉承积德行善、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刻苦读书的优良家风,受牟氏家族的影响,牟家村也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刻苦读书的优良风气。
百余年来,牟氏家族在会宁秉承积德行善、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刻苦读书的优良家风,受牟氏家族的影响,牟家村也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刻苦读书的优良风气。
三、翟家所焦氏家族
清代,会宁翟所乡焦氏家族也是会宁一个比较突出的书香之家,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一个贡生,两个将军。家族中的其他族人也都很优秀。
焦腾汉:进士,字凌霄,焦景竑之子,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武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武进士。初授御前侍卫,复擢海州营游击,淮安城守营参将,胶州营副将,明威将军,贵州安龙镇总兵。在任勤勇干练,忠于职守,地方安宁,屡受褒奖。
焦景竑:字希园,清军事将领。官至总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武举人,任巩昌营千总,升宁夏镇右营守备。在任期间,颇有军功,河州百姓,念其爱民,特立去思碑。后由千总升至福建海坛镇总兵。授武德将军,加封骠骑将军,又以子腾汉贵,晋封武显大夫。
焦腾龙:乾隆戊午科武举人。乾州千总。授忠显校尉,妻王氏封安人。
焦象竑:雍正年岁贡。平罗县训导。
焦 玉:封骠骑将军。妻赵氏封夫人,以孙景竑贵。
焦芳夏:封武德将军,翟家所乡焦家河人。加封骠骑将军,晋封武显大夫,以子景竑贵,又以孙腾汉贵。
焦宗竑:赠忠显校尉。妻梁氏封安人,以子腾龙贵。
焦元奇:翟家所乡焦家河人。少孤贫,负性刚果。比长,应募从戎。大将军召至帐前,曰:“壮哉,此真将才也。”
四、头寨共丰梁氏家族
清代,会宁头寨共丰村梁氏家族是会宁的一个文化家族,先后出过八个举人,一个贡生,一个武庠生。其中“得”字辈两位是同榜武举,“正”字辈两位是同榜武举。
梁得位:头寨共丰人,梁济江长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武举人。
梁得任:头寨共丰人,梁济江次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武举人。
梁得名:头寨共丰人,梁济江七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科武举人。
梁得佐:梁济江三子,武生。
梁得杰:梁济江五子,贡生。
梁正邦: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武举人。
梁正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科武举人。
梁正伦: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科武举人。
梁正升: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武举人。
梁正蒙: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武举人。
据史料记载,梁济江本人是监生,他的子孙中,出现了八名武举,一名贡生,一名武庠生。济江一支在整个梁氏家族中也最为富盛,川塬共有七堡,川二塬五,长子得位、七子得名住冯家堡,各居一堡。次子得任、三子得佐、四子得佑、五子得杰、六子得伸,五人均住李家塬,亦各居一堡。一说梁氏合族川塬共有九堡,人称“梁九堡”,只河畔李家塬就有七堡。
1.文章《征战家族是什么—传奇征战家族》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征战家族是什么—传奇征战家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