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我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在公共场所看到各种痰盂,尤其是在有绿色墙裙的医院走廊里,有搪瓷的,有塑料的,更重要的是,有些痰盂上面还有个带长柄的盖子,吐完,盖上,文明吐痰。当然,痰盂当年在中国其实还承担了很多其他功用,比如当烟缸啊尿壶啊什么的。如果你有小时候住大院的经历,肯定有印象:一大早,晨雾散去,各家各户出院门,端一痰盂往公厕走,不是倒痰,道在屎溺是也。

还记得七八十年代《新闻联播》里的画面吗,没错,国家领导人在会见宾客的时候,痰盂,那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优雅摆设。详情请自行搜索关键词:痰盂外交。或者搜索1974到1975年的其中五次中美会谈的美方会议记录。

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别以为吐痰只是中国人的爱好了……吐痰是个动态乌托邦,痰盂紧紧地把我们团结在了一起!呃,看到这多痰盂,没痰都想吐一口了。

译/别说话、土豆同学、boomchacha

校对/小赵、凤梨

原文

便宜售卖痰盂啦,1893年

现如今,此痰盂(spittoon)和彼痰盂(cuspidor)在大部分时间里指的是同一件物品,痰盂变得越来越普遍,被大家广泛使用。在1893年,汉德兰公司的产品目录中,痰盂指的是像碗一样的物体,有脖子和一个漏斗状的开口。

痰盂是家庭必备物品和公共物品——当年吐痰现象还在美国大行其道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痰盂实在是太普遍了,在美国家庭中是像锅碗瓢盆一样的必备日用品;在公共场合中,它就像垃圾桶一样大众化。那时候在美国,吐痰是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行为,痰盂的生产和维护已经成了产业。痰盂的外观设计可谓五花八门,所用材料既有粗制滥造的,也有稀奇古怪的,既有经久耐用的,也有不堪一击的。但是,所有的痰盂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实用性:痰盂确实是满足了盛痰的目的。

我们很幸运,因为如今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许多早些年的痰盂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展现了痰盂的外观和材料,还反映了吐痰盛行时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图胜千言,这些讲述美国吐痰往事的历史图片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小故事,给我们带来独特的体验,这是语言无法做到的。

在美国,银行、理发店、商业机构的办公室、法院和会客厅都会提供痰盂便于大家吐痰。想象一下你今天走进了一家当地的银行,或是为了办事进入一家会计事务所,然后你就看见了痰盂。再深入地想象一下,你看见有人往里吐痰。不消一会儿,你便会发现你走到哪儿都能见到这种盛痰的用品,于是就司空见惯了。

痰盂在银行里

银行里的痰盂

这是在1910年,内布拉斯加州卡尼市的城市中央银行,这间银行有着吸引人眼球的木材和大理石打造的墙,一尘不染的地板,三个光滑如镜的黄铜色痰盂。注意到了吗,其中的两个痰盂在小型办公室入口的两旁;大概一个是在进入办公室前使用,一个在走出时使用。再注意一下,痰盂是靠墙放置的,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有多少人不小心把痰吐到了墙上而不是痰盂里。

痰盂在理发厅

理发厅里的痰盂

此图摄于1920年,一家位于弗吉尼亚州马丁斯维尔市的理发店。这八位理发师各个身穿白衬衫,打着短领带,头发油光可鉴,衣冠楚楚,一看就是专业人士。三个痰盂在理发厅中央一字排开,和谦谦君子们相映成趣,又不知不觉地把我们目光引向理发店深处:在一个貌似饮水冷却器的装置后边还靠着墙站着第九个人。如果人们一直把痰盂放在正中间,他们不会被绊倒吗?

痰盂在办公室

办公室里的痰盂

此图摄于1917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南太平洋铁路办公室。图中的年轻人身着白衫,衣袖挽得高高的。注意到高高的天花板、头顶的风扇和大敞着的窗户了吗,这可都是为了适应路易斯安那炎热的气候。一个痰盂就放在桌子边上,其他地方可能还藏着更多。如果那个抱着文件的年轻人起身速度过快的话会不会一脚踏进痰盂呢?

痰盂在法院

在1910年代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某法院里,三个神情严肃的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帽子。痰盂似乎被摆在一个相当狭小的空间内,显得十分局促。若是背对相机的那个人往后退一步的话就会被痰盂绊倒,发生意外。但这也没什么,若是有人因此受了伤,要解决纠纷的话,在此处似乎是最便捷不过了。

痰盂在会客厅

这是一间会客厅,位于科罗拉多州特立尼达市建于1879年的哥伦比亚酒店,里面精雕细琢的吧台以及后面的大镜子十分引人注目。注意到这间酒吧没有吧椅了没,看来在19世纪80年代喝酒还是一件很正式的事儿,需要站着呢。两个痰盂安然地搁在吧台的搁脚板下。吧台前面挂着两条毛巾。虽然光是想像痰盂里装着什么就让我起鸡皮疙瘩了,但真正令我害怕的是这些毛巾可能的用途,想想都吓得我发抖。

高帅富原来也吐痰

为了避免让读者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观点,即觉得只有屌丝才吐痰,让我们看看下图中的高帅富和他们的痰盂吧。

芝加哥市长朱恩·史密斯和他的痰盂,1917年

爱迪生和他屁股后面的痰盂,1914年

1930年时任纽约州州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后面也有一个长颈痰盂

都是谁在清洁痰盂?

清洁痰盂

这张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给我们展现了,讨生活的清洁工人正在为来自另一个非凡社会阶层的人清洁痰盂——那些商业精英们。诗人朗斯顿·休斯在他的诗歌《黄铜痰盂》里,细地反映了当年那些清洁工人的想法、感觉、精神状态及其处境艰难的现实。

少年郎,清洁那些痰盂吧……

一天两美元……

给亲爱的宝宝买双鞋……

这铜痰盂干净靓丽,我的主人喜欢……

直至今天,在美国国会大厦和美国最高法院里都还摆放着有痰盂。当然,现在再没有人用它们了,但这些痰盂仍然是一种美国式生活的象征。

1920年丹佛市的神秘命案

痰盂在死亡现场

吐痰和痰盂这类东西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也会扯上死亡这种破事。谁都不知道这女人是怎么死掉的。或许只是一场意外,或许是一场谋杀,又或许是唾液传播的肺结核让她离世。反正没有记录透露她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你随便瞎猜去吧。

死亡现场是一间办公室,有着拉盖书桌和一部挂着可伸缩臂的电话。房间的明暗有着异常强烈的对比,使人想起扬·维米尔的油画,我甚至怀疑照片是否曾被加工过,特意营造出了这强烈的明暗对比。

在这令人浮想联翩的相片里,我们可以看出,她生活中那真实、触手可及的一部分,是一个痰盂。在靠近电暖气的地方,她的头旁边,放着痰盂,这是一件如锅碗瓢盆那样稀疏平常的生活用品,陪伴她至死。

为啥那些年在美国有那么多痰盂?

在一战前,最常见的尼古丁产品是嚼用烟草和雪茄,直到一战时香烟开始被广泛吸用,才取而代之。因为没有人会真的把烟草或咀嚼产生的唾液吞下去,因而就只好吐出来了。吸雪茄并不需要吐痰,但雪茄爱好者偏偏也要吐,痰盂不用白不用,所以吐痰的行为随处可见,随地吐痰不仅是现在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是很头疼的。

“吐痰是危险和非法的!它可以传播结核病菌,肺结核会要人命。”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公司

美国吐痰现状

在今天的美国,人们都公认吐痰是一种既没必要又令人反感的行为,几乎到处都立了法来禁止人民吐痰。然而这些禁止吐痰的法律基本没有被严格执行,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啦。

现在亚马逊上还能买到痰盂

双十一利维坦T恤对折(卫衣/开衫九折)优惠已经开始,限时三天(11.11-11.13)

这是广告:利维坦卫衣/开衫已经开售。

购买方式:1、长按上图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2、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淘宝专区也已开设: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诗歌、小说、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QQ157571102

相关推荐